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生產概況及發展思路

時間:2022-08-06 03:10:16

導語:漁業生產概況及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漁業生產概況及發展思路

[摘要]運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全市共有養魚水面3033.33hm2。其中,池塘1086.67hm2,水庫100hm2,湖泊1846.67hm2。針對存在的現代化水平不高、漁業資源利用不充分、品種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出打造現代化漁業示范基地、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品牌經營、發展綠色生態漁業和休閑漁業等發展思路

[關鍵詞]漁業養殖;養殖品種;現代漁業;休閑漁業;運城市

運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國土面積1.4萬km2,境內主要水系有黃河、汾河、涑水河、伍姓湖、硝池等,灘涂面積豐富,其中宜漁面積0.67萬hm2。屬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2350h,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溫度13.5℃,最高氣溫42.8℃,最低氣溫-24.6℃,適合魚類年平均生長期在7個月以上,具有發展漁業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運城漁業發展現狀

運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自古以來,在黃河、汾河、涑水河、伍姓湖、硝池等河湖周邊就有漁業生產活動,由于受自然資源和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漁業生產僅限于在這些河流、湖泊內進行自然捕撈,漁業生產的規模很小。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國家水產總局先后將我市的永濟、芮城兩縣列為國家商品魚基地,從而奠定了我市漁業發展的基礎。2000年以后國家加大對我市漁業的投資力度,先后建成了永濟溫流水良種繁育場,芮城縣黃河鯉魚良種場和臨猗縣黃河甲魚良種場,為我市苗種供給提供了保障。同時,通過實施“菜籃子”工程、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等項目,改善了漁業生產條件,推動了全市漁業的發展。截止2016年底,全市的水產品產量占到全省總產量的一半左右,漁業生產已成為沿河、沿湖地帶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產業之一。1.1養殖面積。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有養魚水面3033.33hm2。其中,池塘1086.67hm2,水庫100hm2,湖泊1846.67hm2,分別占總養魚水面的35.8%、3.3%和60.9%。1.2養殖產量及產值。全市水產品總產量24734t,占到全省總產量的47.3%,其中,養殖23862t,捕撈872t,分別占全市總產量的96.5%和3.5%。在養殖產量中,池塘21189t,湖泊1958t,水庫575t,蓮魚混養140t,分別占養殖產量的88.8%、8.2%、2.4%和0.6%。全市漁業總產值2.97億元,占全市農業總產值394.8億元的0.75%。雖然同省內其他地市相比,運城市的漁業規模較大,但同大農業相比較,規模很小,差距很大。1.3養殖分布。漁業生產受資源條件、養殖技術、管理水平所限,分布極不均衡,全市漁業整體上分布零散,局部相對集中。全市現有漁業養殖戶435戶,其中永濟市280戶,芮城40戶,萬榮40戶,垣曲20戶,其余縣(市)養殖漁戶均在20戶以下。而永濟、芮城、萬榮三縣(市)的漁業生產也僅集中在永濟的栲栳、蒲州、城區、芮城的古魏、永樂以及萬榮的裴莊、光華、榮河等少數鄉鎮的沿黃一帶。其中永濟、萬榮、芮城、垣曲、鹽湖五縣(市、區)的養魚水面之和占到全市養魚水面的95.7%,產量占到全市總產量的96.4%,養殖大市永濟市2016年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5214t,占到全市總產量的61.5%。1.4養殖品種。全市水產養殖以鯉、草、鰱魚常規品種為主,其產量占到全市水產品產量的95%。另外,羅非魚、虹鱒魚、鱘魚、鯽魚、鯰魚、烏鱧、泥鰍、南美白對蝦、河蟹、黃河甲魚、加州鱸等品種也有少量養殖。1.5養殖模式及產量。全市養殖模式及產量見表1。1.6養殖效益分析。我市的水產品以外銷為主,每年大約70~80%的水產品銷往西安、蘭州、西寧等市,20~30%銷往本地。同時,我市本地市場50%以上的水產品來自于河南、湖北等省。近年來,由于水產品產量不斷增加,魚價長期低位運行,鯉魚、草魚的價格一直在2.5元/kg左右波動,隨著漁需物資價格的不斷攀升,養殖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2運城漁業養殖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2.1漁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不高。目前,雖然大多數漁戶的漁業機械設施比較齊全,但漁業生產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沒有充分利用自動化水質監測及互聯網遠程操作等一系列新技術,漁業生產的勞動強度和風險較大,影響了漁業生產效益的進一步提高。2.2漁業資源利用不充分。近幾年,運城市沿黃灘涂地帶陸續發展了數萬畝的蓮池和稻田,這些區域是發展稻魚、稻蝦、稻蟹或蓮魚混養綠色生態養殖的良好場所,但目前為止尚未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利用。2.3品種結構不合理。全市的水產養殖品種雖然有十幾種,但目前主要還是以鯉、草、鰱為主,上述三個品種的產量占到總產量的90%以上,大部分品種還處于小規模的試養階段。

3運城漁業未來發展思路

根據黨的報告中提出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的要求以及落實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的“一區五帶”建設的總體部署。我市漁業生產總的指導思想是“鞏固、發展、提高”,所謂“鞏固”就是通過現有集中連片漁池的配套改造和品種結構調整,提高漁業生產效益,鞏固全市的漁業基礎。“發展”就是利用灘涂的水、土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漁業、休閑漁業,提高漁業的綜合效益。“提高”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提高漁業的現代化水平,提升我市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3.1打造現代化漁業示范基地。在永濟、芮城兩個池塘養魚主產區,各建設一個以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現代化漁業管理示范基地,實現漁池水質自動化監測、魚類活動、吃食情況、增氧、投鉺智能化操控的生產,示范帶動全市漁業生產現代化。3.2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在永濟、芮城兩縣(市)以常規品種養殖為主的漁區,逐步提高效益較好的草魚養殖比重,在臨猗、萬榮兩縣新漁區,大力發展蟹、蝦、甲魚為主體名特優品種的養殖。同時積極試驗引進淡水銀鱈、小龍蝦等新品種,建設2個新品種苗種繁育中心,為新品種的規模化養殖打好基礎。3.3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漁業和休閑漁業。在臨猗、萬榮集中連片的蓮菜、水稻種植區推廣稻魚、稻蝦、稻蟹綜合養殖,有效地利用水土資源,建設0.13~0.2萬hm2高效種、養結合的漁業示范區,在中心城區和各縣(市)扶持發展一批集休閑、餐飲、垂釣為一體的休閑漁業基地,拉長產業鏈條,提高漁業整體效益。同時,加強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積極創建健康養殖示范場,引導群眾綠色、健康養殖,在注重產量的同時,更加注重水資源環境保護。3.4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大力發展現代化漁業的同時,更要加大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實現水產品質量的可追溯管理,要求每個漁業生產單位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堅持做好“三項記錄”即:苗種來源記錄、飼料、漁藥使用情況記錄及水產品銷售情況記錄,以便出現問題時可進行倒查,也便于保護漁民的個人利益。漁藥、飼料是漁業生產過程中重要的投入品,國家頒布了28種禁用漁藥,嚴禁在漁業生產中使用。每年組織人員不定期入戶對漁農使用的漁藥、飼料進行現場檢查,防止禁用漁藥的使用,同時,鼓勵引導群眾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飼料,確保整個生產過程安全。保證全市人民吃上安全放心健康的水產品。3.5注冊商標品牌經營。在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健康養殖的同時,以臨猗縣黃河甲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的黃河甲魚成功注冊地理標志水產品為契機,開拓創新,創出自己的水產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帶動周圍漁民共同致富。

作者:吳明俠 單位:大連水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