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中情感元素應用
時間:2022-08-07 05:58:54
導語:書籍設計中情感元素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很多人看書,往往是從欣賞書的封面開始。一本好書,應該是有靈性的。這不僅在于內容上的豐滿,更在于它置于手中時與讀者產生的磁場,那是一種不可言說的吸引,設計與內容的契合,細節處理得到位,紙張材質的選擇,甚至是字體設計的大小,都融入這本書中,讓讀者在酣暢淋漓地汲取知識的同時,對于審美也產生了一種心靈上的共鳴。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書籍的情感,說說這種“似有似無”的感覺,給一本書帶來的強大的力量。
一、會思考的封面
封面往往是設計者最先思考的問題,是一本書的靈魂。封面設計是書籍裝幀設計藝術的門面,它是通過藝術形象設計的形式來反映書籍的內容。設計者根據書的不同性質、用途和讀者對象,把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表現出書籍的豐富內涵,在傳播信息的同時給人一種韻律美的享受。好的封面設計應該在內容的安排上做到繁而不亂,結構層次分明,畫面簡而不空,用色彩來傳達情感的豐富。首先,我們來談談結構。一個好的結構,就像一副好的骨骼,形成健康有活力的體魄,同樣一個好的封面,結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書籍結構的設計上,有的封面與封底采用了“豎線”的形式結構,以挺拔的線條追求崇高;有的封面采用了“橫線”的形式結構,以寬闊的線條追求穩定;有的采取“豎線與橫線交叉”的形式結構,以交錯的線條尋求動蕩的感覺;有的采用“圓形”的形式結構,以弧線追求柔美;有的采用“斜線”的形式結構,以不穩定的結構追求變化的感受;有的采用“方形”的形式結構,以最常見的四邊形態尋求規矩的感受。接下來,是色彩。人們對于色彩的情感體驗來自對色彩物理屬性直觀感知導致的相應心理變化。色彩能給人們帶來或溫暖或涼爽的感覺,在封面調性的設計中,使用不同的色彩往往給人以不同的直觀感受,暖色給人以積極的態度、溫暖的感覺;中性色彩能給人以休憩、放松的感受。而深色,則更能給人以隆重、莊嚴的情感體驗,因此,那些反映歷史文化等莊重題材的書籍色調往往都比較偏暗。總而言之,這些原則、經驗最終是要落到設計表現上的,是一個設計師對于色彩、結構、文字的綜合評定,是最見功力的審美標準,也是一個成功的封面帶給人們的第一眼“震撼”的效果所在。
二、會呼吸的版式
版式設計是書籍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版式的風格影響著書籍整體情感的表達。版式在平面設計中,使各種承擔視覺信息傳達任務的文字、圖形、色彩等因素藝術地組合起來,使作品上的內容更有條理、更清楚地傳達給讀者,從而形成一個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設計表現過程。隨著圖書市場的日漸龐大,各種各樣的書籍都將自己獨特的個性化設計融入版式設計之中,一本設計精美、版式獨特的書往往表達了設計者的一種無言的情感。這種情感,設計者將視覺要素轉化為讀者共有的情感體驗,讓讀者在咀嚼不盡、回味無窮的藝術氛圍中瀏覽書中的內容。所以,版式設計不是冰冷無情的“純科學”文字排列,而是以“情感形象”打動人的藝術。《非常精神》是我在2008年設計的一套書,它是一套記錄北京殘奧會的全景日記,承載了極為特殊的意義。當時在整套書的設計中,運用了質樸的特種紙張來營造出殘奧會的莊嚴和殘奧健兒們不屈向上的精神。燙黑金的主題設計與殘奧會的堅忍精神不謀而合。用標尺的元素作為殘奧會重大事件的時間節點,又將水墨元素融入其中,極富意味的筆觸刻畫了時間的脈絡,令整套書籍味道濃郁,意蘊深廣。正文版式設計中尤為注重細節的處理。上冊中將事件發生的日期作以特別設計,令每篇文章的時間點與事件主題巧妙結合,令讀者在閱讀的同時感受到歷史的縱深感;下冊中以殘奧會的各項目圖標作為細節點綴,配合殘奧會上的同步紀實圖片,令讀者對此次殘奧會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版式設計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是要表達豐富的藝術內涵。不可小看版式設計中的一個點、一條線、一段文字、幾處空白,這些都可以表達版式設計的形式意味,表現設計者的藝術情感。《解讀千山》一書的版式通過書眉與版心邊框的設計,營造一種古籍圖書的閱讀氛圍,它不是對古籍版式的生搬硬套、簡單重復,而是一種符號的暗示,與讀者的心靈產生某種對應,制造了“意境”。中國繪畫講究“意境”,中國的設計師同樣可以在版式設計中營造“意境”。一本書之所以被歷史記載,被后人傳承,它所承載的意義與它本身所散發的魅力一同形成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這是對于一本書更深層次的思考。
三、會說話的材料
如果說設計給了一本書以鮮活的生命,那么材料的選擇則為一個鮮活的生命賦予了更高的品位與更閃耀的衣裳。最早的材料運用對于器物而言,是基礎,是不可或缺的物質支撐。對材料的選擇也是對書籍的主題在空間形態上的一種創造。書籍的外在造型之美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材料之美。在符合書籍設計主題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材質,尋求更豐富的、貼近內容的外部形態表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書籍的發展足跡:從半坡原始的彩繪陶器,到甲骨形成書籍的最早雛形,到書簡絲帛的春秋戰國,到漢代的紙張盛行,再到之后的卷軸裝、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線裝等。在上學時,我便對書籍的裝幀有著難以形容的親切感,那種手觸時的或粗糙或細致或凹凸或溫潤的感覺,不同材質的紙張經過全新演繹,成為會說話的藝術,時刻吸引著我。《書逝》這本書,是我研究生學習時期的習作。它以書籍獨特的視覺語言演繹著書籍的發展史,用崇敬的心去看待逝去的輝煌,站在時間軸上回望,那一段段的經典,在設計中重新表現出來。這本書采用16開經折裝開本,經折裝的巧妙運用,有效地傳達了傳統書籍符號這個概念。封面封底采用實木雕刻與內頁黏合,封底融入了較現代的符號—光盤,傳達著以現代方式來表現傳統歷史題材這個信息。整本書籍放入實木的函盒中,函盒正面木雕陰刻《書逝》的序,背面陽刻書籍發展的歷史。函盒中間開口鏤空,形成強烈的滄桑之感。每當翻開一頁,仿佛打開一幅悠悠的歷史畫卷,從彩陶文字到竹簡之前,每頁都有不同的撕裂痕跡,傳達著書籍形成前那段歷史的久遠感。翻閱數頁,開始有鏤空頁的出現。鏤空形態不同,在合本時其形狀類似旋渦,表現出歷史層層遞進之感,隨著深入,鏤空也隨之展開,形成“時光隧道”。書的深處放置了一幅卷軸,將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為一卷。
四、會流動的畫面
一個優秀的書籍設計作品,或是一個優秀的書籍設計師,總能將司空見慣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也就是說,好的書籍設計,是一幅流動的畫面,它不再只以單一的形態出現,而是滿載情感的、內容豐富的、情緒激昂的。它用一個個圖片、一段段文字來講述一個故事,就像電影般連接起讀者內心最原始的情愫。豐富的書籍設計語言是設計師的靈感頓現。提高書籍的可視性、可讀性、條理性和感觀性,掌握信息傳達的整體演化規律,賦予文字、圖像、色彩灼熱的情感,會深深地感動、影響讀者,讓他們體會到一種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與滿足。一種書籍設計的秩序美感,會帶動讀者走過時間,穿越空間。一幅流動的圖面構成了書籍的靈魂,文字、圖像、色彩、符號……包括一切可以調動的對視覺形象的捕捉都展示了書籍的整體流動性,其中進行形象思維的理性擴張可以填補甚至超越文字本身表現力,從而產生增值效應。從文本到形態、從概念到細化、從結構到排列、從具象到抽象、從外表到內文、從天頭到地腳、從視覺效果到觸覺感受,一個成功的書籍設計就是一個360°的多面體,一個流動的生命體。在書籍整體設計中,要強調對貫穿全書的視覺信息符號的準確把握。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全書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現在所有的設計風格中”,如同繪畫中的調子、音樂中的旋律。書籍設計在閱讀過程中給受眾一個感知的整體框架,無論是圖像符號、文字構成、色彩象征、信息傳達結構、閱讀方式、材質工藝……均可從中捕捉到形成讀者心靈一線有序的歸結點,正是這條線,連接著書籍的各部分,連接著書和讀者。書籍設計中,對封面、環襯、扉頁、序言、目次、正文體例、文字、傳達風格、節奏層次,以及對圖像、空白、飾文、線條、標記、頁碼等內在的組織體的整合設計,實現了從“皮膚”到“血肉”的有條理的視覺再現。“流動”概念是無限延伸擴大的。書籍中的“流動”,有其產生的必然性。而這個概念的提出,重要的是為了引起人們對書籍設計的關注,對書籍整體概念的認識理解。圖片是有魔力的,在設計師手中,圖片跟文字仿佛產生了某種奇特的效應,指引著讀者,引發受眾的興趣點。通過不同感官的吸引,使讀者產生共鳴。《RECORD記錄奧斯陸》是我在挪威學習期間完成的日記作品,記錄著奧斯陸考察、學習、生活的點滴。書中將拆分的中文筆畫重組為英文字母RECORD,以此形式作為視覺符號語言貫穿全書。粗糙的質地、古樸的印刷、手撕的邊緣、裸露的書脊展現著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挪威人的質樸。翻閱中,多層次的層級撕邊營造著雪中的世界,學習考察的圖像照片流動貫穿,質感或細膩,或粗糙;風格或質樸,或現代;色彩或淡雅,或斑斕。本書中的“流動”,是讀者在翻閱本書時所能感受到的整體流動之美,在連續的翻動中互相牽引,并在這一過程中帶給讀者感動的就是“書籍的流動”。
五、會表達的“五感”
我記得杉浦康平先生最先提出了關于“書籍五感”這個概念,即完美的書籍形態具有誘導讀者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的功能。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解釋時,心里泛起莫名的感動,突然可以體會到做書人的良苦用心,同時也覺得成為一本好書的讀者,所體驗的是一段多么幸福的心靈之旅。一冊書在手,首先體會到的是或結實或飄逸的質感;通過手的觸摸,材料的硬挺、柔軟、粗糙、細膩,都會喚起讀者一種觸覺的新鮮感;打開書的同時,紙的氣息、墨的氣味,隨著翻動的書頁不斷刺激著讀者的嗅覺;厚厚的詞典發出的啪嗒啪嗒的強烈響聲,柔軟的線裝書發出的好似積雪沙啦沙啦的、靜靜的、微弱的聲音,如同聽到一首演奏美妙的樂曲;隨著眼視、手觸、心讀,猶如品嘗一道菜肴,常常使讀者分泌唾液,一本好的書也會觸發讀者的味覺,即品味書中音韻;而作為整個讀書過程,視覺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感受。
這五種感覺的交錯產生,使讀者完成了閱讀的心靈體驗,形成了對書籍的總體印象。因此,可以說五感是書籍設計思考的起始點。書籍,從它的內部運動到外部流動,從它的連續翻動,帶動著讀者的五種感官享受;從眼動到心動,從而構成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動態閱讀。書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種文化。書籍設計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是要表達豐富的藝術內涵。設計中的一個點、一條線、一段文字、幾處空白,這些都可以表達書籍內容所蘊涵的豐富意蘊,表現設計者與作者的藝術情感。而書籍設計的藝術,就在于如何表達設計者的情感,從而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閱讀氛圍。
- 上一篇:呂氏風格對書籍的影響及啟示
- 下一篇:農委午收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