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探究

時間:2022-05-21 03:42:24

導語: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探究

一、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分析

(一)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設

我國民營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制度比較完善,人員素質比較高的大多數是一些注冊資本超過千萬元至億元的大中型企業。相對于家族式的中小型企業這些大型企業的規模較大,經營情況比較樂觀。經營決策者對下屬單位的控制能力強,控制線長,需要對其進行相關專門的控制或需要相關的內部審計人員實施控制職能及時糾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弊端。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重點

與國家的審計制度相比,民營企業并非過度看中其監督、控制的主要職能。往往這些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都與平時的經營活動相關聯,承擔著企業的管理工作,有的甚至上升到了企業中的高層管理工作。如某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對其財務相關報表的分析得出了公司日常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結論,通過判斷資金流向和損耗的相關環節制定出了新的管理制度,從而節約了相關成本,提升了企業效益。

(三)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建設的優勢和局限性

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建設的優勢性在于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更加貼近管理,熟悉日常的經營狀況,更加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整改錯弊;內部審計機構設立和人員成本較低,不會因此項支出過度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相反通過對其發現問題的整改更有利于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通過分析得出的建議操作性很強,可以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管理;局限性在于企業管理者的利益和內部審計人員利益趨于一致會影響審計職能公正和公平性的發揮。因此內審部門不可能成為相對獨立的存在會影響審計績效的發揮,做不到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職能未能充分發揮

一是未能充分發揮其監督的職能。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立的一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監督其在運營過程中是否符合相關的法律政策,以及在運營中是否在吻合既定計劃的方向上發展。但是,通過對我國民營企業的了解,很多工作未能納入內部審計的日常工作范圍,因而沒有發揮其監督的職能。二是未能充分發揮其控制職能。內部審計不僅僅應該只具有監督的目的,隨著內審機制的完善和企業管理者的需求,內審已經基本有控制的職能了。具體的控制無非就是評價運營過程中的優勢與利弊,資金的消耗是否取得了相應的效用。但是,在我國的大部分民營企業中卻很少發現其控制職能的發揮。三是未能充分發揮其服務的職能。現在的內部審計除了發揮監督和控制職能之外已經具備了向企業相關的管理機構提供咨詢和建議的職能以提高工作質量。但是,受限于內審人員的專業知識,缺乏相關的經驗以至于內審部門所提供給企業的信息相對狹隘,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未能從更高的角度幫助決策機構提供建議。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

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主要是以中小型的自由企業為主,這些企業的“一把手”往往都是文化水平較低的前期創業人員,通常將公司的財政大權分配在其所信賴的家族人員手中,簡單的把內部審計當成是查賬甚至為了節約開支,所任命的內審人員通常是由財務部門的人員兼職,這些人往往對審計知之甚少,缺乏相應的經驗,有的利用職位之便做出舞弊,篡改財務資料之事,對于開展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是極其不利的,嚴重制約了公司的發展。并且,人員數量有待提高,由于涉及公司內部機密,領導對任命內審人員的范圍就相對縮小,并且由于內審人力資源的匱乏,企業開展的審計工作也缺乏連續性,這樣長期發展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相關收入,也可能出現內審人員利用自身職務之便篡改財務報表,虛報利潤,偷漏稅款。

(三)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權威性不足

首先,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出現了問題,根據調查了解各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是剛進入公司不久的工作者,很多內審人員即使發現了問題也會因為害怕得罪上級主管等原因對真實情況進行隱瞞。公司管理者可能也會因為怕打擊公司所謂的“元老”而將審計人員提出的具體建議進行選擇性的保留。內部審計不就是針對公司內部經營管理進行糾正的活動,但是管理機構卻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就嚴重違背了內部審計機構存在的意義。其次,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后續性存在問題,很多經營活動發現的問題因為上次領導的暗示未能繼續跟進、審計活動也未能得到實施。并且,具體審計的結果未能得到公示,沒有起到對公司人員警示的作用,因而也不可能對決策層提供有效地建議,審計活動的執行遭遇了瓶頸。

三、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民營企業多是“家族式”企業結構

通過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可知,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大多是由當今的高層管理人員白手起家所創建的。他們在當初創業成功靠的不是相關的知識理論,而是過人的膽識和魄力以及善于把握機會的能力。但是隨著時展和社會進步,當今的企業更需要的是先進的理論文化和管理模式,但在權力高度集中的民營企業中實施起來卻難上加難。通過瀏覽相關的網站和資料不難發現,民營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偏低,產權高度集中,公司的控股權基本只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這樣產權高度集中的企業結構也制約了我國民企內部審計的發展。

(二)缺乏統一的法律法規約束

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這也是造成我國內部審計出現各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截至到目前,國家尚未對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進行規范,因此,民營企業開展的工作也相對零散。隨著民營企業的飛速發展,民企經濟已經成為了帶動國家經濟增長不可替代的因素。有些民企的發展甚至大大超過了國企所創造的經濟價值。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國家還是尚未推出針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相關規范。這樣導致了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開展工作與國有企業相比就顯得無序,雜亂,只按管理者的理念行事。大大削弱了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對內審工作的開展也是不利的,亦是造成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良莠不齊的癥結所在。

(三)企業高層對內部審計重視程度不足

民營企業家通過自己獨到的眼光和驚人的魄力取得成功,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思想就一定是科學正確的。內部審計創造的價值是相對隱蔽的,不容易讓人察覺,它是通過科學手段分析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問題,提出相對的改正建議,從而為企業實現增值。但是,有些民營企業的高層并沒有看到這一點,他們認為內部審計僅僅是保證企業合法運營的安全執照,因此對內部審計投入的成本一壓再壓,導致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設發展緩慢。

(四)內部審計與企業聯系不夠緊密

我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與企業內部聯系不夠緊密,通過深入的了解可以得知,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內部審計機構更像是設立在民營企業內部的外來機構。內部審計機構很少干涉內部的日常運營活動,甚至不能參加高層的領導決策會議,甚至不能制定相關的計劃。這完全違背了內部審計監督職能和服務職能,并且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工作人員已經不在乎內部審計的存在與否,有些企業中的內部審計機構已經成為領導盲目跟風,進行攀比的工具,因此有些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建設已經和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原始初衷相偏離。

四、完善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議

(一)建立符合民營企業需要的特色審計機構

首先要想建立比較成熟的內部審計機構,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是日后開展審計工作的基礎。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大概有千萬家之多,每家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特色也不盡相同,因此沒有必要以統一的要求來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在保持內部審計權威性和獨立性的大方向上,應該積極鼓勵內審人員主動去建立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內部審計機構。因此,企業應該摒棄最初的觀念,放棄簡單封閉的內部審計機構。剛剛處于建設初期的小型企業由于業務的數量較小,業務種類相對單一,因此企業的內審工作相對輕松,可以任命具備素質的相關財務管理人員兼職,但是一定要確保兼職人員的道德修養,并且具體情況要定期向上級匯報。對于發展成型的大中型民營企業,已經進入了比較成型的階段,簡單的內審機構已經不能應對復雜的工作,因此有必要設立內部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委員會應隸屬于董事會之下,其他職能部門之上,各相關部門應定期向內審委員會提交相關資料,內部審計委員會成員在分析歸納之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和建議,由內部審計委員會代表上報董事會高層,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二)提高內審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已經由事后監督逐漸向事前規劃,事中控制的階段轉變。因此,企業就要引入新的內審理論,可以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來幫助內審人員進行相關的工作。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也要加強對新的內部審計理論的學習。企業應該鼓勵內審人員考取相關的資格,如注冊會計師、內部審計師、注冊稅務師等,對于取得相應更高職位的內審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政策,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后續的人才作為企業的儲備力量,通過人力資源的不斷完善將企業內部審計推向良性的方向發展。

(三)鼓勵內部審計創新

內部審計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由于民營企業結構的特殊性,內審人員可能無法取得相關資料作為參考,傳統的內部審計理論和方法可能已經不再能順應當今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管理最看重的就是企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因此內部審計的重點也已經從傳統的財務審計向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所轉變。大部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側重點已經由事后監督轉向規避風險,這本身就是一種順應時展的創新行為。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參考最新的內部審計理論和方法,集合企業自身的特點,經過改善和變通,應用在企業中。

(四)完善外部的法律法規

目前,有關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僅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實施條例、《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規定指出以上法律法規的適用范圍是各類組織,無論盈利與否,也無論組織規模大小和形勢如何。但是,民營企業作為一個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特殊存在,很顯然針對大多數國有企業和行政機關的法律法規不適用。因此,個人建議有必要頒布一部有關民企內部審計的相關管理條例或及時補充《審計法》和相關的管理條例。這樣可以指導民營企業內審人員進行規范的內審行為,讓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有法可依,統一規范地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有利于國家內審協會等相關機構對民營企業每一步審計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五)更新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方法和手段

一是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思路。內部審計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努力更新內部審計的思路和方法,由傳統的內部審計方法向現代內部審計方法轉變,緊緊圍繞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內部審計,結合先進的數理統計方法,如數理經濟學模型等。此外,還應結合信息技術進行內部審計,通過網絡來擴大內部審計的范圍,進而提高內部審計的審計效率,節約審計資源。二是調整內部審計的重點審計對象。應結合實際情況,將內部審計的重點調整到事前控制為主,事后監督為輔。針對企業再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內控控制所存在的薄弱內容和重點審計對象,應積極開展經營管理審計和構建以風險導向為主體的內部審計體系,為民營企業進行科學決策和進一步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本文作者:劉海林工作單位: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