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養殖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
時間:2022-06-25 08:49:04
導語:淡水養殖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環境污染問題。就目前我國北方池塘淡水養殖業的發展形式來看,采用的還是傳統的養殖方式,不利于淡水養殖業的快速轉型。傳統淡水養殖業有很多弊端。比如容易造成水體營養成分過多,出現赤潮的現象,不利于魚類的生長。同時還與他們爭奪食物,空間資源。這種情況下極有可能導致氮污染。嚴重危害人們的自然環境。另外,傳統的養殖業密度太大,魚類不能進行正常呼吸,同時,投入的食物也多,對整個水體產生了嚴重的污染。而治理這些問題需要稿費的資金是非常多的,近年來,因為這種現象造成的養殖業的經濟損失是難以估量的。1.2氮失衡問題。是由飼料投放過度引起的。在北方的淡水養殖產業中,氮失衡是常見的問題。由于傳統養殖業影響,養殖的魚類密度過大,投入的飼料也多,相應的水體就會存在營養過多的問題。相應的氮元素的含量也會增多,造成了氮失衡的現象。水中的氮過于多,不能溶解與水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沉積在淤泥里,久而久之,就會使魚類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吸收過多的氮元素,使魚內部的代謝產生問題,甚至會造成魚類大批死亡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1.3管理問題。北方淡水養殖業的發展也經歷了很多年的歷史。但是由于淡水養殖業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問題才引起以上的問題。目前來看,我國的北方的淡水養殖業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執行力度也遠遠不夠,導致在養殖環節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有甚者,部分養殖業的管理人員素質低下,不注重管理過程,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導致養殖業發展始終處于原地不動的狀態,不能適應現代養殖業的發展。1.4淡水養殖的品種單一,不利于發展養殖業的多樣性。相關養殖人員不注重觀察消費者的喜好,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養殖的品種,不僅得不到經濟利益,還浪費了大量的資金。養殖品種單一是大多養殖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不注重市場需求,也沒有進行市場調研,無法準確得知消費者的需求,對于整個淡水養殖業的技術提高也有不利的影響。
2針對北方池塘養殖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2.1改變傳統的養殖模式。實現養殖方式的創新。新型的淡水養殖從根本上解決了材料浪費的現象,通過建立資源的共享來實現養殖經濟的節約。通過養殖一些蠶類植物,利用它們的糞便喂食魚類,同時,魚類的糞便又為水體中的土壤提供了養分,這些養分也為水生植物提供了很好的棲息場所,也為這群淡水養殖的小動物提供很多食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問題,但是它還是無法擺脫傳統養殖業的束縛。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相同體積下水承載魚的能力也在提高,魚類的新陳代謝速度與加入的食物比例也趨于平衡。2.2完善相關的管理體系,建立全方位的管理系統,加強監督輔助管理工作更好的進行,同時,要重視每個部門的分工,使他們共同發揮管理作用,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同時,管理人員要加強自身的素質,提高自己的專業管理水平,同時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利用多媒體以及其他的媒介進行宣傳,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養殖培訓力度,使他們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合理進行養殖,增加淡水養殖業的經濟效益。2.3增加養殖品種多樣性。增加水體動物的多樣性,營造一個更趨近自然的水體環境。水體中的動物種類增多,有助于他們進行競爭,選擇更好的品種。同時,要經常性的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根據他們的生活習慣選擇合適的養殖品種,同時,還有注重水質條件的影響,合理選擇養殖的品種,不能盲目的選擇,提高養殖理念,對于一些經濟基礎比較好的養殖企業來說,可以通過對產品進行適當的加工來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根據不同品種魚類的生活條件改進養殖技術,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提高自己的養殖利益。2.4擴大養殖業的生產規模。不僅是養殖群體種類以及數量的增加,更是生產模式的擴大。同時,還要對養殖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做好管理工作,根據魚類的數量適當投放飼料,注重環保,提高養殖水體質量,合理安排養殖密度,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創新發展,改變原來的生產規模,使淡水養殖群體增加,增加養殖品種,在培訓過程中,要注重貫徹相關的魚類生活知識,從而選擇合適的飼料,提高養殖產量,增加養殖收益。2.5飼料的投放要適量。科學投放飼料,為魚類創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空間。飼料的投放要考慮到水體中各種小動物的喜好,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投放,避免水體營養過剩。飼料的選擇也不能盲目,要選擇性價比高的飼料,這就警示淡水養殖的相關部門要加大科研力度,探究適合魚類生長的飼料,使魚類的飼料大體上符合每種魚類的生長需求,同時,還要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在保證飼料質量的前提下,生產一批成本較低的飼料。還要考慮到對環境的作用。飼料不能對水體造成較大程度的污染,對于不同品種魚類的生長都有積極的作用。2.6實現綠色養殖的生產目標。在進行淡水池塘養殖的過程中,要把環境保護放到第一位,節約資源。實現養殖與環保共同發展,體現新時代養殖業的優勢。將生態理念貫徹到淡水養殖業中。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對魚的密度的安排;對飼料的合理投放。這2個方面都是造成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善環境,就必須從這2個方面入手,根據水體的實際狀況合理安排魚量,進而投入適量的飼料。
3結束語
淡水養殖業在我國的發展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北方的淡水養殖業在新型技術下得到了改善,不僅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程度,而且還提高了養殖質量。實現綠色生產的經濟目標。解決了資源浪費的一些現象。利用多種技術提高養殖產量,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促進了整個淡水養殖產業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郝彥周.淡水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漁業致富指南,2009(5):66-69.
[2]陳金林.淡水養殖的主要病害防治[J].新農村,2009(7):23-27.
[3]宋長太.提高淡水養殖效益的養殖模式和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05(12):153-157.
[4]任鳳英.淡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初探[J].現代農業,2005(1):113-118.
[5]趙明森.淡水養殖市場前景分析[J].農技服務,2006(8):79-83.
作者:王月 單位:呼蘭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崇左生態觀光旅游可行性研究
- 下一篇:育肥牛養殖問題和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