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況及策略
時間:2022-07-23 10:40:41
導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況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有利于農村發展政策的實施,南陵縣農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生產中使用化肥、農藥、地膜及畜禽糞便、秸稈焚燒等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為減少對農田生態系統的破壞及農業農村環境的污染,確保農業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省、市、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總體要求,把發展生態農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作為重要舉措,強化綜合推進,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1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情況
1.1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普查范圍
為掌握南陵縣農業面源污染情況第一手資料,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持久戰。2009年成立了南陵縣農業面源污染普查辦公室,全面開展了南陵縣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抽調2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歷時半年對全縣8個鄉鎮156個村開展了普查,重點對種植業污染源、水產養殖業污染源、畜牧業養殖業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狀況進行普查。摸清了南陵縣農業污染源頭、污染途徑及污染程度,同時對農產品產地污染安全進行調查,全方位布點,重點監督。2011年為配合“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從各種渠道減少種植業、畜禽業污染問題,尤其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進行重點控制。
1.2加大保護農業環境宣傳力度
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縣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專門成立了工作小組,同時分別成立了沼氣工作小組、測土配方施肥領導小組、病蟲害統防統治領導小導、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等,農林、環保、建委、水利、衛生等部門密切配合,確保任務到位、責任到位,全面開展生態農業建設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同時為做好農資廢棄包裝物循環利用,農業技術中心與農資生產企業以及弋江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在弋江鎮浦東村建立田間農資廢棄包裝物清理回收工作示范點,并成立了綠野農田廢棄物處置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一支田間農資廢棄包裝物清理回收隊伍,并在田間設立專門回收箱,統一及時清理、回收處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手段,利用“科技下鄉”、“科普宣傳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輿論、科普宣傳,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宣傳資料發放到鎮、村、戶手中,廣泛宣傳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化肥、農藥以及畜禽養殖業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和引導開展生態養殖模式,通過科技培訓使農民掌握農業新技術,指導農民掌握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3以生態建設為內容,積極發展節約型農業
以節肥、節藥、節水、節能為重點,推廣應用秸稈生物沼氣化、太陽能利用、能源作物開發利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新型農業技術,鼓勵使用有機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積極推行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等農產品基地,全縣已有24家企業(合作社)46個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資格,已建立1.33萬hm2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已有9家企業(合作社)11個產品獲得農業部無公害食品認證資格,已建立2萬hm2無公害生產基地;“南陵大米”、“南陵鳳丹”、“南陵紫云英”分別獲得全國地理標志稱號。大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全縣測土配方施肥實施面積達到6萬hm2次,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積達0.67萬hm2次,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使用面達60%以上,肥料、農藥利用率分別提高5%。加強對農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生態保護,建設3個有機質提升示范區,建設666.7hm2綠肥生產示范基地。
1.4以美化家園為抓手,大力推廣農業清潔工程
大力推廣秸稈腐熟劑運用,2011年共推廣運用1.53萬hm2,減少秸稈直接焚燒約3.5萬t。加快推進以“一池三改”為主要內容的戶用沼氣工程建設。推廣“豬-沼-作物”模式農戶1000戶,推廣太陽能2000m2。2011年在省農業環保站支持下,選擇在生態環境好、有一定經濟基礎、農民積極性高、群眾認識較好的籍山鎮界山村,啟動農村清潔工程項目建設。從5月份起,組織農、林、水、環等相關部門技術人員,按科學的方法編制項目書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項目實施內容包括家園清潔設施、田園清潔設施和村公共清潔設施3個方面。通過項目實施,初步實現了田園清潔化、道路硬化、村莊美化、污水凈化、垃圾資源化的目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5以優化畜禽布局為重點,推廣生態養殖模式
在畜禽養殖上,以防治畜禽養殖污染、資源化利用畜禽糞便、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制訂規劃、分步實施,積極引導畜禽養殖采用“規模養殖,綜合治理”模式,重點推進畜禽糞尿資源化綜合治理和生態養殖工作。2011年南陵縣已有6家從事(蛋)肉雞生產的規模養殖場(戶)完成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工程治理COD減排項目計劃,實施減排工程及生態治理。采用墊草墊料或層養干清方式,所產雞糞基本上全部出售,用于蔬菜大棚、果樹、制作有機肥等,較上年減少COD排放5t(削減2.2%)、減少氨氮排放1t(削減2.4%),排放比例削減均低于1.8%,達到市政府要求。積極開展生態農業模式化技術示范,我縣連續實施了生態農業項目,2009年在弋江鎮東河村建立了26.7hm2稻田養蝦立體生態農業基地,2010年在許鎮池湖村開展6.67hm2稻鴨共育農業生態項目,2011年在許鎮建立6.67hm2稻田養蛙基地,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發展方向和模式。示范點建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認識有待提高
目前我縣農業生產者環保意識不強,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薄弱等問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盲目追求農作物高產,加大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而沒有認識到農業面源污染給農業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對農業環境的破壞。
2.2生態種植技術落后
生態農業發展滯后,生態種養技術推廣力度不大。病蟲草防治以化學農藥為主,一般都是以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為主;用肥也是使用化學肥料,一般以氮磷鉀三元復合(混)肥為主,而新型的控釋肥,緩釋肥、生物肥由于成本較高,效果慢也沒有全面推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但由于經費等因素,推廣速度還不夠快,目前還停留在“點”上。
2.3畜禽污染治理難度大
近年來,南陵縣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但是以散戶、小戶為主,分散且面廣,治理成本高,落實配套難,同時部分養殖戶重視程度不夠。
2.4治理機制還不夠健全
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由于農業環保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且涉及面廣,治理難度大,見效慢,資金需求量大,所以在資金得不到保障前提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開展速度緩慢;另一方面雖然農業部門設有農業環保站,但只能宣傳、引導,沒有執法能力,再加上技術力量不足,鎮、村沒有相應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技術人員,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及污染治理工作只能以點開展。
3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對策與建議
3.1進一步提高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認識
要利用報紙、廣播、網絡等一切宣傳工具深入廣泛地宣傳和普及農業環保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知識,積極深入地開展“生態農業”、“無公害生產”等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培訓,使農業生產者掌握相關的技術,提高其環保意識和綜合素質,強化對農業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識。
3.2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的監測力度
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廣泛性、隨機性、隱蔽性、潛伏性等特征,致使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難度大,治理成本高。一是要完善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縣、鎮、村三級監測體系建設。二是要建立土肥、病蟲害、畜禽和水產養殖等監測點。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質量信息體系,及時了解掌握耕地地力變化狀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病蟲監測網,實現病蟲預報可視化,為合理施肥、科學用藥提供依據。
3.3進一步加大農業標準化建設
加大無公害、綠色、有機等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區建設,以農業標準化生產為切入點,繼續做好“三品一標”工作,在建立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時擴大實施面和輻射面。
3.4進一步推廣生態種養技術
要高起點開展農業生態技術推廣,探索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技術體系,著重推廣“肥藥雙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態養殖技術、秸稈還田技術等技術。要進一步建立病蟲害防治長效機制,加強病蟲害預警體系建設,強化測報手段,提高測報的準確度,加大病蟲害防治橫向聯系,推廣病蟲害防治可視化進程。大力推廣抗耐病蟲品種、殺蟲燈、昆蟲性信息素、防蟲網等無害化防治技術,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和動物源、植物源、礦物源等農藥新品種、新制劑的研發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提高防治效果,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和次數,減輕環境污染。要積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調優肥料結構、調全肥料品種、調準施肥時間。要繼續發展綠肥種植、秸稈還田和秸稈綜合利用。要積極推廣畜禽固體糞便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技術,綜合降低污染物排放。水產養殖要盡可能采用純生態養殖模式,控制養殖密度和網箱養殖規模。在養殖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人工投放飼料、肥料和藥物,減少水體污染。大力推工廠化育秧和機插秧,減少農用塑料對農田的污染。
3.5加大農業執法力度
要嚴格源頭監管,重點強化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和畜牧養殖的達標排放,依法查處各類污染農業環境的行為,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提高農業污染監管和執法力度,切實加強化肥、農藥、漁藥、獸藥及添加劑等農資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制售和使用假冒、偽劣、禁用農牧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建立統一的生產、銷售、使用檔案資料。加強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管理監控,保證農業生產安全。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開展農產品質量例行檢測,增加檢測批次,擴大檢測范圍,提高檢測覆蓋面,確保消費安全。
3.6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資金的投入
政府應盡快將農村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范圍,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引入考核機制,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
- 上一篇:城管局解放思想大討論意見
- 下一篇:城市濕地現況及生態評價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