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技術法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7-08 10:10:02
導語:計量技術法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以提升計量技術應用效果為前提,針對當前計量技術法規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嘗試提出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加各部門協作,加強計量技術法規靈活性,計量技術法規要與國際接軌,精簡法規數量,增強通用性,完善信息通報機制等對策,以期能夠為我國計量技術法規的完善提供幫助,確保我國計量工作的有序展開。
一、我國計量技術法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自從頒布以來,已歷經多年發展和完善,當前已基本形成符合現代化發展和經濟繁榮的計量法規體系。但是,面對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以及不斷加劇的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我國現行計量技術法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1.計量技術法規定義不明確當前,我國計量技術法規體系的完善和建設思路不夠明確,相關信息交互機制也不是十分暢通,導致工作人員對其了解不夠深入。按照相關資料,當前計量技術法規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由國家頒布并且認可,具有約束力的規范性技術文件,通過國家的強制力得以落實;其二,在WTO/TBT協議當中有明確的規定,即強制落實的規定產品特性、加工生產方法管理規范;其三,計量技術標準化術語的相關規范中明確要求的法規,對計量技術標準、規范與規程等相關內容有明確規定。由于計量技術法規的定義沒有得到統一和明確,導致部分工作人員對計量技術法規的內容在認知方面不夠深入,并且存在偏差。例如,在某計量檢定機構針對其他單位送檢計量器具實施計量檢定,檢定人員對計量法規的規范條款了解不夠深入,部分多功能測量設備操作不合理。2.計量技術法規缺乏靈活性計量技術法規在修訂和完善時所需時間較長,機動性和靈活性不夠。從現存計量技術法規來看,有相當部分是十年前修訂的,如JJG17-2002《桿秤檢定規程》、JJG30-2002《通用卡尺檢定規程》、JJF1144-2006《電磁騷擾測量接收機校準規范》等;最近五年修訂的計量法規數量只占總量的不到20%,如JJG913-2015《浮標式氧氣吸入器檢定規程》、JJG926-2015《記錄式壓力表、壓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檢定規程》等。顯然,這是不太合理的。3.計量技術法規與國際文件銜接不到位當前,我國很多計量技術法規本身沒有做到和國際接軌,也即國內技術規范和國外很多國家的標準都對不上號。目前,我國只有少數計量檢定規程和技術規范采用了國際化的執行標準,大多數都尚未和國際文件接軌。4.在企業中的運用不夠深入當前計量技術法規比較重視政府部門計量監管工作,反而對企業生產、管理與生產服務等的規范作用缺乏關注。特別是在計量技術法規結構這一層面,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占比在計量技術法規中達到70%左右,部門計量檢定規程占比在地區部門的計量技術法規中占比高達90%。對于計量技術法規的制定,當下更多的是關注法規的數量,而非成本與效率之間的關系,導致最終的計量技術法規雖然具有極強針對性,但卻缺少適用性。5.溝通機制不健全制修訂計量技術法規時,負責單位和工作人員主要為計量管理部門的從業人員,計量技術法規的使用方很難有機會完全參與其中,致使計量技術法規的制定存在與實踐不符的情況。例如,標準水銀溫度計的檢定,要求第一次檢定示值穩定度上限溫度必須維持24h,但是按照要求一次性檢定7支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需要時間168h,可見其可行性較差。同時,計量技術法規中缺乏科學的信息溝通機制,法規在制定、起草的過程中與使用單位之間的交流并不及時通暢,很容易出現計量檢定規程的實際應用與廢止不統一的現象。
二、我國計量技術法規完善對策
1.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加各部門協作計量技術法規的制修訂,直接關系相關行業的發展,因此,要通過多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如計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科研機構、企業、計量技術法規的使用部門等參與,制定科學的計量技術法規的制修訂機制和流程,爭取將每一步都做到科學細致。此外,在法規修訂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充分聽取相關科研院所、生產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各類征信渠道的暢通,確保修訂工作全過程通報的及時性。2.提升計量技術法規靈活性針對計量法規修訂中存在的靈活性問題,需要結合計量技術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創新,特別是對使用年限比較久的計量技術法規,如JJF1161-2006《催化燃燒式甲烷測定器型式評價大綱》、JJF1162-2006《粉塵采樣器型式評價大綱》、JJF1168-2007《便攜式制動性能測試儀校準規范》等。基于現行的計量技術法規來完善相關內容,其重點在于解決當前計量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要盡力避免出現因法規內容過于久遠而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現象。3.計量技術法規要與國際接軌我國應該加快計量技術法規與國際接軌,以WTO/TBT協議作為制定相關技術規范的參考標準,通過制定通用化的標準,利用國家強制力來執行。需要注意的是,計量技術法規除了具有強制執行性質外,還應重視其社會職能,應注重維護企業和社會的公共利益。4.精簡法規的數量,增強通用性一方面,要把我國計量法規建設放到全球化體系當中,在制修訂計量法規時,著眼于和全球接軌。對于現行計量技術法規中一些重復的或者已不再適用的條款,例如JJF1261.8-2014《電動洗衣機能源效率標識計量檢測規則》、JJF1261.15-2014《家用電冰箱能源效率標識計量檢測規則》、JJF1261.16-2015《儲水式電熱水器能源效率標識計量檢測規則》這三項檢定規則,該合并就要合并,該撤銷就得撤銷。另一方面,要不斷制定新的章程,使我國計量技術法規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例如需要對市場中出現的新型計量設備展開研究,并且將相應的計量規范體現在計量技術法規中,及時創新計量技術法規,精簡計量技術法規數量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其通用性。5.完善信息通報機制法規的最終成果會與社會經濟、人們日常生活等產生直接聯系,在制定時要引起足夠重視。而為了有力解決計量技術法規在起草與制定過程中信息溝通不到位的問題,筆者建議從計量流程著手,加強工作流程的規范性,其中需要包括計量技術調研、計量規劃、計量工作實施、信息通報、計量項目招標、資金投入等環節。其中,在計量項目招標環節,要著力運用競爭機制,如采用投標人競爭機制,進一步完善招投標制度,擴大招投標范圍。此外,計量技術法規起草單位與負責人應該來自各個機構,例如計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科研機構、企業以及計量技術法規的使用部門等。同時,要設置計量技術項目試點,積極完善考核機制,運用量化打分方式評價試點項目的可行性,如表1所示。同時,要有目的地擴大評分主體范圍,使與計量相關的社會各界人士都能夠參與到量化打分工作當中,確保考核機制的準確真實。期間,為了保證信息流暢性,可以創建信息通報制度,將計量技術使用過程的所有信息公開通報,并采取相應的監督機制,如聘請不同行業人士進行監督等,切實提升和確保計量技術法規出臺后的實際應用效果。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計量技術法規的完善與否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在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于我國現行計量技術法規的制修訂,相關部門要格外重視,要嘗試通過與國際接軌、開展多部門協同合作、完善信息通報機制等舉措,有力推動我國計量技術法規的發展和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作者:宋金強 單位:山東省武城縣計量檢定測試所
- 上一篇:基于文獻計量的技術創新審計研究
- 下一篇:淺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