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面對的情況和特點分析

時間:2022-06-03 04:44:56

導語:農業經濟面對的情況和特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面對的情況和特點分析

一、新時期我國農業經濟所面對的情況

1.中國農業政策主要針對國家和區域的食物安全。國際貿易控制、內部貿易限制、投入要素的間接補貼、生產指標、研發投資和糧食儲備的巨額財政支出,都是為實現這一目標。這些政策導致了國內糧食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目前的許多政策和實踐因其在水土資源基礎保護方面具有相反的作用,已經成為可持續農業的障礙。經濟和環境的目標經常是相互沖突的,因此,需要執行促進經濟和環境目標相統一的政策和實踐,而技術變化本身不可能產生中國的持續農業。2.城市化和工業化正快速地發展,然而中國的人口仍以農村和農業人口為主。農產品的銷售給農民帶來的收入正越來越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有助于消化在非農經濟領域的巨額投資,特別是東部省區。絕對的農村人口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指標,并將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而繼續變化。3.全球化是個毋庸置疑的事實。中國農產品貿易額已經是個大數字,并正在擴大,這部分的貿易主要是由合資企業投資,與東南亞國家之間進行的。入世已成事實,并將“游戲規則”引入到中國,包括進出口控制和產品標準—特別是關于農藥殘留水平的標準。入世將增加農場合并和食物生產領域結構調整的壓力,但也會創造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機會。4.在這個全球知識和技術經濟體系中,中國的成功和競爭力將取決于有技術的農業工人和熟練的技術顧問。雖然中國農民有著很好的生產技能,但他們在市場和金融管理領域的技能顯然不足。此外,正規教育水平也低于許多競爭國家。5.新技術和改善農業環境的政策將是持續提高農業生產力、保護與恢復環境的主要決定因素。然而,農業研發投資比競爭國———發達和發展中國家都低。而且,促進持續發展的政策的實行一直是試探性的。

二、近一時期和未來中國農業將呈現的特點

1.農業和農村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日益增強。這主要由于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使得世界各地,各個行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農業和農村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也日益加強。2.農業和農村經濟與國民經濟的互相推動,共同發展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同時,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彼此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互相推動,共同發展。3.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由過去主要是資源約束變為資源、需求和環境約束?,F在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不再只是單單資源的問題,而是擴大到了資源、需求和環境多方的約束,這就要求我們要強化管理,改善經營。4.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專業化程度提高,一體化經營的步伐加快,混合經濟的趨勢顯現。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分工日益細化,使得農業和農村經濟也改變過去那種粗放式經營的局面,日益細化,逐漸走向專業化程度更高,一體化經營更快,混合經營的全新局面。5.科技進步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農業和農村經濟要想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極大依賴農業科技的進步,沒有強大的科技作為支撐,農業和農村經濟就很難取得更大的進步,科技進步將成為農村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6.農業發展單純追求產量向產量和質量、效益并存,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過去農業過度重視產量,忽視質量的局面將會被打破,我們農業將會走一條產量與質量相結合,收入與效益并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形勢。7.農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農產品產量的增加和價格的提高,向根據市場調整結構和發展多種經營轉變。經過多年的經濟發展,我國農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農民的收入還是很低,還是過于依賴增加農產品的產量和農產品價格的提高來增加自己的收入。我們必須改變現有的收入格局,讓農民通過發展多種經營,根據市場去調整自己的種植結構,以便獲得更大的收益。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要想取得更大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不斷開拓創新,勇于進取,不斷完善農業發展的各種不利因素,以使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邁上更高的臺階,取得更大的輝煌。

本文作者:董麗華戚秀河工作單位:吉林省梨樹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