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策略

時間:2022-04-25 10:02:11

導語: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策略

1、當前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隨著如今城市治污力度加大,化工、煉焦等重污染企業出現向農村地區轉移的趨勢,而農村相關配套治污設施的缺失,使得工業廢氣隨意排放、工業廢水水肆意流進農田和河道,加重農村地區污染。礦產資源的肆意開發造成的污染。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對礦產資源的大肆開發,對礦山及其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并誘發多種地質災害,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僅嚴重威脅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也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對礦山環境的治理和規劃已迫在眉睫。

2、影響農村環境變化的因素分析

農村環境污染是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2.1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滯后。22城鄉公共環境保護上的不均衡。2.3農村環境保護宣傳及監管缺位。

3、搞好農村環境保護的策略分析

環境保護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而且面臨的形勢也是極其嚴峻的。同時農村環保工作是一項涉及到方方面面、極其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把農村環境保護提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才能真正解決好農村建設中環境污染的問題。

3.1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宣傳。要進一步廣泛宣傳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緊迫性,增強各級領導及環保、農業、畜牧、衛生、水利、林業等部門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緊迫感、責任感,真正把農村的環境衛生整治落到實處。要廣泛宣傳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意義,激發廣大農民自覺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農民是農村環境衛生的維護主體和農村垃圾的治理主體,要通過宣傳教育、政策激勵等多種方式,倡導健康、文明、環保的生活理念,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積極參與農村垃圾治理,自覺維護農村環境衛生。

3.2健全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法律手段是農村環境免遭污染和破壞的有力保障。長期以來,由于我國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完善,依法治理農村環境有很大困難,必須加快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建設步伐。健全完備的農村環境法律法規,并將其納人國家普法宣傳的內容加以強力推進,為農村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針對鄉鎮企業、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和合資企業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同時出臺與法律配作者簡介:高躍躍,山西省環境規劃院。套的法規、條例等規范性文件,確保已頒布的法律有效實施和農村環保工作有法可依。

3.3推進農業生產過程的清潔化。推廣節肥節藥節水技術。深人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精準農業技術,鼓勵農民開展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發展畜禽清潔養殖。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小區),推行農牧結合和生態養殖模式,實現畜牧業與種植業協調發展。

3.4加大農村環保的資金投人。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人多的公益工作,建議政府加大公共財政投人的力度。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資金,可采取/政策資金扶一點、財政資金補一點、農民自籌一點0的方式加以解決,要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償收費制度,建立農村環境治理經費保障機制。加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應有計劃、分步驟地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逐步實現村村配保潔員、建垃圾池,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定點存放,集中處置。重點支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生態環保工程。應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各界的資金投人到農村環境保護上來,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保護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確保農村環境保護卓有成效地進行。

3.5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堅決依法取締保護區內排污口;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進縣域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統一規劃、建設及管理;著重防治畜禽養殖污染,跟進污染處理配套設施,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圍網養殖;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及對工業污染監管,積極防治土壤污染,開展農村生態水系整治修復與農村生態示范創建活動。探索各種環保設施的長效運行機制,盡快普遍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農村長效保潔隊伍,負責環境的日常清掃和垃圾的定期清運,使農村環保衛生有人抓、有人管,有效改善農村環境。

3.6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源查處力度。農村環境保護污染現象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愈演愈烈之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污染制造者的處罰力度過輕,甚至充當保護神的角色。應對重點污染源不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各鄉鎮環保所對所轄區域堅持每周巡查一遍,不給環境違法行為喘息之機。鐵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超標、超總量排污的企業,一律予以停產整改。開展了取締土小企業專項行動,限時進行了集中徹底取締。

3.7農村環保納人干部任期考核目標。在新農村建設中,凡環境污染治理不力或因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干部,一律不得升遷或平級使用,嚴重者實行一票否決,堅決予以撤換,把農村環保問題納人干部制度管理,從而杜絕干部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短期行為。綜上所述,農村環境問題已非常嚴峻,對農村環境的污染及生態的破壞,不僅制約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更為嚴重的是其威脅到農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必須找到農村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從多方面多角度尋求解決途徑,環境保護工作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作者:高躍躍工作單位:山西省環境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