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職業服裝設計論文

時間:2022-02-14 03:30:50

導語:課程教學職業服裝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教學職業服裝設計論文

一、以課堂分組定課題討論與課余設計實踐為主的教學方式

設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培養和考察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內容。但是,此類課程的特殊性使得每次設計實踐階段開始時教室里空無一人,學生呈現各自為政、松散無序的狀態,教師也無法進行指導和管理工作。為避免出現上述現象,筆者采取了課堂定課題討論與課余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職業服裝的分類設計”這一節,教師以“餐館”與“學校”作為課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選擇,然后依據選定的課題,再讓其各自選擇細分的主題,比如“咖啡館”職業服裝與“小學生”校服設計等。在課堂上小組成員討論課題的準備工作,包括設計方案的完成時間、設計方案前期的調查與資料搜集,以及成員間的任務分配等。具體的實施工作則大部分需要學生在課余完成。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避免了個別散漫、自制力差的學生前期放松、后期趕作業的現象;另一方面,分小組設計的方式也比單打獨斗更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因為每個學生的設計理念可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在探討過程中求同存異、相互激發靈感,最后的作品必須由小組成員共同認可。

二、以與客戶的實際合作為主的設計實踐方式

以往的設計實踐多以紙上談兵式的方案呈現,學生把重心放在設計方案的新穎與表現效果的出色上,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實用與舒適的原則,常常導致最后的方案華而不實。所以,筆者除了設計方案以外,還要求學生尋找合作企業,在最終的設計方案中選擇一套制出成衣。這就要求學生在設計時充分考慮方案的可行性與實用性,對于服裝的結構與制作工藝也需要了解與掌握。例如,有一組學生是為某洗浴中心的服務員設計服裝。他們在設計前期與該中心的負責人進行了多次溝通,詳盡詢問了設計要求,包括該職業的辨識度、工作時對于款式與面料的實用與舒適度以及美觀與時尚性要求等;并且對于該中心的定位、裝修風格以及現有的制服等都做了詳盡的調研,搜集了大量的圖文資料,最終以符合行業特點的數碼印花作為設計重點,制作完成了令客戶滿意的樣衣。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設計成熟度無疑會有極大的提高,同時也考驗和鍛煉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于將來的就業多有裨益。而與客戶的聯系也能使學校真正培養學以致用的學生,而非閉門造車的空想家。

三、多媒體教學軟件運用和市場調研、博物館參觀等多樣化的授課方式

職業服裝設計是服裝設計類別中較特別的一類,其教學內容與時裝及生活服裝的設計相比較有點枯燥,學生在上課時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像這樣的特點。因此,在充分考慮了上述因素后,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了課件設計:

(1)采用流行的電子雜志編輯軟件(ie-book)作為課件的制作工具,不需要安裝其他程序,兼容各種運行平臺,操作方便靈活。

(2)運用了大量的圖片及視頻,吸引力強,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上課變得輕松有趣。圖片的來源主要有:網絡及雜志、學生作業、教師作品。大量的課程資料也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3)注意課件排版的時尚性及美觀性。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見多識廣,對美及時尚有敏銳的觸覺及要求,只有新穎獨特有創意的布局才能使師生產生共鳴。

該課程的課件獲得了全國第十屆多媒體大賽高教組的三等獎。另外,在設計與制作實踐階段,筆者安排學生走出課堂,去市場了解最新鮮實用的資訊,包括職業服裝面輔料市場、不同行業職業服裝設計的現狀,以及去著名職業服裝設計與加工企業參觀。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建有全國高校唯一的民間服飾傳習館,在傳統服飾文化研究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教學中,筆者安排學生對館藏的傳統服飾進行拍照、手繪整理,選取包括廓形、色彩、圖案、工藝、細節與裝飾等元素,再通過網絡及圖書館收集與此元素有關的資料,深化對該元素的認識。然后經過簡化、夸張、嫁接等設計手法與其選定課題的職業服裝相結合。傳統服飾文化元素在時裝設計中運用的例子并不鮮見,但其在職業服裝中的運用僅局限于中式餐廳等部分服務行業。如何拓展傳統服飾文化元素在其他行業中的運用是一個很好的課題。以上授課方式使教學內容呈現立體化的特點。

四、設計版面宣講與實物展示相結合的公開評價方式

設計專業類學生的評價與別的專業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設計方案沒有絕對的好壞或對錯標準,受眾或市場的檢驗是參考之一。所以,筆者在設計方案的評價階段,采用了設計版面宣講與成衣效果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例如上節提到的分類職業服裝設計方案評價中,每個小組推舉一名同學作為設計方案PPT的宣講人,通過對主題的市場調研、資料收集、設計過程和最終方案的展示,由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與評價,宣講人則作出答辯。在最終方案中選擇一套制作出的成衣也同時展示,由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評判。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評定學生該課程的最終成績。此種評價方式能夠避免教師因個人喜好而對學生設計方案的評定產生偏差。在沒有絕對標準的情況下,多數學生和教師的共同評定無疑是相對科學的評價方式。另外,宣講與辯論也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將來的畢業答辯做預熱。六、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的課程評價方式只有學生的真實感受才是對課程教學效果的真實評定,因此,課程結束前了解學生對于課程教學效果的反饋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筆者在課程結束時,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感受。主要問題包括:

(1)談談以往你接受非傳統手段教學或創造性思維訓練的經歷。

(2)課程教學中,哪部分最吸引你,并使你投入與獲益最多?為什么?

(3)課程教學中,哪部分你覺得最困難?你最擔心和考慮最多的是什么?為什么?

(4)課程教學中,你感到困惑、混淆或不確定的問題還有哪些?

通過以上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在最后的學生設計作品中反映出他們對于職業服裝的設計有了相對深刻的認識,作品的針對性、實用性和藝術性都有讓人驚喜的地方。現在我校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中自主創業者大多以開設職業服裝設計公司起步,其中不乏成功的佼佼者,應該說,這與本課程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是分不開的。

作者:張露劉水單位: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