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的污染及控制策略
時間:2022-09-07 05:38:51
導語:養殖業的污染及控制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的畜禽養殖業,是以家庭分散養殖為主,畜禽養殖的糞尿、污水可通過對周圍農田的施肥自然消化,形成種養之間的良性循環。然而,隨著畜禽養殖逐漸向規模化養殖過渡,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比重不斷提高,糞尿、污水集中排放量大為增加,養殖廢棄物由原本的“農家寶”,變成了污染周圍環境的“禍根”。在安徽省宿州市,大部分養殖小區沒有完善的污染治理設施,只有簡易的糞水、糞渣收集池。小規模養殖場的糞尿污水遍布在自家房前屋后或溝邊,對周邊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當地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1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
畜禽養殖場對外界環境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糞尿、污水、有害氣體等。這些污染物對畜禽養殖場周圍的空氣、地下水造成污染,土壤富營養化,破壞當地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使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惡化。
1.1污染水體畜禽養殖場排放污水的生化指標極高(豬糞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學需氧量濃度最高可接近100g/L,細菌總數可達104~105個/mL數量級)。高濃度的畜禽有機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畜禽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會使對有機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此外,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會嚴重污染地下水,降低水的含氧量;水質中有毒物質增多時可使水體發黑發臭,無法飲用。
1.2污染土壤未經處理的畜禽糞便及污水過量施用于農田可導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及板結,嚴重影響土壤結構;畜禽糞尿、污水過量施用還可使農作物徒長、倒伏,造成減產、甚至絕收。
1.3污染空氣畜禽養殖產生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臭糞素、酚類等有毒有害成分,嚴重影響周圍的空氣質量,危害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據畜禽舍內采樣測定,小型養殖戶因規模小、飼養密度低,舍內氨氣濃度一般為6~35μg/m3,而中大規模豬場因飼養密度高,舍內氨氣的濃度高達150~500μg/m3,同時含有大量甲烷、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通過擴散作用污染豬場周圍空氣。
2養殖業污染治理面臨的問題
一般來說,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容易被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并隨之得到治理,而養殖業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往往被忽視;且畜禽養殖業是典型的高風險弱質產業,受各種因素(如市場價格波動、疫病、天氣等)影響較大,尤其是小規模的養殖戶,資本積累能力差,幾乎沒有能力進行污染治理,“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無法有效實施。監管部門缺乏有效的法規支持。2001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出臺的《畜禽養殖業污染排放標準》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條例,是各級政府及環保部門對畜禽養殖污染進行行政執法的依據,但這兩個文件所規定的執法對象經營規模過高,對于低于這個經營規模的畜禽養殖污染就沒有執法依據;環保部門按照單戶的養殖規模進行執法,但其難以隨時掌握養殖場(戶)的養殖規模。因此,這兩個文件實際上的約束力和可操作性不強。
3宿州市防控養殖業污染采取的主要措施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環保總局第9號令)的精神,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促進宿州市畜禽養殖業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宿州市政府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下達2011年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計劃的通知》要求,由市農委、市環保局制定了《宿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實施方案》。
3.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制定畜禽養殖污染防控方案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控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點多面廣,任務重,治理難度大,為此宿州市成立了以政府領導為組長,農業(畜牧)、環保、財政、監察、發改、科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共同抓好畜禽污染物減排治理工作。為加強對農業環保工作的領導,落實市政府與市農委簽訂的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完成總量減排的目標任務,市農委成立了以劉文利主任為組長的宿州市農業環保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強化各級各部門的責任,建立起工作機制。為完成宿州市2011年規模養殖業總量減排的目標任務,該市于2011年4月13日組織各縣區畜牧獸醫局分管負責人和具體工作人員、各縣區環保局負責農業污染普查的人員、市農委有關科室、市環保局有關科室負責人參加宿州市2011年農業環保重點工作會議,貫徹學習《宿州市環境保護工作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統計分析、匯總規模養殖業有關數據,安排部署了規模養殖企業環保重點工作。
3.2突出抓好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物減排項目實施工作為統籌畜禽規模規模化養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宿州市農委多次組織專家,深入調查研究,提出“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規模、種養結合、綜合利用、分類治理”的養殖污染防控思路,探索出以下幾種符合實際、可操作的生態畜牧發展之路,為宿州市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3.2.1大力推廣沼氣工程,堅持綜合利用,減輕畜禽養殖污染目前宿州市畜禽養殖污染主要采取沼氣池厭氧發酵、回收沼氣的初步治理辦法。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推廣糞便干、濕分離,盡可能把干糞回收生產有機肥,少量糞便隨廢水進入沼氣池厭氧發酵后,產生沼氣,回收利用,沼液、沼渣進行生化處理或進入氧化塘、調節池后最終返回農田、菜地、果園等進行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實現零排放。積極引導農村發展農牧、魚牧、果牧相結合的牧-沼-果、牧-沼-魚、牧-沼-菜等種養模式,實現有機營養物質的多層次利用,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目前宿州市已經建設戶用沼氣池3280口,大中型沼氣工程3處。全市共建設農村沼氣項目4.6780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5處;每年產沼氣1708.80萬立方米,相當于1.172萬噸標準煤,為農民增收節支四千多萬元,帶動農戶改廚、改廁、改圈,因地制宜推廣北方“四位一體”和南方“豬-沼-果”等能源生態模式,促進循環農業發展。
3.2.2以發酵床養殖為突破口,積極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宿州市集中扶持泗縣慧川養殖公司、向陽養殖合作社、綠葉養殖公司、四山養殖公司、天宇養殖公司和埇橋區段廣峰養豬場、三益豬業專業合作社、趙團結養豬場、灰古富民養豬場等15家規模養殖場開展“生態環保發酵床”零排放的養殖技術。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和糞污利用方向,分別選擇“發酵床養豬技術”、“三改兩分再利用技術”(即改水沖地面糞污為人工清理干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固液分離—糞便與尿液分離,雨污分離—雨水和污水分離;將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進入牧場進行再利用)、“畜禽固體糞便處理與利用技術”等合理的技術路線,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
3.2.3加大力度改進畜禽養殖方式對小型養殖企業和農村散養戶,采取種養結合、資源綜合利用的辦法,按照雨污分流、干濕分開、飲污分離的治理要求進行基建改造,減少排污量,進行綜合治理和利用;大力開展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農業畜牧和環保部門積極配合各鄉鎮政府,根據確定的各鄉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結合當地實際,共同組織小區區域劃定,集中搞好水、電、路和糞便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小區內新增的畜禽養殖企業,嚴格小區準入關,實施環境污染物總量控制;各縣區對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進行指導,提出養殖方式、治污方法、綜合利用等指導意見。對實施零排放技術改造的養殖企業,各縣區給予資金扶持。
3.3強化監督檢查,加強目標考核為了解各地農業環保重點工作目標責任書落實情況,完成2011年規模養殖企業減排項目計劃,宿州市農委、市環保局組成聯合調研組于6月16日到泗縣、靈璧縣開展規模養殖企業污染物減排調研工作。市農委、市環保局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監管,確保限期治理工作“責任落實、時間落實、措施落實、投入落實、監管落實”,同時強化對新建、擴建和改建的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工作,指導和幫助企業選擇適宜的畜禽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方式,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做到畜禽養殖場建設與污染治理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
3.4結合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加大畜禽養殖污染防控的宣傳力度宿州市政府結合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加大畜禽養殖污染防控的宣傳力度。一是把畜禽污染物治理技術作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民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內容,大力宣傳《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環境保護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二是通過新聞媒體、科技人員入戶指導、幫助養殖戶算對比賬等形式,開展環保養殖和畜禽排泄污染物治理的宣傳工作,使減排畜禽污染物、防控畜禽養殖污染成為廣大養殖戶的自覺行動。三是組織開展畜禽污染物減排工作的交流會和研討會,部署減排工作,推廣先進經驗。
4養殖業污染物減排重點工作的建議
4.1加大宣傳力度畜禽養殖污染涉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事關當地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的全面協調發展,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工作的輿論宣傳,引導全社會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工作的參與和關注,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為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4.2結合新農村建設,實現有效治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方面要通過發展畜禽養殖業促進農村“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提高畜禽養殖業標準化生產水平,積極推廣標準化、封閉式小區養殖模式,既便于畜禽糞便的無害化集中處理,又有利于疫病防制、標準化管理。在建設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前應依法建設、合理布局,遠離居民點、水源地。要據實際的納糞、納污能力及糞污處理水平,控制養殖規模,做到就地消納養殖場的糞便和污水。分散式養殖應盡量做到人畜分家,摒棄原有的飼養方式。堅持走綜合利用的路子,通過合理規劃、配套設計,使畜禽糞便資源化,盡量實現零排放,解決污染治理設施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的難題。引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利用有機肥料和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建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組織有關專家,對轄區內運行良好的大、中型沼氣設施以及畜禽污染綜合治理模式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系統化的圖紙、工藝、模式、管理技術規程等,為全市畜禽養殖業提供一批適度規模、科學飼養、綜合治理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4.3嚴格監督檢查各縣區政府要組織相關部門及時開展對本轄區內畜禽養殖企業整治環境污染工作的檢查,對發現工作不落實、整治不到位的單位和部門,及時予以通報批評,構成環境污染事故和完不成污染減排任務的,要嚴肅追究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 上一篇:奶牛養殖污染防治狀況及措施
- 下一篇:規模養殖的污染及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