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業發展趨勢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5 07:58:00

導語:家具業發展趨勢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具業發展趨勢管理論文

中國家具業在第三維上拓展空間巨大

近年來,中國家具界有一種聲音越來越強烈,那就是隨著國際國內家具市場供大于求局面的形成,中國家具業所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家具產銷企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少數專家甚至認為,未來5年內,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中國將有七成左右的家具產銷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但是,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品牌是中國家具的“第三維”,目前我們幾乎還沒有拓展,盡管中國家具業所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只要我們切實通過提高產品質量來打造品牌,中國家具在“第三維”上拓展空間是巨大的。

中國家具在"第一維"上已經領先

這里所說的"第一維",是指中國家具量的坐標。近年來,中國家具無論是總產值,還是內外銷量,都在突飛猛進。特別是在外銷方面,已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一家具出口大國。因此可以說,中國家具在“第一維”上已經領先于世界同行。而且,綜合分析國內外家具市場行情可以看出,中國家具在“第一維”上的優勢仍將繼續。

國內家具需求在高速增長

2004年,中國家具業總產值達2730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103.53億美元,這樣約有1880億元人民幣的家具產品要靠國內市場來消化。但當年中國人均家具消費只有8.6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為72元,這樣2004年國內家具實際消費額只有946億元人民幣,約有934億元人民幣的家具沒有賣出去。

但是,隨著中國城市老城區改造和農村小城鎮建設的深入推進,到2005年,中國基本建設竣工量有12億平方米,是全歐洲一年建設竣工量的6倍。其中,城鎮住宅建設大約有5億平方米。按每戶100平方米計算,可以為500萬戶提供住宅。也就是說,每年有500萬戶住宅要進行家具的配置,需要大量的經濟適用的各類家具。

據中國家具協會有關人士介紹,2005年,中國人均家具消費已躍升到15美元。這樣看來,中國人均家具消費增長速度確實非常驚人。2005年,中國家具業總產值達3400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137.67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是1110億元人民幣,而當年中國家具內銷已達到1560億元人民幣(13億人×15美元),因此,2005年中國家具產品庫存額已縮小到730億元人民幣,比2004年少了200多億元人民幣的庫存。按照這種消費增長速度,3年后中國家具產銷就能夠基本持平。

也正是看中了內銷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許多原來主要做外銷的家具企業紛紛轉移精力做內銷。

美克美家多年來一直只做出口,但從2003年,該公司生產的家具也開始做內銷。去年底,美克美家與招商信用卡中心聯手,面向全國高端家具市場推廣“購買家具免息分期付款的資金支付服務”,以此來快速拓展內銷市場。

今年8月19日,中國家具出口巨頭廣東省宜華木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第深圳國際家具展上以超大展位亮相,標志著其開辟國內市場的計劃已經付諸實施。業內專家分析,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市場的強大吸引力令許多跨國家具企業紛紛搶灘登陸。宜華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宜華正是看好國內家具市場近年來的發展態勢及發展空間,才組織精英團隊進軍國內市場的。

當然,許多做外銷的家具企業轉做內銷,勢必會使內銷市場競爭加劇。但是,針對“由于國內家具市場供大于求導致許多中小家具企業將被淘汰出局”的說法,東莞名家具俱樂部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一些中小家具企業被淘汰出局的同時,也不斷有一些新的家具企業在誕生投產,這是正常的優勝劣汰,即使是朝陽產業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和市場供大于求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而且事實上,中國家具市場是否已供大于求,并沒有定論。

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賈清文不久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中國人均年家具消費量只有20美元,離50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和發達國家人均100多美元甚至幾百美元的家具消費差距更大,可見這個行業仍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中國家具出口市場前景廣闊

近10年來,由于中國等世界主要家具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家具國際貿易呈快速增長趨勢,總體上來說,其貿易增長率已高于生產的增長率。

今年3月,在深圳家具展期間,歐盟家具協會秘書長Mr.BartDeturck介紹說,意大利輕工業研究中心曾作過預測,在世界經濟快速增長的帶動下,2006年世界家具行業貿易量將達到86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7.5%;而2006年世界家具業生產總值將達到2500億美元,同比增長7.3%,已低于貿易增長率。

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是,歐、美、日等世界主要家具生產國的家具生產出現滑坡,而中國的家具出口每年都在高速增長。美國、意大利、德國、日本、英國、加拿大和法國等發達國家的家具產值約占世界總產值的73%,當這些國家的家具業出現不景氣時,自然會影響世界家具生產增長率——據有關資料顯示,從2002年開始,歐洲各國家具生產呈現下降趨勢。2002年,歐盟家具營業額為795億歐元,比2001年下降3.8%,這是自1993年經濟衰退以來歐盟家具生產的首次下降;中國、意大利、德國、波蘭和加拿大等依次為世界五大家具出口國,中國家具出口的高速攀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世界家具貿易的增長。

事實上,歐盟等國不僅是家具生產出現下滑,其家具出口也呈下降之勢。2002年,歐盟家具出口265億歐元,比上一年下降2.2%。歐盟五大家具生產國的家具出口從2001年的193億歐元下降到了2002年的187億歐元,總體下降3.3%。歐盟家具對傳統市場出口都面臨著下降的困難。據德國家具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德國家具出口下降了0.3%。意大利家具出口市場也面臨著需求萎縮導致出口下降的局面。2002年意大利家具出口下降2.1%,為89億歐元,但仍保持著最大家具出口國的地位。法國2002年家具出口下降72%。此外,英國和西班牙的家具出口2002年分別有11%和8.2%的較大幅度下降。到2005年,這種趨勢仍在繼續。2005年,意大利家具出口為104億美元,比2004年減少4.6%。雖然2005年歐盟少數家具生產國出口出現增長,但幅度并不大。如德國,其家具行業繼7年的低迷之后,2005年出現了1.8%的增長。當然,美國近年來家具出口一直呈增長趨勢,但增長幅度一直徘徊在10%左右,遠不能和中國的出口增長率相比。

世界前5大主要家具進口國依次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與家具生產及出口不景氣相反,近年來這些國家家具進口額卻持續增長。美國家具消費量全球第一,2006年家具市場需求將達到800億美元,其中進口額將達260億美元。德、法、英三國合計進口額約為210億美元,日本進口額約40億美元。這五個國家合計家具進口額將達510億美元,占世界貿易的60%。2006年第一季度,德國家具進口增長速度已明顯快于出口,增長了20%,達到18億馬克,特別是從中國進口家具的形勢非常喜人。據法國海關統計,2005年,法國從中國進口家具為2.9億歐元,雖然份額還不是太大,但增長速度迅猛,2005年比2004年增長了38.1%。盡管美國對中國木制臥房家具采取了“反傾銷”制裁,但近年來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家具仍保持高速增長。據有關部門預計,2006年中國家具對美出口將超過80億美元,占美國進口家具總金額的30%以上。

中國家具協會有關人士認為,美國對中國木制臥室家具采取的“反傾銷”制裁,不僅沒有遏制中國家具的出口勢頭,反而引起了世界各國對中國家具的關注,促使了中國家具出口國家和地區多元化以及產品多元化趨勢的形成。目前,中國家具出口國家已經增加到100多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家具生產國家具生產和出口大多呈下降趨勢,其巨大的家具消費市場不得不主要依賴進口,因此其家具進口量均在逐年攀升,這為中國家具在“第一維”上的發展提供了通道。

價格是中國家具的“第二維”

中國家具雖然在“第一維”上處于領先地位,但在價格這“第二維”上卻處于劣勢。

在東莞名都家具廣場的歐洲生活館,記者看到,一個五件套的布藝沙發打8.8折后零售價仍高達20.85萬元;另一個以床為主的五件套臥房家具價格則更是高達39.56萬元。在深圳達芬奇歐美家具賣場,記者同樣看到,一張來自意大利的原裝進口書桌零售價高達11萬元,而與之相配的一把椅子,零售價則高達2萬多元;另一款三件套真皮沙發零售價是20萬元。

同樣是在東莞名都家具廣場,記者看到相同材料、相同工藝的一些國產知名品牌家具的價格還不到進口家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不到二十分之一。中國家具出口到國外價格也同樣低廉。據深圳龍崗一家做外銷的家具廠老板介紹,一張1.5米寬的床(包括床墊),出口價是118美元,而到了日本卻賣1400美元,價格翻了十幾倍。

這樣看來,中國家具雖然在量這“第一維”上占盡優勢,但因為在價格這“第二維”上“坐標”值很小,兩者所構成的“價值面”就很小。那么,中國家具在國際市場上為什么不能自己把價格定高一點呢?

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是由該商品的實際價值決定的,在供求關系影響下,商品價格會自動圍繞價值波動。但這一理論是建立在信息對稱、完全競爭和交易成本為零這三個前提上的。而在實際上,這三個條件都是不可能完全達到的,國際市場經常處于信息不對稱、寡頭壟斷和不完全競爭狀態,且交易成本較大。這時強勢企業和企業集團就能通過一定途徑影響甚至左右某一商品的國際貿易價格,奪取國際市場定價權,使利潤分配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傾斜,從而獲得高額利潤。

中國家具和歐美家具所擁有的信息也是不對稱的,主要就體現在品牌的不對稱上。中國和歐美家具價格相差為何如此之大?中國家具在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為何如此之大?這都是沒有品牌所結的苦果。

長期以來,中國家具界有一種普遍認同的觀點,就是我國要從家具貿易大國轉向家具貿易強國,就決不能以低廉的價格來和歐美家具相競爭,而必須提高家具產品出口的附加值,這種附加值就是品牌附加值。

品牌是中國家具的“第三維”

如果把產量的增長看作是中國家具的“第一維”,把價格的提升看作是“第二維”,那么品牌就是中國家具的“第三維”。因為僅靠產量和價格這“兩維”只能構成一個平面,永遠沒有高度,空間永遠就會受到局限。而如果有了品牌這“第三維”,中國家具就會充分拓展立體空間。

因此,中國家具如果不切實打造品牌,將很難獲得長足的發展。

而事實上,在主要做內銷的家具企業當中,業績非常突出的,都是靠品牌取勝的,如皇朝、曲美等。

曲美認為內涵決定外延,在打造品牌的最初階段就一反靠打廣告促進品牌知名度的做法,先修內功,規劃品牌戰略、提出品牌文化內涵、界定品牌個性,并將這些融入到產品設計之中,為品牌發展夯實基礎。二十年來,曲美品牌走過了品牌培育、品牌突破、品牌發展三個成長歷程,最終成為聞名全國的家具品牌。

同樣,近年來在內銷市場上被淘汰的中、小家具企業,也大多是品牌優勢不強的企業。

在外銷市場上,做得最好的同樣是少數擁有自主品牌的家具企業,如東莞的臺升、浙江的夢神等。

2001年,臺升得知美國前五大家具通路商環美家具有意出售時,立即決ú⒐夯訪饋O衷冢ㄉ扛鱸魯隹詰矯攔幕豕癯?000個,相當于每個月賣出3萬套木制床組。2004年,浙江夢神床墊公司的一個100多平方米的專賣店在美國舊金山開門迎客,從此夢神開始以中國床墊自主品牌在美國進行銷售。如今,夢神每周都有4個集裝箱貨柜共400多張床墊發往舊金山分公司。

在外銷市場上,中國家具如果不通過打造品牌改變中、低檔廉價產品的形象,將繼續遭遇反傾銷等貿易壁壘。同時,中國家具如果不改變以量取勝的發展模式,也將很快面臨原材料(木材)短缺的困境。

可喜的是,中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家具企業在進行新產品開發的同時,注重做好品牌建設,大力培育名牌產品,許多大、中型家具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產品。

有關人士認為,無論是大型家具企業,還是中、小家具企業,只要通過切實提高產品質量來打造品牌,就能夠做大做強,就能夠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家具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品牌是劣勢,但也可以說是優勢,因為在“空白”上可以拓展巨大的空間。等到中國家具在品牌這“第三維”上拓展了巨大的空間,那么它將帶動中國家具價格這“第二維”的增長。到那時,國際市場上的家具將由中國來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