奶牛養殖合作社發展方式綜述
時間:2022-06-06 04:50:00
導語:奶牛養殖合作社發展方式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伊犁河谷具有良好的奶牛養殖基礎和種群優勢,其是新疆優良的奶牛養殖區。2010年初,伊犁州奶牛存欄116萬頭,良種以及改良奶牛70.52萬頭,荷斯坦產奶牛4萬多頭,年生產牛奶51.84萬t。為了加快奶業發展,伊犁州將推進奶業合作組織建設作為實施奶業富民戰略、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開拓農牧民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并從財政扶持、土地調整、信貸支持、技術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到2010年底,共建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110個,入社社員3691人,帶動農戶7518戶。伊寧市新生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而它的運行幣¨管理方式又有別于其他的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1新生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基本情況
新生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于2010年11月成立,人社社員有48戶,奶牛471頭,日產鮮奶8t。合作社的運行模式為“奶農+合作社(養殖小區)+企業”。伊寧市政府投資l740萬元建成了可容納1000頭牛的現代化奶牛養殖場(其中,土建投資l500萬元,配套設備投資240萬元,主要建設工程有3棟現代化牛舍、l棟隔離舍、1棟產房、l棟犢牛舍、9000m3青貯窖、4座堆草場、l座堆糞場、l座可容納32頭牛的現代化擠奶廳及相關配套附屬設施),其由新生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無償使用,合作社又將奶牛養殖場托管給乳品企業(伊犁中州伊源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管理,合作社監督企業履行協議條款的•執行和職責,不干涉企業的管理行為,但對企業的不合理規定有建議權。
2新生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與養殖戶的關系
新生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方式有3種,一是奶牛托管方式:合作社與養殖戶簽訂協議,以5a為期,凡是符合托管標準的生產母牛,都可進入奶牛養殖場進行托管,按照“五統一”(統一飼養標準、統一品種改良、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擠奶、統一產品銷售)的管理方式進行飼養。根據每頭奶牛的產奶量,合作社給托管奶牛的入社社員每年每頭l800—2600元的現金。進入養殖場的奶牛,按照進場時的協議價5a后由合作社以現金形式原價返還,或者還給養殖戶一頭同樣年齡、品質的奶牛。二是奶牛租賃方式:合作社根據養殖戶的奶牛品種、產犢時間、產奶量等狀況,以租賃的方式將養殖戶的奶牛按年或按月進行統一飼養,給養殖戶付租金,租期到了還給養殖戶原租賃的奶牛。三是入場自養:即養殖戶自己帶奶牛進入養殖場,按照養殖場的“五統一”管理方式進行飼喂。每月月底合作社從奶款中扣除飼草料費用及其他管理費用,同時提取每千克牛奶0.2元的擠奶費用。
3新生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與托管企業的關系
由于合作社成立是政府行為,合作社成員多是養殖戶,沒有經營管理牛場的經驗,因此,合作社又將養殖場托管給有經營管理經驗的乳品企業(伊犁中洲伊源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管理。合作社實行理事會領導啊的總經理負責制,為加強領導和監督,合作社理事會理事長由伊寧市巴音岱鎮政府選派,總經理由伊源公司選派合作社聘任,總經理負責合作社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重大決策還須經理事會集體研究決定。合作社和企業之間主要通過合同約定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包括職權、交易行為、利益分配、幫助扶持規則等11I。其主要內容包括:(1)提供設備。公司提供奶罐等牛奶制冷、貯藏設施和牛奶檢測試劑及相關儀器,由合作社與公司簽訂使用協議。(2)技術服務。企業配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每月進行不少于2次的巡訪,及時進行疾病治療、配種等,對合作社成員只收取藥品成本費和凍精費,不收取服務費。企業還選派技術人員根據合作社成員的具體情況,為他們制定有針對性的飼養方案,推廣科學養殖技術。(3)優價供應飼料及獸藥。企業與知名飼料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統一引進全混合飼糧,將優質全價飼料平價供應給合作社,奶農可不支付現金,飼料費從每月奶款中扣除;奶農的獸藥購買也采取類似做法。(4)提供平價優質奶牛。企業從自有養殖基地挑選優質頭胎母牛,以按揭方式提供給信譽良好、具備飼養條件、有擴大養殖規模意愿的農戶。企業還以優價收購農戶的牛犢,減輕農戶的飼養負擔,增加其養殖收益。(5)資金借貸與金融擔保。企業幫助合作社成員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一是借款幫助。合作社成員可以通過合作社向公司借款,之后分月從奶款中扣回。二是貸款幫助。合作社成員向銀行貸款時,企業以資產為農戶提供貸款擔保,但奶牛合作社必須先以合作社的奶款、奶牛進行反擔保。當農戶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時,就要用合作社的奶款、奶牛進行償還。
4新生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取得的成效
4.1提高了奶牛的飼養水平。品種改良后產奶量增加.奶農收入提高經過技術培訓及引進良種,合作社養殖戶的奶牛產奶量平均單產由每年3.5t提高到5t。使用優質奶牛凍精冷配后,新生的犢牛都是良種奶牛,奶牛品種質量得到改良和提升。
4.2企業得到了優質穩定的奶源“五統一”的管理方式使得以往摻假造假現象消除了,實現了“人不觸奶、奶不露天、封閉儲運”的生鮮乳收購運輸方式,達到優質鮮奶標準,優質的奶源生產也確保了優質的奶產品,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以提高。
4.3銀行向農戶貸款有所增加通過公司的擔保與合作社的反擔保機制,銀行向農戶放貸的風險下降,增加了對合作社成員的放貸量,實現了銀行和農戶的雙贏。
4.4奶牛養殖風險降低。養殖戶的收入增加入社的養殖戶完全有效地解決了自家鮮奶難儲存以及被奶站、奶販壓級壓價的問題;托管奶牛的養殖戶從繁重的喂養勞動中解放出來,可以從事其他勞動獲取額外收入,養殖風險降低。
5政府在奶業專業合作社中角色的正確定位
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新生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伊寧市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其目的就是想通過合作社的規范運行,不斷增強服務功能,起到輻射、帶動周邊奶牛養殖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政府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真正能不能達到政府的期望關鍵是看政府和合作社在今后發展中能否正確把握各自的角色定位,達到雙贏。
5.1政府在扶持奶業專業合作社發展上要避免重發展輕規范政府既然舉重資投入建設了高標準、現代化的養殖場,全力推進“養牛進區,擠奶進廳”,提升奶牛飼養管理水平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那么在合作社發展上就要引導合作社依法規范發展。目前,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為奶業合作社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制定切實可行的支持政策,包括稅收優惠政策、金融優惠政策、技術支持政策等剮,解決合作社遇到的實際困難,既要避免介入過多、力度過大、管理上不尊重農民意愿,也要適度幫助和扶持,不能建成后不扶持,任其自生自滅。對于奶業合作社發展的形式和進度、發展規模等,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切實做到由農民自主決定、自我選擇,堅持推動而不強迫、扶持而不干預、參與而不包辦、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
5.2政府在扶持奶業專業合作社發展上要避免重數量輕質量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地方存在著單純追求奶業合作社發展數量而忽視發展質量的苗頭,以奶業合作社發展數量的多少評判工作業績的好壞,甚至與年終獎懲相掛鉤;有的地方存在下指標、定任務的現象,規定一年必須發展到多少個奶業合作社,而對合作社章程沒有經過成員民主討論,且不認真加以指導,結果使章程形同虛設,對是否建立健全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規章制度不聞不問,任由少數人說了算,致使一些合作社被少數人控制甚至成為少數人謀利益的工具。
5.3政府在扶持奶業專業合作社發展上要避免重項目輕指導嘲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有關奶業發展的財政項目扶持資金不斷增加,有的地方在爭取項目上下了不少功夫,有相當一部分合作社僅僅是把名稱由小區改為合作社,或是直接掛2塊牌子,目的是為了得到政府的扶持,且大多只是徒有虛名或只具有合作社的一部分功能而名不副實。政府多扶持固然沒錯,但如果把有限的項目資金遍地開花,散而小的投到各合作社,不僅上不了規模,更達不到現代化養殖標準,帶動效益不可能體現。政府應該對上報項目嚴格把關,對項目建設要跟蹤指導,及時了解項目實施情況,及時總結出現的問題和發展的成績,而不是只批了項目給了資金就了事。像新生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樣高標準高投入的養殖場項目就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集中資金做大做強,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6規范奶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建議
6.1奶業專業合作社應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合作社在運行中,只有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才能保持合作經濟組織的群眾性質,保證農民合作組織的良好健康運轉和發展。其中,“民受益”是合作經濟組織的目的;“民管”是實現合作經濟組織“民受益”目標的手段;“民辦”又是合作經濟組織實行“民管”的前提條件。新生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的是理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即養殖場的管理托管給了有能力經營的個人或企業,實際上是乳品企業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管理養殖場,對合作社理事會負責??梢哉f,合作社沒有真正實現“民管”。養殖戶將奶牛托管或租賃給合作社簽定合同后就不參與任何管理了,這與合作社“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不符,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尊重入社社員的意愿,要建立健全民主決策制度,確保社員的主人翁地位、主體地位和經濟利益的實現。
6.2奶業專業合作社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合作社要健康穩定地發展,就必須實現市場化,唯市場經濟規律是從,否則就要受到市場的懲處。奶業專業合作社對內應不以盈利為目的,以最大限度為人社奶農服務,增加社員收入為己任;對外則應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按市場規律行事,講求盈利。因此,合作社必須學會尊重和運用有關價值、供求、競爭等市場經濟規律,必須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以市場為導向,依據市場的價格信號、供求變化、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來配置經濟資源,開展一切生產經營活動。
6.3奶業專業合作社應不斷完善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機制合作組織搞得好不好、有沒有凝聚力和競爭力,關鍵是看它的利益機制。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利益調節和分配機制,使合作組織與企業、社員之間真正結成利益均沾、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是奶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核心問題。無論采用哪種利益聯結方式,在利益調節和分配上,首先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保證農民成員在合作社中的經濟利益,落實按照成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盈余不得低于60%的規定”。在此前提下,堅持各個合作主體自愿互利的原則,允許分配方式存在差異性。對于目前新生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益結合形式,政府部門要通過分析比較實際效果,總結經驗,引導其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6.4奶業專業合作社要不斷健全自我服務機制f71新生源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因政府扶持較多,在合作社的管理人員安排上、規章制度的制定上都存在自上而下的痕跡,合作社的自我服務和發展明顯不足。健全自我服務和發展機制,就是要堅持合作社以服務為宗旨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合作經濟組織的成員得到更好的服務,真正實現“民受益”。這就要求奶業合作社不斷從簡單服務的初級階段,向系統服務的高級階段發展,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手段,特別要加強奶業合作社在信息、技術、信貸融資等方面的服務。同時,要盡快培養奶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民企業家,提高農民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水平,可在政府的支持下,與高校、科研院所、農業部f-J力I強技術合作,通過開展學習班等加強對會員的教育和培訓,發現并培養農村中的經營能人,為他們提供學習、參觀、考察的機會,同時給予其政治上的關心和榮譽,激發其為農牧民服務的社會責任感,組建并管理好合作社,提高合作組織為農戶服務的能力。
- 上一篇:人大研究室工作總結
- 下一篇: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