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農機管理工作的完善及發展
時間:2022-11-25 03:25:18
導語:小議農機管理工作的完善及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受金錢利益驅使,農機生產企業往往只注重價格和銷量,忽視了質量檢驗,淡化了質檢流程,造成大量不合格產品流人市場,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潛在隱患和危機.質量監管部門通過對產品的質量把關,強化了企業法人的產品質量意識,在創造良好社會交易市場環境的同時,增強了企業的競爭活力,擴展了農機企業的生存空間.農機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不僅是對農機產品不同時期、整個過程的監督管理,還是對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的有力推動.近年來,隨著各地農機質量監督工作的有力開展,農民大眾深切體會到了黨和國家對他們的殷切希望和關懷,國家的各項扶農、助農政策也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落實,我國農機化作業領域也逐漸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養植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發展空間不斷擴大,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國農用機械保有量早已超過2100萬臺.
一、農機質t監督管理工作面臨的復雜形勢和困難
目前,農機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主要表現為“一大、一多、三不齊”.“一大”,即土地面積大,各類農機設備零星分布,形成點多、面廣、線長的分布格局,網格化管理難以形成,容易造成管理真空區域的產生.“一多”,即農機數量多,逐年增長且超過2000萬臺農機設備與日益萎縮的農機質量監督管理人員隊伍形成強烈反差,管理難度逐漸加大.“三不齊”,一是操作技能參差不齊,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民(農村居住)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0%一60%,近7億的農民群體由于文化程度差異較大,對農機設備使用說明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操作規范性較差,同時由于農機設備科技含量不斷增高,加之農機手培訓不到位,極易發生生產事故;二是相關證件配備不齊,農機注冊登記率和檢審率相對較低,農機駕駛員持證率僅為60%左右,大多數農業機械沒有定期檢驗,技術性能和安全性能沒有保障,無證農機駕駛員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和嚴格考試,安全知識、安全意識不強,駕駛技能不高,致使農機安全存有諸多隱患;三是執法職能不齊,農機監理人員沒有上路檢查權和違章處罰權,對糾正黑農機具、無證駕駛及逾期不檢不審等違法違規行為缺乏有效的手段.
二、農機質t監督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
1.隊伍建設過硬,責任機制健全以遼寧為例,應將農機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納人全省綜合治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將農機安全生產及使用與交通事故、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消防事故等考核項目一道計人現行的省政府對各市政府的年終綜治績效考評;并在省、市、縣(區)、鄉(鎮)、村(屯)建立相對應的農機質量監督部門,加大資金投人,由專人負責企業生產的監督、產品使用的跟蹤、售后服務的管理、使用人員的登記及培訓,使責任落實到人,建立無縫隙網格化管理模式.
2.服務意識引領,服務網絡完善出臺涉及農機維修網點的相應規定或標準,對供修點定期評估,以農機戶信息反饋為依據,切實解決農機戶急需解決的實際困難,徹底消除農機戶維修難、維修貴、不愿維修、不敢維修的實際問題;完善投訴機制,農機質量投訴反饋率達到100%,農業人員對補貼機具滿意度和維權能力不斷增強;建立農機手、企業被動培訓制度和電子檔案,在節省人力、物力、財力的前提下,利用遠程培訓系統提高受訓人的技能和質量安全意識.
3.部門協同作戰,保持整治常態農機質量監管部門與工商、質檢、公安、交通、林業、國土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聯動協作機制,適時開展各類整治專項行動,并在問題突出的縣(區)設立聯合執法辦公室,以強有力的打擊合力,不斷保持對假冒偽劣、無證無牌、違規上路、非法營運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消除一切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和人民財產安全的潛在隱患.
三、結語
農機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并非三言兩語就能實現質的飛躍和突破,只有老百姓與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同志上下齊心、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才有可能改變我們想改變的一切,困難肯定存在,但成功并不遙遠.
作者:閏雪單位:遼寧省農機質童監督管理站
- 上一篇:論思想政治工作與醫院管理
- 下一篇:企業信息化與管理變革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