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實訓課程思政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13 10:28:15
導語:計算機專業實訓課程思政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類院校計算機專業課實踐性強,大多數以實踐指導理論的方式進行教學,實訓課堂枯燥乏味。鶴壁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教育改革步伐,以改變目前實訓課程困境。在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推行課程思政,實現專業實訓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將知識傳授和素質引領相結合,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鍵詞:計算機實訓課程;課程思政;實踐教學
1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職業類人才極度缺乏。因此,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的開設緊跟市場需求,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課程理論學習部分正在逐漸縮減,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更是少之又少。任課教師的教學重點一般放在實驗實訓的操作技能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缺乏動力、缺少興趣,導致學習機械被動、課堂冰冷,課程缺乏時代意義深度。相對于實訓課程,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論講解為主,更注重思想引領,服務于學生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理想的樹立。它注重挖掘學生潛在的動力源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由于理論性太強,學生容易感覺枯燥乏味,晦澀難懂[1]。在此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響應國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政策文件,實現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專業課與思政課應同向同行,在顯性教育中滲透隱性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整個人才培養全過程。專業課中的實訓課程和思政課程性質完全不同的課程如何取長補短,深度融合是一門藝術[2]。本文以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實訓課程為切入點,在項目操作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顯性教育中滲透隱性教育,最終實現新時代下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
2實訓課程現狀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類專業是1+X證書培養試點院校。為了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學校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真正實現產教融合。大多數專業課程以項目、案例為單位展開講解。一個項目或案例的講解主要包括項目情景導入、任務分析、解決方案步驟解析、項目總結、知識點回顧等內容。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任務分解與分析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更側重于專業知識技能的講解,忽略了在情景導入時可以加入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缺乏思政教育和實踐訓練的結合,而是真正地通過專業課來達到育人的目的。
3實訓思政課程實施方案
實訓課程是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核心課,重點培養學生具備極高的專業科學素養和極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鼓勵學生樹立科技強國建設的志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
3.1完善相關教學資源
根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國家標準,結合“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教學資源進行調整和完善。(1)調整教學目標中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具有國家網絡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調整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與教學方法進行深度融合,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在實訓操作的同時引入討論、匯報、學生互評等方式,鍛煉學生價值觀的輸出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3)創建計算機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將國內外互聯網企業商業案例入庫,結合教學內容從庫中挑選匹配案例進行深度融合,實現真正的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目標。表1《Linux操作系統配置》課程思政的融入點
3.2挖掘項目案例思政元素
項活動,而是把價值觀的塑造和培養貫穿到教學全過程,讓課程所有環節都滲透著“思政味道”,突出育人價值,讓立德樹人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就要求在實訓內容中挖掘貼切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這也是課程思政的難點。以《Linux操作系統配置》課程為例,結合該課程具體知識點來挖掘思政元素,引導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塑造。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結合實訓項目特點,在實際操作中找到合適的映射點,引入國家舉措方針、做人道理等思政元素,對教材和課程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修改教案設計,將育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表1列出了本學期教學中挖掘出來的部分課程思政元素。
3.3加強“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
在《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中提到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3],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基于新時代教師的使命,在教育系統中,建立一支思想政治水平高的專業師資隊伍具有重大意義[4]。以教研室為單位成立“課程思政”科研小組,利用集中培訓、研討交流、集體備課等多種方式,提高計算機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水平[5]。結合計算機專業實訓課程特點建立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庫,供計算機專業教師學習和引用。通過教師思想政治理念的帶頭作用,為計算機專業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使學生在日常的計算機課堂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運用正確的思想引導自己的行為。
4教學效果
疫情期間,在鶴壁職業技術學院的《Linux操作系統配置》課程上進行課程思政實踐,按照每個項目的教學設計實施,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學生實訓的操作環節,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做中感悟和理解,從思想上引導學生進行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塑造,引領他們學會做一個對社會和人民有用的人。學生的期末成績如圖1所示。經過一學期課程思政的活動教學后,除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外,學習目標上,學生由以前對前途的渺茫轉變為目標明確,能把操作和實際應用環境結合起來,了解行業發展,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學習態度上,學生從以前的被動學習變成現在的主動學習,從思想上重視學習的重要性,消除之前的學習恐懼心理,堅定理想信念,堅信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在學習效果上,更容易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理論和實際操作緊密聯系,創新思維也同步提高。
5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實訓課中開展課程思政,將純理論與純實踐的課程有機融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團隊共同努力,集思廣益,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促使業務水平和政治素養共同提升。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堅持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能力,塑造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唐永軍,成國暉.高職計算機專業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思考.南方農機,2019,50(8):100
[2]鄭珂暉,張敬華,等.《C/C++程序設計》課程思政初探.高教學刊,2020(28):174-177
[3]國務院部門文件.《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的通知》.
[4]倪斌.警察院校“課程思政”與計算機專業課協同育人模式探索.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4(7):112-114
[5]邱春紅.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3):78-81
作者:李燕歌 單位: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上一篇:能值分析對生態經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 下一篇:新時期黨的作風建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