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養殖污染防治狀況及措施
時間:2022-09-07 05:36:19
導語:奶牛養殖污染防治狀況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奶牛養殖專業化與規模化集中飼養方式,有利于提高飼養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防疫能力。與傳統方式,即農戶分散飼養相比,規模化飼養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飼料轉換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但奶牛規模化飼養也導致糞尿過度集中和沖洗水大量增加,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壓力。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對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狀況的調查表明,畜禽糞便產生量為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2.4倍,畜禽糞便化學需氧量(COD)遠遠超過我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化學需氧量之和[1]。為了使奶牛養殖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需要系統采用現代、科學、經濟、有效的綠色環保技術,對奶牛場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綜合治理,實現奶牛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從單一強調生產效益向兼顧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轉變。本文從青海省奶牛養殖業現狀分析著手,結合污染物排放實驗研究和青海省實際情況,提出了青海省奶牛養殖糞污排放的防治措施。
1青海省奶牛養殖業現狀
據統計,2009年全省存欄奶牛20.03萬頭,能繁母牛13.75萬頭,能繁母牛比例為68.6%,年產生奶16.5萬t,占全省奶類總產量的57.09%[2]。從地域分布看,奶牛主要集中在以湟水河谷地為中心的東部農業區的一市七縣中,包括海東地區的民和、樂都、平安、互助四縣和西寧市郊及大通、湟源、湟中三縣。該地區存欄能繁母牛11.84萬頭,年產生奶13.48萬t,分別占全省的85.8%和81.7%。目前全省共有各類乳制品加工企業22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設計年加工生奶能力26.35萬t。從總體看,由于基礎薄弱,發展起點低,青海省奶牛養殖業在畜牧業中是發展相對滯后的產業,存在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良種比例低,生產性能不高等問題。因此,今后要大力發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以良種、良料、良法推廣為基礎,加大品種改良力度,推進青貯玉米地建設,提高奶牛單產水平,促進青海省奶牛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
2青海省奶牛養殖業污染物情況
2.1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根據測定,一頭體重為500~600kg的成年奶牛,每天排糞量為30~50kg,尿量為15~25kg,污水量為15~20L,奶牛糞便中與環境有關的指標CODCr(生物需要量)、BOD5(化學需氧)、NH3-N(氨氮)、TP(總磷)、TN(總氮)都相當高,具體數據見表1[3]。2009年青海省存欄奶牛20.03萬頭,每年產生的糞、尿和污水總量分別為219.3萬~365.5萬t,109.7萬~182.8萬t和109.7萬~146.2萬t,奶牛糞便中N和P的量分別為18359.4~30596.4t和3026.5~5044.1t,頭均年排放N和P的量為91.7~152.8kg和15.1~25.2kg。如此大量的糞污如果處理不當,將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2.2污水污染奶牛養殖場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如含有大腸桿菌、蛔蟲卵、氮和磷等,其生化指標極高。據環保部門對大型奶牛養殖場排出糞水的檢測結果,COD超標50~70倍,BOD超標70~80倍。奶牛糞便污染物不僅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還易滲入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質有毒成分增多,進而導致水體發黑變臭,失去使用價值。青海省地處高原地區,日照強烈,蒸發量大,受自然條件和養殖習慣的影響,區內奶牛養殖清糞方式一般采用干清糞,所以污水污染的影響較輕。
2.3空氣污染奶牛養殖場會產生大量惡臭氣體,其中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成分,污染周圍空氣,嚴重影響空氣質量。這些物質在奶牛糞便中含量極高,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氨氣。氨氣的揮發不僅給操作人員帶來不快感,引起人和家畜的呼吸道疾病,而且其進入大氣后可造成酸雨和增加自然生態系統中氮的負荷。隨著規模化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奶牛養殖場的惡臭現象時有發生,惡臭能刺激人的嗅覺神經和三叉神經,對呼吸中樞產生毒害。同時,惡臭也有害于奶牛健康,會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其它疾病,并最終影響奶牛生長,導致生產性能的下降。青海省奶牛養殖業較國內發達省份落后,奶牛存欄少,生產水平也低。但隨著奶牛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奶牛規模養殖場的不斷涌現,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奶牛場糞污污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盡管如此,但因為選址不合理或者管理不善,而使奶牛場臭氣熏天,影響周邊群眾生活的例子仍然不少。
3青海省現行的糞污處理方法及存在的問題
3.1直接還田奶牛糞便污水還田作肥料,是傳統而經濟的處理方法。該方法可使奶牛糞尿不排往外界環境,污染物零排放。既能有效處置污染物,又能將其中有用的營養成分循環于土壤-植物生態系統中。家庭散戶處理養牛糞便污水時均采用該法[4]。該模式適用于遠離城市、土地寬廣且有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的經濟落后地區,特別是種植常年需施肥作物的地區,而且養殖場規模較小。目前青海奶牛養殖中,此種方式成為鄉下或遠城郊奶牛養殖場處理場內糞污的主要方式,而且潛力很大,但應充分考慮土壤中NO3-、P及重金屬沉積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同時這種處理方式存在著傳播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潛在危險。
3.2厭氧發酵,生產沼氣厭氧發酵是利用厭氧菌(主要是甲烷細菌)對牛糞尿和其它有機物廢棄物進行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用作能源,沼氣渣和沼液經發酵后可用作肥料。目前青海省城郊的牛場和部分大型牛場都采用此種方式。但青海省常年平均溫度較低,冷季時間長,所以沼氣池正常工作的時間有限,限制了該法在青海省的大范圍推廣和利用。雖然目前有些養殖場采用不同方式對沼氣池進行加熱,以延長其運轉時間,但成本很高,可行性較低。
3.3其它利用方式除了上述方式外,青海省奶牛場處理糞污的方式還有加工有機肥,發展奶牛-沼氣-果蔬等生態農業方式等,但因設備價格昂貴或土地等因素的限制,大面積利用推廣這些方式的難度較大。
4建議
4.1強化政府干預和扶持力度政府采取各種手段干預奶牛場的選址、建設規劃和發展規劃,對于選址、建設和發展規劃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奶牛場不予立項批復。政府應該積極引導或扶持牛場積極更新和完善設施設備,使其糞污排放符合要求。
4.2研制推廣環保飼料研究表明,奶牛糞便、養殖廢水等均與日糧中的組分有關。因此,應積極研制及推廣環保飼料,解決奶牛日糧中蛋白質的缺乏的問題,平衡日糧成分,提高奶牛對氮、磷、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減少奶牛排泄物中有害成分等。
4.3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針對污染問題,應根據當地飼草資源、土地面積、使用現狀、糞便還田消化能力等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在養殖戶的選點布局上避開環境敏感點,并在地域上適當分散。在一些區域,應嚴格控制新增養殖戶,如公路沿線及河流兩側縱深500m范圍內,村莊、城市和城鎮中心人口集中地區。
4.4奶牛糞便的再生利用奶牛糞便的再生利用通常是指使用機械或人工的方法收集奶牛新鮮糞便,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按照一定的工藝流程,保留原有的營養成分,除去有害物質,再作飼料、飼料或其它用途。
- 上一篇:地方養殖污染情況及治理
- 下一篇:養殖業的污染及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