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奏鳴曲與古典主義作品的比較
時間:2022-11-17 11:09:15
導語:鋼琴奏鳴曲與古典主義作品的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是19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音樂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之一,在西方音樂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僅是作曲家、鋼琴家,而且還是第一個在音樂評論上有突出貢獻的音樂學家,他創辦的《新音樂報》要求發現新生力量,提高音樂藝術的思想性。他不僅在鋼琴的作品上有著巨大貢獻,還有大量的聲樂套曲、交響樂等。其代表作有《狂歡節》《童年情景》《大衛同盟盟友舞曲》《g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等。
關鍵詞:《g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古典主義;奏鳴曲;比較分析
奏鳴曲式是一種大型的曲式結構,這種體裁的作品能體現強烈的矛盾沖突和戲劇性的高潮,奏鳴曲也因此成為音樂會和比賽中一種較為常用的曲目類型。古典主義時期的奏鳴曲具有理智而嚴謹的風格,清晰而方整的結構,樸實而真摯的情感,精煉而淳樸的音樂語言。舒曼的奏鳴曲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側重對人物心理的描寫,不拘泥于形式上的限制,有了更大的自由性,情感表達熱情而奔放,音樂語言豐富。舒曼對這一時期的奏鳴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內對古典奏鳴曲的演奏及研究比較多,當然浪漫主義時期的奏鳴曲也同樣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學習。在浪漫主義時期,奏鳴曲在曲式結構上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與古典主義時期的奏鳴曲在演奏方式及風格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區別。舒曼的創作富有個性、幻想性。《g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也是他的三首奏鳴曲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希望通過對這首奏鳴曲與古典主義時期的奏鳴曲的比較,能幫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進而更好地演奏這首作品。
1旋律比較
古典主義時期的旋律多以平穩、級進為主,多為方整、平衡的樂句;舒曼的旋律則大跳、跳進比較多,喜歡用六七度大跳音程以及許多增減的跳進音程,并且運用非方整樂句較多,織體內容更加豐富多變。這就是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語言比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語言更加豐富的原因之一。
2和聲調性比較
古典主義時期大多使用協和的音程,和弦以屬、主和弦居多,以K46-D7-T體現終止,調性方面古典時期多用大調創作。而舒曼大多使用不協和的音程及和弦,屬、主不再是一個作品的主要和聲功能,將和聲發展到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終止處也不再是單一地用K46-D7-T來表示。調性上提高了小調的地位,更多地使用變化音,這也使得音樂語言更加豐富,音樂更有戲劇性。
3節奏比較
古典主義時期的奏鳴曲節奏多為方整、平衡、對稱的節奏,很少出現交叉節奏、變化節奏、切分節奏、復合節奏、自由節奏以及不規整節奏。而舒曼的奏鳴曲節奏較為多樣化,不僅交叉節奏頻繁出現,而且切分節奏、復合節奏、變化節奏、自由節奏以及不規整節奏等節奏型更是舒曼的奏鳴曲節奏的一大特點,這也更好地體現出了浪漫主義更加注重戲劇性、更加注重自由的特征。
4演奏比較
《g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作于1833~1838年間。其中1833年創作的第一、三樂章,1835年創作的第二、四樂章,1838年舒曼對全曲進行修改并出版。相較于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作品而言,貝多芬和舒曼的作品是比較難彈的。因為晚期的貝多芬耳朵聾了,舒曼的手壞了,所以他們的鋼琴作品中不是自己不彈就是彈得很少,因此也造成了他們的部分作品比較難彈。從演奏者的角度來說,如果用古典主義時期奏鳴曲的演奏方式演奏舒曼的這些奏鳴曲是行不通的。最大的問題是在前面把精力都用完了,后面還有一個規模宏大的末樂章,怎么辦?不僅是演奏舒曼的奏鳴曲有這個問題,幾乎舒曼、門德爾松、肖邦以及早期的勃拉姆斯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一首奏鳴曲擁有一個氣勢磅礴的首樂章和末樂章,在演奏上如果硬碰硬,不但演奏者會覺得彈起來很累,聽眾聽著也會累。而到了舒曼早期,頭重腳也重,兩頭都重的情況便出現了,這也是對演奏者極大的考驗。因此,舒曼的作品不僅加大了情感的表達,旋律的抒情性、歌唱性,織體的復雜性、層次性,和聲調性色彩的豐富性,以及開拓演奏技術,表現在作品中的史詩性、標題性、主題的發展性、變奏性等方面都是舒曼奏鳴曲的重要特點。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為舒曼的奏鳴曲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5各演奏家演奏版本及風格的比較
筆者收集了里赫特、肯普夫、薇莎拉絲這幾個舒曼鋼琴奏鳴曲的演奏版本:里赫特第二奏鳴曲的演奏充分展示了他憂郁與狂熱錯綜復雜的斯拉夫民族的氣質。這個版本從第一樂章的引子開始,就拉開了充滿無盡想象力和表現力的演奏會的大幕。他的演奏充滿靈感性的想象力和自由而毫無拘束的情緒表現力,在浪漫中帶給我們一種內心的糾結,極具特色。肯普夫第二奏鳴曲的版本讓筆者體會到了他的德國浪漫派的演奏風格,追求舒曼的內涵,含蓄細膩,親切高貴,織體清晰,速度感很好,一切都顯得合理而自然。薇莎拉絲演奏的第二奏鳴曲層次分明,熱情奔放,極富感染力。
6結語
通過對作品以及不同演奏的對比,表現了舒曼作品的幻想性、抒情性、詩意性等。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很多細節也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通過對這些共性與特性的研究比較,希望能為第二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提供更好的依據和思考。作為學習者和演奏者,想要何種演奏效果,還是要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分析而選擇,從而演奏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朱永新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
- 上一篇:染織藝術設計思考
- 下一篇:淺析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