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分析

時間:2022-11-30 03:47:33

導語: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分析

【摘要】在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需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新臺階。論文在論述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的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現實中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面臨的困難,綜合闡述容錯機制遵循的原則和標準,最后提出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構建

1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改革創新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只能大膽探索,摸索前進。隨著改革攻堅力度不斷加大,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不斷深入,需要更多具有真抓實干、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精神的領導干部投入國家發展大業。因此,為保護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需要對領導干部在改革創新中出現的失誤合理容錯,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增強領導干部在改革創新工作中的信心,為真干事、干實事的干部撐腰鼓勁。

2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是強化審計監督職責的重要舉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審計機關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時代也被賦予了新使命。2020年1月13日,在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既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個區分開來”;既要合乎民心民意,又要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充分運用“四種形態”提供的政策策略,通過有效處置化解存量、強化監督遏制增量,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2019年中共北京市委審計委員辦公室、北京市審計局出臺《關于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的指導意見(試行)》,強調要以“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為指導,準確、合理界定審計發現問題,推動建立健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制度機制,服務和保障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個區分開來”是黨和國家針對我國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科學研判基礎上提出的正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只有充分增強“三個區分開來”的意識,堅持依法審計、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正確分析判斷審計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保證審計在推動重大政策措施、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中發揮積極作用。審計機關要正確把握運用好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論述,適應審計工作新常態,踐行審計監督新理念,更好地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3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落實國家關于容錯的政策要求,制定容錯機制相關的意見或辦法,探索構建容錯機制,但在實踐中還是面臨困境。一是容錯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雖為建立容錯機制明確方向,但缺少更高效力等級的法律法規,地方相關規定也限于地方行政立法層面,有關容錯法律法規效力層級不高,法律體系不完善。二是容錯范圍的界定不明確。合理確定容錯范圍和標準是審計容錯機制有效實施的根本保證。部分地方對于容錯范圍及標準的規定不夠明確和具體細化,導致實踐中容錯認定實際操作過分依賴認定人員主觀性,容易導致容錯機制適用過程中出現偏差。三是容錯意識不強、容錯氛圍不濃。十八大以來國家反腐力度不斷增強,但也有部分群眾對于犯錯的領導干部持苛求態度,不能寬容和理解。同時,部分領導干部對容錯機制認識不足,存在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懶政心理。四是容錯與追責協調不夠。容錯與追責體現的是對干部進行管理寬與嚴、保護與懲治的兩個方面,能否協調處理好兩者的關系直接影響審計容錯機制作用發揮,實踐中二者協調性不夠、界限把握不清,影響審計容錯機制的目標實現。

4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遵循的原則和標準

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旨在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積極能動性,鼓勵和支持改革創新。實際工作中,我們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策理解能力,更新審計觀念,準確領會“三個區分開來”的本質要義,深入分析審計發現問題,明確容錯糾錯免責機制的適用情形,嚴格認定標準,嚴把認定程序,加強結果運用,提升審計公信力,把為那些不懼困難、勇于創新的干部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作為加強審計監督作用的重要著力點。①全面公正,實事求是。把審計發現的問題與被審計對象整體情況聯系起來,充分考慮問題發生的背景、動機、后果等各種因素,堅持用歷史的、全面的、客觀的標準認真鑒別,綜合分析,客觀評價,合理確責,客觀公正作出審計結論和處理意見。②規范程序,依法審計。對需要給予容錯免責的審計事項,準確把握政策界限,正確分析問題性質,依法合規取證,嚴格按照審計機關規范的審計程序和認定標準,確保審計結果客觀公正,確保審計結論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考驗。③容糾結合,注重整改。堅持容錯與審計監督相統一,容錯免責與審計問責相統一,保護與懲治雙管齊下。對認定的容錯問題要監督領導干部改正問題、認真整改,并建立完善相應制度機制,保證審計監督力度,確保審計監督效能。在推進審計容錯機制建設中,要以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作為根本原則和基本遵循,具體來說從分析主觀動機、行為目的、法律規定、決策程序、行為后果幾方面確定是否適用容錯。一是主觀動機是客觀過失還是主觀故意,是為出于公心還是謀求私利。二是行為目的是不是為了改革創新。構建審計容錯機制的目的在于保護那些在推進深化改革、實施創新工作中因為奮勇直前、大膽履職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的干部,一般不適用于常規性工作。三是是否違背法律和政策規定,是在法律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時積極實施還是法律和政策明確禁止后仍然置若罔聞任意而為。四是否經過民主決策程序。容錯機制不是要保護亂作為的干部,重大決策部署需要經過風險評估、科學論證、集體研究和民主決策。五是否造成嚴重后果。

5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的基本路徑

5.1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意識。在審計工作中要以“三個區分開來”為基本遵循,以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完善容錯制度體系為重點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意識教育,打造勇于擔當、敢作敢為、寬容失敗、允許失誤的工作氛圍,強化容錯機制的法律指引和制度保障,不斷完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的制度體系建設,推進干部容錯機制穩步發展。5.2推進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建設。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鼓勵支持廣大領導干部積極投身改革創新事業,同時,要求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對于重大改革創新事項,在決策前應進行充分的全過程風險評估、合理進行科學論證、集體民主表決等決策程序,以減少和避免決策失誤帶來的風險。在相應決策實施完成后,對決策的實施成效、影響程度等進行審計評價,為后續工作積累經驗。5.3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在經濟責任審計時,審計人員需要綜合分析問題性質、領導干部主觀動機、研判決策過程等,客觀全面公正地作出評價。為保證容錯機制得到合理運用,經濟責任審計目標落到實處,需要審計人員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過硬的專業能力。通過開展定期培訓、不同審計機關之間先進經驗交流、專項業務學習等方式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水平,不斷提升審計容錯判斷能力。5.4探索建立審計容錯長效機制。經濟責任審計容錯機制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進一步加強審計容錯機制的制度化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審計容錯法律法規頂層設計,對容錯機制的原則、容錯范圍、認定標準等根本性條款作出規定;另一方面,要做好容錯機制配套法律法規的制定,規范容錯機制的操作流程、實施方式等具體問題。強化從操作層面推進規范化建設,將容錯要求制度化、常態化,堅持將容錯機制與審計重點工作相結合,將其嵌入審計全過程,不斷推動審計容錯機制規范化、常態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譚九生,胡偉強.實施容錯免責機制的法治意蘊及其建構路徑[J].湖南社會科學,2018(06):92-98.

【2】萬莊.關于完善干部激勵約束和容錯糾錯機制的幾點探討[J].中國行政管理,2018(10):86-89.

【3】豐存斌.建立容錯機制推動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6(08):20-23.

作者:李琦 單位: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