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藝術在藝術院校景觀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時間:2022-02-15 09:27:26
導語:構成藝術在藝術院校景觀設計課程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構成藝術作為美學法則,在藝術設計中應用廣泛。其所包含的三大構成作為設計藝術類專業的通識課程,對設計的形式美感有著極大的指導作用。構成藝術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從平面布局到景觀元素的排布,乃至地面鋪裝,無一不顯示出構成法則的美學價值。而在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中,亦可用三大構成的構成法則來幫助學生解讀設計規律。這對于學生的設計表現、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1構成與景觀
構成(Constmction)是一個近代造型概念,在藝術設計范疇里,它指的是從造型要素中提煉出純粹的形態要素加以研究。作為一種造型觀念,構成藝術按照美的形式法則,對要素進行重構、創新,強調設計的審美及社會功能,是感性的直覺創造與理性的邏輯思維的結合。作為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構成藝術應用于廣告、工造、室內、景觀、服裝等各設計領域。構成藝術從視覺性角度出發,包含了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即三大構成。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所蘊含的內容涉及美術、建筑、園林和城規四個方向,是一門以塑造建筑外部的空間視覺形象為主要內容的藝術設計,最直白的解釋就是美化環境景色。由于景觀設計需兼顧技術功能與藝術審美兩個方面,所以在設計思維培養上采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融合的形式,藝術院校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滿足設計功能的前提下,用設計語言來構建一個具有視覺美感的空間環境,強化學生形式語言的表達就尤為關鍵。本文即從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角度來談一下構成藝術在景觀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2.1景觀設計教學中常存在的問題
不同于建筑院校及農林院校,藝術院校更加注重空間設計藝術性的培養,側重于運用圖解的手段進行中小尺度景觀的空間塑造。學生具備一定的景觀設計方法、尺度觀念后,能夠獨立進行方案設計。然而不少學生在景觀設計實踐之初常常出現設計的藝術、美感欠缺的情況。具體體現在景觀平面布局平鋪直敘形式單調、彩平面配色缺乏視覺審美、植物造景無法把控實際的效果、空間的層次性不夠、方案整體性不強等。學生在遇到此類問題會引發對自身設計能力的懷疑,繼而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積極性。教師除鼓勵學生進行案例臨摹之外,還可在景觀設計方法的教學中適當結合三大構成的相關知識指導教學。
2.2平面構成在景觀設計教學中的教學思考
(1)點線面與景觀平面設計。景觀平面設計就是將景觀構成元素從空間形式中概況提煉后抽取出來,按照一定的邏輯加以組織整理。在這一過程中,構成藝術為景觀平面設計提供“形”與“法”。“形”即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點、線、面。“法”即構成法則,也是就是形式美法則。借助“法”,景觀平面的“形”才得以施展出構成藝術的規律與美感。點、線、面作為構成景觀平面布局的基本語言,直接體現景觀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在景觀設計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用點線面來進行景觀平面設計構思。例如,點可用作景觀元素、節點的表示,在具體繪圖中用星形或交叉的形狀來表示景觀節點;利用線來進行區域空間劃分、道路及運動軌跡等;面好比是圍合的空間,可用圈圈來表示。這能夠使學生快速、直觀、整體地把控自己的方案。引導學生用點、線、面來分析已有案例,能將設計方案快速簡化,利于學生掌握景觀平面布局的節奏及規律。(2)形式美法則與景觀設計手法。在景觀設計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利用形式美法則來分析總結景觀設計手法。例如,在景觀空間設計手法、植物的組合形式及地面鋪裝中,引導學生自己查找案例并用對稱均衡、對比調和、節奏韻律、比例與尺度、變化統一來進行分析。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景觀組景元素、造景手法等的認知,也便于學生從構成的美學角度去理解并總結規律。同時對于學生設計靈感的啟發、優化設計思維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2.3立體構成在景觀設計教學中的教學思考
立體構成建立的是空間意識,景觀設計強調景觀構筑物與空間之間的關系。在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空間的藝術特質表現是教學的重點。由于園林景觀空間中的圍合物多為山體、坡地、植被,缺乏頂界面,故而大量的精力多投入于前期的平面規劃。這對于學生在景觀設計空間造型能力的提升形成阻礙。對此,在教學設計中,除安排計算機輔助制圖外,還可加入模型制作環節。在做模型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空間的創造、區塊空間體量對比、虛實空間變化、不同視角下的造景手法呈現等,掌握空間的滲透與變化、對比與調和、尺度與比例,以到達對園林景觀空間認知的深化。
2.4色彩構成在景觀設計教學中的教學思考
色彩對景觀設計的影響直接體現在植物造景及景觀小品、地面鋪裝上。植物由于自身特性及季節性等特質,所呈現出的配景效果直接關系到景觀的整體氛圍。對于硬質鋪裝為主的景觀空間,地面色彩主導了空間的基調,而景觀小品的色彩往往起到一定的點綴作用。在景觀教學中,可通過現場實地調研,將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規律等理論通過實物加以分析,加強學生對色彩的理性認知;借助圖像處理軟件,進行植物組合練習,通過不同植物組合所呈現出的配景效果,引導學生利用色彩的對比與調和進行設計,形成對色彩的創造性思維。除此之外,還應根據色彩的季節性進行植物配景,引導學生明確植物的觀賞特性及季節特性,使植被色彩可以持續性的呈現。做到植被景觀的“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季季有景”,創造出一個色彩豐富、具有生命力的景觀。
3教學思考及總結
在藝術院校中,三大構成作為一門大一就開設的基礎課程,往往與專業課獨立開來。未做好與專業課程的關聯,就很難發揮它的價值。因此,在處理好形式與內容、形式與功能之間關系的前提下,教師可充分發揮構成藝術對景觀設計實踐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從構成藝術的角度進行景觀設計相關知識的學習、應用。這對于學生設計思維的訓練,設計能力及藝術審美力的提升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郁新.園林景觀構成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2]尹安石.景觀格局與構成設計[J].裝飾,2007(1).
[3]侯曉蕾.藝術院校風景園林空間教學模式思考[J].風景園林,2015(7).
[4]李騰.三大構成在園林設計專業中的教學思考[J].藝海,2011(6).
作者:宋珊 單位: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母語在外語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淺談生物教學多媒體應用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