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8-23 08:59:08

導語: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為例,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明確對現有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和實踐方案:實現分類教學,側重實踐教學,引入NCRE,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分類教學;實踐教學;NCRE;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2015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正式《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出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總體目標為“大學生通過學習應能夠理解計算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計算思維能力和信息素養”。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高校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是高校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面臨的新挑戰。

一、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陳舊

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現代人社會生活必備的技能。作為新時代的本科院校,培養大學生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國內一些本科院校開設的公共計算機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課程更新速度慢、教學內容“一刀切”等問題。所有專業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全部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授課,部分理工科專業的學生覺得內容太簡單,部分文科專業的學生覺得內容太難,難以達到各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教學方式單一

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和求新求異的群體,對所學內容和教育方式都有特別的需求。在傳統的大學課堂教學中,通常以教師教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往往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沉悶。目前在國內的本科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都能使用幻燈、投影、音頻、視頻等信息化教學素材實施多媒體教學,但教學效果因人而異。個別教師還在使用照本宣科、念PPT的教學方式,課堂缺乏與學生互動,學生被動接收知識,失去學習興趣。

(三)教學效率低下

各本科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一直基于PC(PersonalComputer)操作應用為主。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發展,在信息獲取、社交和游戲娛樂等以消費內容及輸出少量內容為主的情境中,人們使用智能手機的頻率已經超過PC。很多家庭已經失去PC的蹤影,學生接觸PC的機會較少,有些大一學生甚至不會用電腦全鍵盤打字。筆者發現,近兩年來,大一新生整體的PC操作應用水平甚至出現了倒退現象。經學生反饋,大部分原因是智能手機已經能滿足中學日常的學習和娛樂需求,而且比PC便攜。同時,高中階段個別學校和家長擔心學生沉迷電子游戲影響學習成績,也有意無意地阻止學生接觸PC,導致學生很少接觸PC。智能手機雖說已經取代了PC的絕大部分功能,但是在一般辦公(如大篇幅的寫作、數據分析、制表)、設計、編程等以產生、處理大量內容為主的應用場景中,想要提高教學效率,PC是不可替代的。保證學生在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和未來就業競爭中,能熟練操作應用PC,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策略

(一)根據專業實現分類教學

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學生的培養重心并非使學生掌握高深和系統的理論知識,而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教育以及專業訓練,使其成為在某一專業方面能夠高質高效完成工作的人才。根據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和生源特點,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該更側重專業的特點來開展。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專業涵蓋了理工、人文和經管等學科,每個專業對計算機水平的需求明顯不同,每個專業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也是有差別的。如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效果未能實現“成為各專業領域應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專業問題的支撐”的目標。比如經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只學到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其計算機水平遠未達到后續支撐專業課程的要求。人文類專業的學生不需要學習計算機專業的術語和概念,而應該加強美化工具使用和策劃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關潔教學創新·理科園地案匯報PPT制作等方面的訓練。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日常與數據統計接觸更為頻繁,應該加強Excel方面能力的鍛煉等。分類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一門課程多種要求的問題。根據應用型本科不同專業的特點,將計算機基礎的課程內容異化成四類開展針對性教學,分別進行課程設置以及課程內容的安排,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見圖1)1.計算機類專業主要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專業。教學大綱要求除了在課程中要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還必須包括一些計算機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程序設計基礎的內容,為后續的專業知識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2.非計算機的理工科專業主要指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自動化、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教學大綱要求在課程中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并涉及一些計算機基礎的理論知識,了解當前流行的一些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在工科方面的應用。3.經管類專業主要指會計、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應用心理學、法學、金融學、經濟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審計學等專業。教學大綱要求在課程中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基礎操作,并在課時分布和教學內容上側重于Excel組件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4.人文設計類專業包括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廣告學、美術學、音樂表演、英語、商務英語、日語、新聞學、廣播電視學、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和風景園林等專業。這類專業要求在課程中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并在課時分布和教學內容上側重于Word和PPT組件,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這樣,計算機技術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不再是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而是其熟悉的專業領域或者未來就業中的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工具。

(二)根據專業側重實踐教學

根據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和生源特點,如果沿用一般學術性高等院校的教材,很多是注重理論性的教材,在課時有限的前提下,學生很難消化枯燥乏味的系統理論知識。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在教學內容中的比例,通過設置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項目,開設學科交叉型實驗,可以切實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實施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邊講邊練、任務驅動和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相關知識點融入“任務”或者“案例”中去,讓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引動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達到教學目標。

(三)根據專業引入NCRE作為課程驅動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ComputerRankExamination,簡稱NCRE),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的考試體系。其證書含金量高,是衡量學生計算機應用知識與技能水平的參考指標;社會認可度高,在求職就業中具有重要作用。經調研,很多大學生都有考證需求,特別是面臨就業的應屆畢業生。為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加NCRE等級考試,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不僅將NCRE的考試大綱融合課程教學大綱,還考慮將NCRE等級考試和計算機基礎課程成績做捆綁。學生在大學期間,如果通過了NCRE等級考試,獲得了相關證書,可憑證書向學校提出相應成績置換申請。

(四)根據專業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指的是具有明確指向的一類教學過程,線上使用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開展教學,線下的課堂也需要采用混合式的教學形式。線上的MOOC/SPOC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利用線上的課程資源方便、反復地學習課程知識,靈活度較高。但如果由學生自主完成線上MOOC的學習、測試缺乏約束,學生參與度會隨著課程的進度逐步下降。對大一新生來說,利用與學校本身課程密切結合的SPOC作為線上教學,將線上的學習環節納入課程的考核,更能保證參與線上的學習和測試環節的學生人數高位運行。同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還要求線下的課堂創新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解決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實現課程教學的過程管理。任課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智慧課堂的解決方案,如“雨課堂”“慕課堂”“云班課”等,把智能手機轉變成課程教學的一個“工具”而不是教學的一個“障礙”,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實現課堂電子點名、課件推送、習題、課堂提問和組織討論等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更高效。在教學方式上,靈活運用課上習題、技能實操、案例研討和小組項目等多種模式開展課堂教學,人數較多的大班教學可以采用以練代講和分組討論的方式,人數較少的小班教學可以采用研討式和探究式的方式??傊瑧眯捅究圃盒鶕约旱呐囵B目標,加大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應用實踐的課時比例,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專業類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就業需求,有效地實施分類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轉變教學方式,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活躍課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向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范建坤,寧小麗,李小紅.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計算機課程分類分層次教學改革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4).

[3]喬石英.淺析大學課堂上“低頭族”現象的成因及解決辦法[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9).

[4]張玉成,劉影,呂林濤.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基礎及應用課程建設思考——以西京學院計算機基礎及應用教學為例[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9).

[5]吳方鵬.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知識結構特點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5).

[6]聶黎生,張謝華,馬杰.基于NCRE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軟件導刊,2019(11).

作者:關潔 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