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廣告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24 03:42:10

導語:戶外廣告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戶外廣告設計論文

摘要:戶外廣告的信息性、裝飾性、獨特的文化屬性都使其意義非凡,規范戶外廣告設計能夠極地大提升它的作用與價值。吉安市戶外廣告發展迅猛,同時其中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從規范設計的角度來看,吉安市戶外廣告應與城市發展規劃、分區功能以及文化屬性相協調,推動吉安市戶外廣告設計走向規范化發展道路。

關鍵詞:吉安市;戶外廣告;規范化設計

城市社會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戶外廣告的繁榮發展,戶外廣告已經變成城市中用于信息交互、形象呈現以及文化外顯的重要符號。隨著戶外廣告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希望通過良好的廣告設計實現不同的目標,而戶外廣告設計的規范化也隨之成了亟待思考的問題。

1戶外廣告規范化的重要價值

戶外廣告在我國不僅有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而且有豐富的功能以及重要的價值,使戶外廣告深深融入現代城市發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社會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戶外廣告最重要的功能是傳遞信息,因此戶外廣告的設計要能夠向消費者充分呈現廣告所要表達的所有信息,而戶外廣告規范化設計,就是通過規范設計的語言、結構和元素運用,真正承擔其產品信息表達的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呈現其商業價值。其次,戶外廣告還有裝飾功能。在現代城市社會中,戶外廣告不僅含有豐富的產品信息,而且其設計理念、設計元素以及技巧運用使其自身裝飾性大大提升。戶外廣告的規范化能夠有效提升戶外廣告的裝飾性,使廣告呈現的產品內容以及廣告設計本身具有的藝術美感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并吸引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最后,戶外廣告的規范化還有助于呈現本地區獨特的文化屬性。廣告本身屬于文化產品,具有文化屬性,戶外廣告也同樣有文化屬性。優秀的戶外廣告往往會將本地區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此外還包括一些民族特征、城市元素和特色符號等,因此戶外廣告不僅具有商業價值,更是成了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和標志,與城市建設和發展緊密相連。

2吉安市戶外廣告設計的發展現狀及其問題

吉安市作為中國贛文化特色名城,城市發展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氣息,又由于現代化發展,社會的現代文明發展迅速,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在此處匯聚交融。在快速的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吉安市戶外廣告在政府的帶動下發展迅速,其中不乏優秀的戶外廣告設計。這些優秀的戶外廣告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將吉安市豐富而獨特的贛文化歷史內涵展現出來,成為吉安市對外發展的重要虛擬招牌。由于戶外廣告對經濟的帶動發展作用,吉安市戶外廣告的投放量不斷提高。盡管戶外廣告的重要價值值得肯定,但是還有設計不規范的問題。本文對吉安市戶外廣告進行調研后,發現本市戶外廣告設置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空間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現為新老城區廣告分布數量不均,而且戶外廣告設計與城市不同分區的功能不協調。第二,市內戶外廣告設計趨同性強,缺乏新意,戶外廣告設計模板化嚴重,設置模式相對單一,與不同街道、建筑等缺乏協調性。第三,戶外廣告設計規范程度不高,盡管吉安市戶外廣告數量不斷上升,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規范設計要求,使一些戶外廣告在尺寸、位置等方面出現嚴重的與城市規劃不相符的現象,表現出明顯的整體設計要求的缺乏。第四,市內一些戶外廣告存在影響城市環境的問題,特別是在一些比較偏僻或年代久遠的地方,其戶外廣告沒有做到定期維護更換,使廣告出現過期、破舊等問題,嚴重誤導消費者,此外這些“老舊破”廣告不僅對消費者是一種“視覺污染”,對城市環境而言也是一種新型污染。第五,部分在路口的戶外廣告的安全性問題,一些廣告顏色使用不當以及尺寸比例不合適,容易對司機產生不良影響,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3規范吉安市戶外廣告設計的路徑

規范戶外廣告設計,不僅是推動吉安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其城市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保證。規范戶外廣告設計應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第一,戶外廣告投放數量要重視與城市長中短不同時期規劃的協調統一。吉安市的文化發展與形象與戶外廣告有重要聯系,只有在遵循城市規劃的前提下落實戶外廣告規范化工作,才能夠真正將廣告與吉安市發展緊密聯系,使廣告依托于城市發展、城市發展得益于戶外廣告,實現戶外廣告設計價值的最大化。第二,戶外廣告形式內容要與城市空間布局相融合。一方面戶外廣告形式內容要突出整個城市的空間布局形式,符合吉安市自身特色,另一方面,戶外廣告形式內容還要根據吉安市新老城區分區功能的差異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告別千篇一律的設計理念、設計模板以及元素運用,在設計規范的要求下實現多元化發展。第三,戶外廣告設計要與城市文化協調發展,與城市環境相融合。戶外廣告要做好吉安市文化名片的角色,挖掘吉安文化元素與歷史符號,既突出廣告所呈現的視覺形象,又要注重贛文化以及中華文化的內涵素質,將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有機融合。

作者:于瓊 單位:井岡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