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探討
時間:2022-05-08 11:15:31
導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發展為我國社會經濟總體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當前,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步伐逐漸加快,農業經濟管理更需發揮重要作用。在農業生產中,相關部門需不斷完善關于生產、交換、分配及消費等環節的管理制度與方式,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達到預期目標。同時,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還需脫離舊模式的限制,充分發揮其在農村農業領域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管理優勢,為農業經濟發展獻策獻力[1]。1.1有利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相關部門充分考慮市場發展走向,引導農業經濟走向發展正軌。農業經濟相關管理部門分析市場需求之后,對農戶采取更為寬松自由的農產品種植政策,從而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促進農產品向商品化發展,提升農產品經濟效益。另外,國家相關減稅降費政策的提出,使得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在農業經濟發展中逐步顯現其重要地位。農業經濟要想取得穩步發展,首先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保駕護航。在農業發展中,該項管理制度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且應符合當地農業發展規律,確保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合理,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2]。1.2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近幾年,我國致力于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提出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強調各種要素在農業經濟中自由發展,吸引外來企業投資及青壯年返鄉創業。我國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這項政策是農村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農村城鎮化建設需依靠多方力量,其中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業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經濟管理是城鎮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完善的管理措施,一切都無從談起。從發達地區實際情況來看,凡是二、三產業發達的鄉村,其相應的農業管理水平都較為完善,從資源、市場、勞動力及政策等方面都作出了系統規劃。比如,天津的大邱莊,解放前是名副其實的“大窮莊”,然而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該村將重點聚焦到大邱莊的農業發展上,實施先進的農業生產管理辦法,引進先進管理技術,使得全村生產總值十年內翻了兩倍,成為農業經濟管理帶動城鎮化建設的典型案例[3]。1.3促進新農村實現信息化發展。當今互聯網技術已滲透社會各個領域,對于當前新農村建設的現實要求,需借助互聯網力量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管理與發展。同時,互聯網中有許多關于農作物種植及管理相關的知識,能夠幫助農戶更加深入研究土壤、水質成分及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品種,改善農戶種植方式與種植習慣,促進農作物健康成長。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相關部門還能借助互聯網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生長過程進行實時監測,發現問題并及時為農戶提供預警信息,保證農作物免受病蟲害及自然因素侵擾。此外,在傳統農產品生產管理過程中,農戶信息來源渠道狹窄,往往都是自己尋找客源進行銷售,而互聯網的出現為農產品的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均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綠色通道。
2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我國農業生產占據了經濟生產的重要部分,農業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繁榮與穩定。其中,農業經濟管理關系到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將為農業發展提供動力支撐。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業人口涌入城市,使得農村勞動力短缺,出現無人管理現象,相關部門需深入分析其成因,進而探索解決策略。2.1農業經營模式有待完善。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城鎮與農村之間顯現出較大差距。部分農村仍采用傳統的粗放型經濟模式,創造的經濟效益十分有限,甚至部分地區由于受到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同時,部分地區還停留在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經營層面,一方面限制了大規模經營的農業生產,另一方面限制了農戶生產勞動意識與勞作認知。即使開展大規模農業生產活動,也缺乏較為規范的管理體系,導致農戶沒有確切規劃,只能憑借自身種植經驗進行農產品生產,最終使農產品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4]。2.2農戶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認識不足。現今,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留下的主力軍大多是老人,這類群體習慣于傳統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對于現代經營方式認識不足,這一現象導致農戶無法高效配合實施農業相關政策,從而影響農業管理政策的實施。另外,部分地區由于交通不便、信息渠道閉塞,導致農戶思想觀念發展受阻,沒有意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部分地區政府工作人員也未及時與農戶在農業管理方面進行詳細溝通,種種原因導致農戶管理理念嚴重不足。2.3農產品創新程度不足。當前,部分地區仍以人力勞動為主要生產主體,傳統方式作為主要生產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直接造成農產品技術缺乏新意,農業經濟管理水平落后。同時,人力資源的缺乏也是影響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關鍵因素。農戶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在農產品種植與生產過程中對于新技術的使用往往較為抵觸,不接受新技術、新理念的引入,導致農產品創新程度不足[5]。此外,先進設備的缺乏使得農業生產需花費大量勞動力,機械化水平低下從根本上延緩了農業經濟發展速度。
3新農村建設下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措施
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管理,確保其穩定發展,才能進一步促進社會繁榮。當今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現代農業在發展中逐漸呈現出有利態勢,使得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發生較大變化。但基于上述問題,還需政府及各部門密切配合,多角度分析解決策略,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6]。3.1加快完善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業經營模式。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需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狀況,制定詳細科學規劃,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根據國家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指導意見,重點發掘特色地區的地理、人文條件,發展切實可行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比如農村發展旅游業,南方農村地區可發展水產旅游業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具體開展游泳項目、水上娛樂活動等方式;北方地區則能以農家樂、田園生活等方式吸引游客注意力,帶動農業經濟發展。不僅限于旅游形式,農村可根據自身地區特色,完善相應管理體制,以多種形式促進農業經濟發展。3.2提升農戶及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綜合素質。首先,農村相關管理單位可主動聘請專業管理人員,吸引高校大學生、社會專業人才及海外專業研究人員,為農戶及農村管理人員提供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踐經驗的指導,開設農業實踐交流活動,通過雙方互動形式提升農戶綜合素質[7]。同時,政府需為農村現有農業管理人員提供外出學習機會,組建專業農業經濟管理團隊到其他先進農村,與農戶深入交流農業生產經營現狀,總結管理措施,為當地農業經濟管理儲備人才力量。3.3加大農業經濟管理創新力度。在我國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相關部門需明確當前形勢、市場需求及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整合農業經濟管理資源,創新管理辦法。首先,需在管理方法上進行創新。管理人員可在農村建立電商平臺,邀請專業人員開設電商操作培訓班,幫助農戶掌握運營流程,開發新型營銷方式。其次,需在監管體系上進行創新。建設與農業經濟相匹配的監管體系,可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網絡智慧平臺,定期開展群眾監督交流會,群眾在平臺上可自由發表對現行農村管理體制的意見和建議,相關管理部門按照民意調整管理措施[8]。
4結語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正處于發展初期,而且建設新農村的道路上仍面臨多重現實問題,需各地政府及各部門管理人員積極提升自身素質,采用合理思維與方式,多角度探索農業經濟管理的新模式,促進農業經濟穩步向前發展。只有如此,才能在保證人們物質生活的基礎上,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進而促進整個社會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唐行.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業經濟管理創新路徑研究[J].城鄉建設,2019(1).
[2]陳宜品.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商務必讀,2019(11).
[3]夏紅.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探討[J].產業經濟,2019(32).
[4]葛玉梅.探討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經管理,2019(21).
[5]姚振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對策探析[J].經濟縱橫,2019.
[6]武桂梅.淺談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產經視點,2019(10).
[7]陶庭梅.農業經濟管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優化策略分析[J].城鄉建設與發展,2019(16).
[8]管麗.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作用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1).
作者:仇敏 張建華 單位:1.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北宿鎮人民政府 2.棗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