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風險防范措施

時間:2022-04-27 09:37:16

導語: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風險防范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風險防范措施

[摘要]近年來,由經濟糾紛案件引起的房地產司法拍賣不斷增加,參與其中的房地產估價機構和注冊房地產估價師所面臨的執業風險也不斷增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房地產估價機構和注冊房地產估價師必須要提高風險意識,做好風險防范。文章分析和總結了當下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可能會面臨的風險以及風險成因,提出一些有效應對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業務風險的對策和措施,以期能夠對控制和降低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風險有所助益。

[關鍵詞]估價機構;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風險防范

1引言

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與其他房地產估價顯著不同。一方面,由于房地產的價值量大,估價結果與當事人利益攸關;另一方面,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相對于其他評估來說,對于估價程序、評估報告形式、估價結果的要求更高。房地產估價機構和注冊房地產估價師在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中,應樹立較強的風險意識,規范估價行為,保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

2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概述

2.1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概念

涉案房地產的司法拍賣估價是房地產司法鑒定估價業務中的一種,主要是指注冊房地產估價師運用房地產估價專業知識和經驗對涉案的房地產價值或價格進行分析、判斷和測算,并提供相關專業意見的活動。這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房地產司法鑒定估價業務。

2.2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的特點

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需要確定房地產處置參考價提供參考依據,其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具有公正性。[1]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不同于其他專業活動,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旨在為人民法院妥善處理案件提供財產處置參考價。在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中,涉案雙方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不存在一方強壓另一方的現象。因此,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帶有“目的公正性”的屬性。第二,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具有嚴肅性。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房地產估價,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的結果與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緊密相關。因此,房地產估價機構在進行司法拍賣估價業務時,必須嚴格按照《資產評估法》《房地產估價規范》的規定審慎進行。第三,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的與時俱進性。2018年9月1日起施行的[法釋〔2018〕15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開啟了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的全新模式,新增了當事人議價、定向詢價、網絡詢價三種方式,對傳統的委托評估方式形成一定沖擊。新增了人民法院對評估報告的審查程序,第二十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責令評估機構在三日內予以書面說明或者補正:①財產基本信息錯誤;②超出財產范圍或者遺漏財產;③選定的評估機構與評估報告上簽章的評估機構不符;④評估專業人員執業資格證明與評估報告上署名的人員不符;⑤具有其他應當書面說明或者補正的情形。同時該規定明確了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可以就評估報告提出異議,第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網絡詢價報告或者評估報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收到報告后五日內提出書面異議:①財產基本信息錯誤;②超出財產范圍或者遺漏財產;③評估機構或者評估專業人員不具備相應評估資質;④評估程序嚴重違法。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依據前款規定提出的書面異議,人民法院應當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處理。面對新的司法解釋、新的估價要求,房地產估價師雖說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仍需不斷提高執業水平,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3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風險成因

從司法拍賣估價工作的實踐情況來看,房地產估價機構從事司法拍賣估價工作的風險主要集中在程序不合法、評估報告形式不合規、估價結果不公正幾方面。以下從程序不合法、估價結果不公正兩方面簡要分析風險存在的原因。

3.1程序不合法引發的風險

在《資產評估法》、2015版《房地產估價規范》中對估價程序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而在司法評估實踐中,常常會出現估價程序履行不到位的情況,比如現場查勘時經常出現被執行人不配合的情況下,使得估價師無法完成進入估價對象內部進行查勘的法定義務;又比如現場查勘時評估師沒有認真核對人民法院提供的估價對象資料與估價對象現狀有無差異,會造成評估的財產基本信息、評估財產范圍發生偏差;還有就是有的估價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評估報告內部審核流于形式,造成評估報告形式不合規等。這些情形都會成為案件當事人對評估報告提出異議的理由,也會客觀上造成案件執行工作的拖延。

3.2估價結果不公正引發的風險

估價結果不公正主要是指由于估價方法、參數、基礎數據等選擇出現問題等原因導致的估價結果出現需要補正的情形。在司法案件中,當事人的利益對立,估價對象物權即將發生轉移,這使得評估報告會成為各相關方關注的焦點。《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收到評估報告后五日內對評估報告的參照標準、計算方法或者評估結果等提出書面異議。房地產估價機構在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中一旦因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估價錯誤的,不但會損害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會對估價機構、估價師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帶來不利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被從人民法院司法評估機構名單庫中除名,這就要求房地產估價機構、估價師在執業過程中必須依法合規、謹慎執業。

4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的風險規避及防范措施

4.1提高評估專業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

就房地產估價機構內部而言,要有效的提高評估專業人員風險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必須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強對評估專業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房地產估價機構的業務行為受到相關法律的規制,為了使房地產估價機構的評估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必須使相關工作人員明確法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以及違背法律規定可能會產生的法律責任。只有通過對相關工作人員系統的法律培訓,才能在評估專業人員頭腦中真正樹立起風險意識。其次,房地產估價機構除了要求評估專業人員遵守一般的行業職業道德準則之外,房地產估價機構應當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符合本單位工作實際的《房地產司法評估操作指引》,用更明確的標準來約束評估專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促使評估專業人員能夠審慎對待每一次評估工作,時刻牢記自身的職業道德底線。

4.2建立健全機構管理制度,規范業務行為

要有效的提高房地產估價機構在司法拍賣估價中的風險防范能力,除了要從評估專業人員這一角度著手,房地產估價機構自身也要作出充分的努力。很重要的一個努力方向就是要建立健全機構內部管理制度,用制度來規范業務行為,從而提高司法鑒定結論的質量。[4]為此,房地產估價機構應當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司法鑒定評估質量的制度。在具體的制度內容上,應當包括房地產司法拍賣估價工作實施的程序、現場查勘的記錄管理、司法拍賣估價對象材料的獲取、使用以及估價結論出具的文本等方面。此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房地產估價機構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房地產估價機構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是為了進一步規范評估專業人員的業務行為,要使評估專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牢固樹立風險責任意識,唯有此,才能真正的達到規范業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的目的。

4.3建立執業責任保險或者執業風險金制度

鑒于目前房地產估價機構司法拍賣估價人員面臨的執業風險越來越多,執業風險系數也在不斷攀升。為了消除評估專業人員的執業顧慮,房地產估價機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參加司法鑒定執業責任保險或者繳納執業風險金,通過社會其他機構來分散評估專業人員的執業風險。我國早在《司法鑒定機構管理辦法》中就規定了司法鑒定責任保險以及執業風險金制度,因此,房地產估價機構實施此方案在法律上不存在任何障礙。建立執業責任保險或者執業風險金制度,能幫助房地產估價機構在執行業務中分散風險。

4.4合理利用假設限制條件和免責條款

在司法拍賣估價工作中要合理地使用假設限制條件和免責條款,避免相關當事方因對估價報告的不合理利用而帶來的風險,也避免一些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承擔不應該由估價機構及估價專業人員承擔的風險。對于司法拍賣估價過程中難以把握的或認為可能存在的風險事項,房地產估價機構應及時和委托人進行溝通,并在估價報告中披露其不確定性或所面臨不同后果的可能性。在復雜的司法拍賣估價業務中,對不確定的問題和不可知的事實情況,應出具有條件的和有保留的咨詢意見。

5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一方面社會公眾已經形成了較強的法律權利意識,另一方面在經濟獲得不斷發展的同時,各種債務糾紛大大增加,由此導致司法拍賣估價業務增多,房地產估價機構及評估專業人員的執業風險也相應增多。房地產估價機構當前和今后很重要的一個工作任務就是要做好司法拍賣估價工作中的風險防范工作。要從房地產估價機構、評估專業人員兩個方面做好風險把控工作。就房地產估價機構自身而言,要加強內部管理制度,規范業務行為,加強對評估專業人員的法律培訓。對于評估專業人員來講,要牢固樹立風險責任意識,牢記自身職業道德底線。相信通過這兩方面的努力,房地產估價機構司法拍賣估價業務面臨的風險增加問題可以有效得到控制。

參考文獻:

[1]王學哲.論司法鑒定中房地產估價工作的風險防范[J].中國房地產估價與經紀,2009(2).

[2]敖立新.淺談房地產司法拍賣及估價[J].中國房地產估價與經紀,2017(2):73-77.

[3]陳艷.房地產估價機構防范風險策略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9(22):8.

[4]白新華.房地產估價風險分析與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6(15):28-29.

作者:簡暉 單位:貴州桑立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