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大學生返鄉創業與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2-22 03:26:31
導語:鄉村振興大學生返鄉創業與新農村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村地區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有助于改善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較高的機會成本和一定的風險因素,因而政府應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高校也應可通過開展個性化的培養方式提升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新農村建設
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期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導,同時也將“三農”問題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而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是制約社會發展的主要方面。為了補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短板,近年來我國在農業發展問題上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是一個重要舉措,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不僅能夠為振興鄉村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同時也能夠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鄉村振興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人才的支持,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村大學生隊伍貢獻力量。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既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同時也有助于推進新農村建設,二者相得益彰。
一、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優勢及其對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影響
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具有突出的人才優勢、政策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大學生返鄉創業既有助于緩解農村空心化的問題,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鮮活力。(一)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優勢。人才優勢。與普通農民相比,大學生經過系統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科學技術,同時對于城市地區的生活環境和發展有一定的了解,在思維方式和管理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大學生畢業后正是富有激情的時候,他們敢于嘗試和創新,同時又具備一定的堅韌性和自制性,基于這些優良品質,為其返鄉創業提供了可能。政策優勢。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鼓勵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等,同時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村創業專項教育活動,對于農村地區的優勢創業項目進行開發,激發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黨的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也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了新的契機,因此,大學生應抓住這一機遇,結合自身優勢投身到農村地區的創業大軍之中。市場競爭優勢。農村地區的創業成本與城市相比較低,且在生產經營場地和資金等方面的要求不高,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不需要投入過多的資金就可能創造出新的機會。且在創業過程中可以借鑒比較成功的國內外農業產業模式,并能夠利用專業的農業技術,將技術要素與生產要素、資源要素等有機結合[1],因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與城市地區的創業相比,農村地區的創業更具有市場競爭優勢,比較適合農村大學生創業,同時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幾率。(二)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對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影響。首先,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有助于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路徑。大學生返鄉創業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農村大學生由于對農村地區的生活環境較為了解,且經過了高等院校的系統教育,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大學生返鄉創業有助于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發展思路。與此同時,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還能夠帶來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對于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資金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農村地區由于資金投入不足發展緩慢,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新農村建設帶來一定的資金,同時也能夠為更多的投資者和創業者進入農村打開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其次,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有助于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先進的生產力。新農村建設需要技術要素、信息要素和資金要素,這些都是新農村建設中所必須的生產要素,大學生有過在城市生活的經驗,對于城市地區的先進經濟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將其在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社會經驗帶回到農村地區,能夠轉化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生產力。此外,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還能夠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完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總之,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具有人才、政策和市場競爭優勢,且對于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存在的弊端和面臨的挑戰
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對于大學生來說,返鄉創業的成本較大,且創業風險較大。對于政府來說,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需要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因而也會給政府帶來更大的壓力。首先,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機會成本大。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市場調研和相關分析基礎之上,不僅需要對農村地區的環境、資源等條件有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要結合創業項目及產品特性進行全面的分析。返鄉創業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這也是許多農村大學生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一方面,許多農村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他們更加希望留在城市生活,返鄉創業的意愿和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返鄉創業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而在這期間他們很可能在城市找到更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因此,在較高的機會成本面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不高。其次,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面臨較大的風險。雖然農村大學生經過系統的高等教育教學,具備完善的專業技術知識,但是在市場經濟管理知識和社會經驗方面還較為欠缺。而且很多大學生雖然出生在農村地區,但是常年在外上學,對于農業生產了解的并不多。加之,農業生產要受一定的外部性條件影響,而且在全球經濟的影響下,農業生產的形勢變幻莫測,對于農村大學生來說要能夠準確預估產業發展情況并不容易。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風險。再次,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來為其提供便利條件。農村大學生本身不具有資金優勢,而創業活動的開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會給政府帶來一定的壓力。政府并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農村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由上可以看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要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同時也要盡可能降低創業風險,鼓勵農村大學生創業要激發其返鄉創業的意愿,同時也離不開政府、金融機構和社會等的支持。
三、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及推動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和實施建議
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對于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意義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國當前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要從大學生和我國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一方面,要積極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也要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科學的指導和保障。(一)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路徑選擇。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了很多機會[2],結合當前我國農村發展的新形勢,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應重點從如下方面考慮:一是發展創意農業。創意農業是對傳統農業發展的一種創新,通過在農業發展中融合科技和人文等要素拓展農業功能,形成具有多樣化、生態化的現代農業。發展創意農業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和發展模式,例如,法國的創意農業注重農業發展的生態功能,德國的創意農業主要以休閑農莊和市民農園為主,注重發揮農業的社會性功能,日本的創意農業以開發綠色、休閑、環保、高技術的多樣化農業為主,美國則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電子信息網絡來發展創意農業。由此可以看出,創意農業的發展對于改善新農村建設的環境具有積極作用,發展創意農業是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則需要系統的規劃,同時也需要大規模的流轉土地。二是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旅游也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大學生返鄉創業可以借助這一市場機遇開發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當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面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大學生創業之初應深入農村地區,了解地方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地方資源的優勢和特色,并能夠運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法提升鄉村旅游的檔次和品位,既要注重鄉村旅游環境的建設,也要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來吸引更多的游客[3]。農村大學生進行鄉村旅游創業要敢于突破當前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融入創新元素和特色元素,注重鄉村旅游品質的提升和品牌化建設。三是發展花木產業。花木產業具有一定的市場發展潛力和空間,因而也應是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一個重點項目之一,大學生到農村地區發展花木產業,通過建立花卉基地,形成花卉苗木產業帶,不僅美化了農村環境,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同時也有助于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布局。發展花木產業還能夠為當地農民帶來一定的收入,更好地推動新農村建設。除了上述圍繞農業、農村開展的創業產業外,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還可以深入農民的生活,從農民的實際生活需求出發,如發展小型金融公司,發展農村商貿產業等,為農民提供服務的同時也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總之,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可選擇的項目是十分豐富的,大學生應結合自身的情況和創業地區的需要,以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為綜合考量,圍繞農村、農業、農民選擇創業開發項目。(二)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實施建議。首先,政府應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應制定各種扶持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和法規,而且各類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大學生創業的需求,還要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和條件,例如放寬農村大學生創業的貸款條件,健全相關法規保護創新科研項目的產權,整合相關資源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在農村大學生培養過程中,可以在高校周圍設立創業培訓、政策咨詢、市場開發等創業服務機構,為農村大學生和創新創業者聯盟等社會組織搭建溝通橋梁,促進資源信息的共享[4]。政府還應降低農村大學生創業貸款的門檻,運用靈活的金融機制和貸款政策為農村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為吸引更多的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政府還有,針對農村地區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和服務機制,通過完善農村地區的配套設施來激發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動力,此外還應注重解決返鄉創業大學生的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切實為大學生的需求考慮,通過健全其周邊服務和配套設施,增強農村地區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留住大學生。其次,高校應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高校肩負著大學生培養的重要責任,針對當前社會形勢和環境的變化,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應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創業意識的培養。其一,在課程設計上可以通過開設創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也可以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在教育方法和形式方面也應不斷創新,如采用商業模擬實訓、線上線下交流等形式提升學生的創業技能。其二,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平臺或基地,高校應加強與周邊農村地區的合作,尤其是農業類院校應積極為學生參加創業實訓等活動創造機會,讓學生全面了解農村經濟發展的情況,中小企業管理的經營過程和管理模式,通過為學生提供實際參與和創業項目的訓練,一方面,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和熟悉農村環境,另一方面,通過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訓模擬訓練提升學生的創業技能。在具體操作中,應注重創新創業實訓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切實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運營方向和管理模式,增長學生的實操技能,進而降低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風險[5]。其三,高校還應加強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應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發現機遇,同時幫助學生建立社會網絡,此外,還應由專業的導師團隊向農村大學生提供技術、決策參考和業務咨詢等方面的支持,切實幫助農村大學生解決返鄉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再次,學生自身應樹立積極的創業意識,家庭和社會應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支持和鼓勵。其一,大學生要樹立積極的創業意識,積累創業技能。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不僅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也是發揮自身優勢,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的體現。當前就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大學生應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新意識,積極投入到創業中,并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創業技能,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農村地區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只有具備較強的創業意識并愿意為之付諸努力,才能夠提高創業成功的幾率。其二,家庭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一般而言,父母對于子女就業和創業選擇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大學生創業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可以給予子女一定的資金支持,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也應給予子女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或是為子女提供創業經驗指導。其三,社會應營造積極向上的創業環境,尤其是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并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支持環境。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媒體宣傳的方式,宣傳政府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宣傳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是理想信念的體現,是自我價值實現的有效途徑等,進一步激發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積極性。當然,媒體宣傳和引導既要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同時也要從公正客觀的角度出發,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農村地區創業的基本情況。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契機,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意農業、鄉村旅游、生態農業、花木產業等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改善農村地區的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于帶動當地農民的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從國家、高校和社會的角度出發都應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從政府角度來看,可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等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從高校角度來看,則應加強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知識和技能的指導,從社會角度來看,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媒體的支持以及社會組織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能力提升路徑及策略研究[J].鄉村科技,2017(33):23-24.
[2]陳錫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32-35.
[3]周成軍.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社會融入研究[J].教育評論,2017(2):79-83.
[4]蔡運男.新農村建設視閾下的大學生農村創業問題研究[J].知識經濟,2017(5):19-20.
[5]王燁燁.美麗鄉村建設背雖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路徑與經驗研究——以嵩口鎮“松口氣”客棧為例[J].人力資源管理,2017(8):359-361.
作者:梁書瀚 傅琳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 上一篇:農村體育服務體系完善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林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