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與服裝設計和工藝專業探討

時間:2022-06-25 11:31:34

導語:工匠精神與服裝設計和工藝專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匠精神與服裝設計和工藝專業探討

一、引言

作為服裝專業的學生而言,在校時間相對比較長,自我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在日趨成熟,在這個階段,正是樹立“工匠精神”的最佳時期。他們需要用工匠精神制作服裝,把每件服裝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元素表現到極致,然后去傳承、開拓和創新。

二、在專業課堂教學中滲透融合“工匠精神”教育理念制定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評價機制

(一)深化工匠精神養成與課程融合融入“工匠精神”理念

由于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認可度不高和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負面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在畢業后缺乏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所以在專業課堂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就顯得如此重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該重視專業課程內容的設置,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教學環節中,在專業課堂中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職業品質和推陳出新的創新精神。

(二)分析企業需求開發設計專業課程

服裝設計工藝專業教師要深入到企業調研,挖掘企業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技術,在明確行業標準的基礎上開發和設計專業課程,制作校本教材。

(三)實現理實一體化在實踐操作中內化“工匠精神”

高職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課堂教學中的理論要有助于指導實踐,同時注重引入新的產業技術、先進設備,將創新設計、服裝上機操作等環節融會貫通,讓“工匠技能”在理實一體化過程中體現出來。

(四)細化完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設計包括過程和結果、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設計考核評價指標分為理論知識考核、服裝設計創新、技能操作水平、制作工藝態度、頂崗實習表現等五個一級指標,在全系乃至全校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教育導向,激勵學生以踐行工匠精神為職業生涯追求。

三、依托產教融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強化校企雙元共同育人

(一)利用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的實踐方式,采用“走出去,請進來”,教師在課堂上引入企業的真實項目,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到企業的專業知識,再把技術上的新標準和新技術帶到重難點分析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真知。

(二)為了讓學生無縫隙對接地走入社會

服裝專業緊密聯系江蘇利步瑞服裝有限公司、北京載歌服飾有限公司等長期合作企業,參與企業工作,與企業共同實施一個實質性的可操作的合作項目,實現工作室緊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建立監管制度與評價機制。從而讓學生不僅掌握了職業技能,還融入了工匠精神,實現畢業后與企業文化的無縫對接。

四、推陳出新的創新精神——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月影工作室”的建立

(一)現代學徒制的要求

建立一支具備“工匠精神”的師資隊伍。服裝專業的每位教師都應該具有“工匠精神”,然后才能培養出“工匠精神”的學生,每位教師在專業上的精益求精,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強化專業教師自身對工匠精神的認同感,并且通過傳授技能,將綜合素養一起傳授給學生。服裝專業通過團隊互助,建立“月影工作室”,圍繞“帶出一支隊伍、實施一個項目”開展活動。

(二)“月影工作室”的建立推動教科研活動輻射整個服裝專業

營造濃郁的教科研氛圍,提高工作室成員的教科研意識和水平。打造工作室,讓其在校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培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市級教學名師。通過一系列專題研究、校企合作來探尋服裝專業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升我校服裝專業教學質量及專業知名度。

(三)根據本學科特點和本工作室目標系統

建立微信群或公眾號,在這些平臺上動態新聞、推廣成果等,通過交互提升服裝專業的知名度。

五、融通第一第二和第三課堂構建全方位立德樹人的育人體系與評價機制

(一)為了有效融通“工匠精神”理念讓服裝專業的學生并非僅學一技之長

我們立足“第一課堂”,讓學生練好技能,學好知識,增強技能素養、發展“第二課堂”,讓學生技能訓練,敢于實踐,學會管理,并在此基礎上開辟“第三課堂”,讓學生在營造“職場風采”氛圍中,接受職場文化的熏陶、理念的更新、培養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在心理上做好了充分準備。

(二)“三堂融合”貫穿著“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文化素養

打好基礎的“第一課堂”,通過“第二課堂”的“月影工作室”進行深入的技能訓練和專注力訓練,在此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在第二課堂中不斷挖掘出來,團隊協作,頭腦風暴,碰撞設計的火花,突發奇想的點子在這個平臺中均能得到實現,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業余校園文化活動。服裝專業的成果需要“第三課堂”這個平臺展示出來,我們每年承擔一次專題展示活動,主要以參加連云港市職教周、學生畢業設計展示等形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三)“第三課堂”升華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是工匠精神在實際應用中的體現

它可以通過主題的方式,圍繞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展現“工學一體、理實結合”,弘揚“大國工匠”的精神,讓學生在體驗中知道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心盡責、精益求精,讓學生善于溝通、敢于創新,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六、強化工匠精神質量保障機制

(一)強化技能訓練

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需要經過嚴格的技能訓練,服裝專業的學生在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上都必須嚴格按照職業規范來做,用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制作出每一件精品。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培養了創新、專注、細致、耐心等工匠精神,職業技能提高的同時,自我良好性格的培養也潛移默化地得到升華。

(二)優化校園環境

培育學生大國工匠精神需要提供給他們體現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環境,利用學校的公眾號、文化走廊、櫥窗、宣傳大道等有效載體營造工匠精神的氛圍,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專業文化中。

(三)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教學

為了將工匠精神內化為人才培養標準,結合服裝專業特點,將工匠精神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和課程教學設計中,最終在課程考核標準中體現工匠精神的內涵。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

七、結語

工匠精神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職業品質的體現,它是一種職業精神,學生需要具備這種工匠精神,才能在社會生存與發展,才能讓中國制造立足世界。服裝設計和工藝專業的學生應該時刻用工匠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的職業工匠。

作者:李婷婷 單位: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