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形象塑造研究
時間:2022-02-03 10:41:22
導語: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形象塑造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對于公共藝術而言,作為城市形象的代表,是城市形象與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之下進行藝術設計,體現了城市精神、文化乃至特色,它是城市的靈魂。本文簡要敘述了城市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形象的作用,概述了城市的標志性設計,及其作用,它的存在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豐富了城市的色彩。同時本文還運用設計理論分析并展現如何利用設計理論來塑造城市形象。現今,城市獨有的意象特性已逐漸消退,所以人們的生活質量及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直接影響到了城市與城市競爭方向的轉變,最終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美化了城市視覺形象,城市視覺形象直接影響了城市形象的提升。公共藝術設計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及生產環境,這一改變直接作用于人們的生活與生產之中。
關鍵詞:城市形象;城市視覺形象;城市公共藝術;公共藝術設計
從時間來看,我國1978年改革開放后,在現代化的推動下,社會發展和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中國在經濟、教育、科技、政治、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均取得豐碩的成果。綜合實力得到以穩步提升。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外來傳統藝術形式與發揚自身藝術形式上變得更加理性,能夠合理地解釋與接受其藝術形式的發展,因此,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便有了施展的手腳。
一城市形象的定義
城市形象是指一個城市以其自身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程度、貿易水平、社會治安狀況、社會形態、社會文明程度等要素作用于城市的使用者,并使其形成對某城市的印象。這一印象的總和形成了對城市形象的認知,同時城市形象還代表了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展現。不論是從自然、經濟、社會、安全等角度,都應是一個平衡且和諧的狀態。
二公共藝術設計的體現
從藝術設計的角度去考慮,公共空間環境是一個變化并和諧社會意識形態,具有開放、公開等特質。由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同的公共性空間稱為公共空間,而公共藝術所指的正是這種公共開放空間中的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如圖1、2)
三針對城市形象塑造公共藝術設計的重要性
公共空間中幾乎不可能存在只作為純觀賞性的公共藝術作品。幾乎不可能只存在于公共空間作為純公共藝術品的欣賞。公共藝術設計是前提,協助的形式完整的環境,實現和交付對象的位置和東西、人和事、對話的人、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城市空間是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基本載體,從本質上說,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是一個城市的空間內,在嚴格意義上說通過一個共同所有的城市空間形態的基本元素在空間環境藝術的公共空間。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需要以人為本,公共藝術設計也要以“人”為核心,從人們的需求,具有文化、社會和自然因素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可以讓公眾獲取失去了歸屬感和身份感。城市空間中公共藝術的表達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城市生活環境的一部分,也是景觀表達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與公共藝術設計貼合的城市環境設計主要和方便的一個表達式,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改善城市環境的藝術品位,具有營造居住環境與藝術環境的特點。(如圖3)
1運用人機理論塑造城市形象
所謂人機理論,應用人體測量學、人體力學、勞動生理學、勞動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研究人體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提供人體各部分的尺寸、重量、面積、比重、重心,和人體各部分的關系活動和人體結構的特征參數,如范圍;還提供了人體的每一部分的輸出,和行動的習慣身體的功能等特征參數,分析視覺、聽覺、觸覺、感覺器官和功能特征如皮膚感覺;分析在使用各種生理變化時,能量消耗、疲勞機理和人民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勞動負荷;討論了在工作中影響心理狀態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對效率的影響等。在公共藝術設計中對人機理論的運用,直接影響到了產品或作品的用戶體驗感及舒適度,對于城市形象來說這一理論的運用實在細節上的升華,要做到不僅看著好看,還要用的舒適。例如圖(4、5)
2運用設計心理學理論塑造城市形象
運用設計心理學理論來營造一種藝術表達方式,設計師運用色彩對比、空間對比等手法營造不同的視覺感受,心理學解決的是人心里的問題,是一種抽象的方式,將設計與心理學相結合,營造空間氛圍,達到一種抽象與具象的統一。對于城市形象的塑造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設計師為了滿足設計的需要,會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理論結合實際的情況對被設計的物體進行改造,讓其滿足功能上的需求的同時更加符合使用者的視覺需求和心理需要。在現今的社會中,設計師們將設計心理學作為設計中的重要理論依據,城市形象設計同樣要以設計心理學作為重要依據。設計心理學的作用體現在這個設計的內涵上,它不僅讓這個設計看起來更舒服,同時也會讓這個設計變得更加富有內在的東西,是一種內心的升華。運用好了設計心理學理論會讓整個設計富有生機,讓不同的使用者擁有不同的感受,同時在與周圍環境的結合上更加富有韻味。
3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設計心理學理論的應用
會起到以下幾點作用:(1)讓城市形象更加根深蒂固,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容易辨別。(2)在城市形象的表達上具有多樣性。(3)對于城市整體形象塑造上設計心理學的運用會讓城市形象更加富有感染力及內在含義。(4)會讓城市形象的塑造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城市形象不能脫離藝術,同時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人,心理學的主要就是研究人心理的學科,所以設計心里學的應用會讓城市形象中的藝術表達更接地氣,更加符合實際,更有針對性。
4城市形象推動城市發展
良好的城市形象,成為了資源和環境,促進城市的發展。城市形象既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巨大作用。如人的形象和企業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有很強的感召力與凝聚力。國內外大型體育比賽場址的選擇,與其環境狀況、文化氛圍分不開;而世界不少名城,僅旅游帶來的直接效益也十分可觀。構劃城市未來形象,研究優化城市形象的途徑與策略,對城市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靈魂所在,一個城市的城市形象是這個城市的嘴巴,城市依靠城市形象來向外界傳達著信息,同時城市形象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綜合競爭力,也體現了這個城市的城市地位。
5公共藝術設計有助于提升城市主題
城市主題文化與城市發展理念和價值觀的特點為核心,組成的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經濟特征,目標和價值標準的重要性。每一個獨特的城市,孕育一種特殊的文化基因,成為城市發展的靈魂。基因是由城市獨特的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經濟特征,由獨特的特征是城市文化的主題。城市主題文化最集中體現是一個城市,是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經濟,特色建筑,景觀特點,精神的特征的總和,它是一個城市的目標和價值標準,它決定城市發展的方向。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主題文化,它是這個城市的獨特創造,和角色的塑造和城市的發展,監管框架和城市發展方向,更深刻地啟發和引導城市獨特的創造力,從內心的規則,促進城市文化發展方向對其形成一個獨特的主題。(如圖6)
6藝術設計美化城市形象
公共藝術是伴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最初是簡單的,因為當初城市的建設主要為了民眾的安全,為了溫飽問題,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局勢的穩定,開始出現各種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隨著文明的變化,最終城市變得更加高級,逐漸地形成了現代文明的城市。這時人們的需求不再是解決安全,溫飽問題,而是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東西,城市形象隨之產生,并在這種追求上升的過程中,人們對城市形象的追求也隨之增長。相對而言,曾經的城市中“美”的概念相對較弱,但也是存在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社會和經濟需求也不斷提高,發展到現在的公共藝術,是美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的形象和滿足人類的審美需求。公共藝術審美影響公眾審美取向,社會文明的進步會促進公共藝術的發展走向一個更高的水平。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公共藝術在我們的生活環境,如公園、街道、廣場等,這些公共藝術作品在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同時也美化了城市環境,并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如圖7)
四、結語
在當今快速的社會來看,人民大眾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越來越高,接受非物質文化的能力越來越強,曾經的城市依靠硬件設施實力勝出,現在的城市的發展講求的是城市的綜合實力。覆蓋范圍廣泛的公共藝術,參與藝術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現代城市高質量的精神生活重要內容,藝術城市公共可以使城市變得更加多樣化,三維的、個性化的和綜合的人體藝術形式。公共藝術滲透的路徑與人民日常生活的場景,通過各類藝術手法和一個精神引導人們看看他們的城市,同時建立新的城市環境藝術,并創造新的文化的城市,城市風格形成的助推器。城市公共環境設計的城市。城市公共環境設計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一個叫法是環境藝術“(偉大)的藝術”,“干預”的藝術,這是不合理的。經過對以上論文的探討與研究,對于塑造城市形象而言,公共藝術設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城市形象的塑造關系到的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好與壞,同時也體現了人們使用及欣賞的好與壞。
參考文獻:
[1]丁穎.公共藝術與城市[J].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8(10)[2]毛溪.公共藝術和城市文化[J].藝術界.2008(05)
[3]高英杰.發展公共藝術應當堅持制度與文化并重[J].美與時代(上半月).2010(02)
[4]翁劍青.當代藝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建構—《藝術介入空間》的解讀及啟示[J].美術研究.2005(04)
[5]陳平.北京城市公共藝術研討會在京召開[J].美術.2007(02)
[6]孫遲、李琳.探析直線語言在展示空間中的靈動應用[J].設計.2015(2):116-117
作者:冼寧 李欣家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 上一篇:淺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 下一篇:信息化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