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模式研究

時間:2022-01-19 09:08:28

導語: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模式研究

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是將內部審計活動進行外部化處理,將內部審計工作交由外部審計部門或審計人員進行審計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實質是把企業管理活動進行合理分配,使得外部資源為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活動所服務,從而達到資源整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業運轉效率、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地位的目的。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現狀

1.企業管理者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的中小企業對內部審計沒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因此忽略了內部審計可以為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夠重視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甚至沒有相應的審計部門。

2.內部審計員工整體素質低下

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員工進行研究,不難看出在審計隊伍中存在著審計人員學歷低、經驗不足的缺點,有很多審計人員都是從其他部門抽調過來的,缺乏足夠的審計工作經驗。導致在審計過程中遇到風險也無法及時發現并進行解決。

3.審計機構獨立性不足

在很多中小型企業中,沒有獨立的審計部門,審計業務一般是由財務部門代為執行,這就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正常審計工作,使審計結果缺乏權威性。

4.審計結果應用程度不高

由于我國中小型企業中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審計層次低,因此也就嚴重影響到審計結果的權威性,審計結果應用性低下。更不要說為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利益收入了。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可行性

1.我國法律并未對內部審計外包進行限制

1994年出臺的《中華民共和國審計法》指出,中央國務院及各地政府都要協作企業進行內部審計制度完善,在此后所出臺的法律中也都規定要發展內部審計制度,但是都沒有對于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外包作出過硬性限制說明。所以我國中小企業進行內部審計外包活動就法律層面而言是合理的,在法律上有著可行性。

2.中小型企業并未有商業機密泄露的危險

通常來看,企業如果要向外部機構進行咨詢或者是需要外部人員提供財務服務時,必然會涉及到企業內部財務信息泄露,從而影響到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邁克爾•波特在其企業競爭理論中指出,中小型企業在發展初期幾乎都是通過低成本獲取優勢的,就企業核心競爭力來看并沒有太多的差異。由于中小型企業在起步階段,各種核心技術都尚未真正形成,缺乏關鍵性的科學技術信息,因此也無需擔心技術泄露問題,企業自身都還在模仿先進企業的技術手段,商業機密泄露就更無從談起了。而正是由于中小型企業具有這一發展特點,因此,也無需擔心在內部審計外包過程中會發生商業機密泄露問題。

3.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環境已形成

中小企業實施內部審計外包措施有著良好的環境氛圍,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自身需要得到發展,而內部審計資源又不足,這就促使企業尋求外部審計資源;二是外部審計機構,特別是會計事務所,都在不斷拓展業務規模與范圍,以期獲得更大的發展。現在,我國的中小型企業數量占到了整個企業數量的90%左右,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支柱性作用,因此會計事務所必然會抓住這一非常有潛力的群體,為其提供咨詢審計服務。會計事務所與中小型企業進行合作也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共贏的局面。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模式

內部審計外包主要分為兩種模式:部分外包、全部外包。部分外包主要是企業自身也會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對于日常的業務往來與管理活動進行審計,同時會請外包專家就內部部分重要項目進行審計;而全部外包則是企業自身不會設置內部審計部門,把內部審計工作全部交給外部會計機構進行審計。如果進一步細分的話,又可以將部分外包分為合作內審、咨詢管理以及協力委外三個不同模式。如果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內部審計外包項目,那么將會給企業創造很多經濟效益,但是在企業內部審計外包項目中,運用何種外包模式則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業外包模式可分為四個階段。

1.全部外包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而中小企業在剛建立時處于上升期,在這一階段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成本效益情況合理配置各種資源,此時將內部審計工作全部進行外包,不但可以節約內部審計資源,同時還能夠得到內部審計所帶來的增值效益,有助于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要業務上,為企業的穩定長遠發展、業務增值打下扎實的基礎。

2.合作內審

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各項業務逐漸趨于成熟,也開始建立起核心業務,這時需要對于內部組織結構以及審計方式進行適當調整。外部審計機構畢竟不如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審計效率、審計質量都是會有很大差距的,因此企業也不能一味地進行全部外包,這樣不但無助于培養優秀的審計人才,同時也會喪失企業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企業需要和外部審計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學習同行業企業的先進審計經驗,逐漸建立起合作內審外包模式,同時也要慢慢培養企業內部自身的審計員工,與外部審計人員進行分工合作。

3.審計管理咨詢

如果中小企業過分依賴外部審計機構的話,那么內部審計外包項目也就會出現更多的缺陷,反而不利于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此時企業要想實現增值就非常困難了。當企業與外部審計機構建立起合作關系之后,外部審計人員就不太可能像全部外包階段那么盡心盡責地為企業服務,同時由于外部審計部門對于企業管理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之間的利益沖突也變得更為明顯,審計工作的客觀真實性也難以繼續得以保證,所以此時企業就需要將審計外包模式進一步加以轉變,向審計管理咨詢模式過渡,使得企業管理層可以控制審計過程。而在這個階段,由于企業內部審計員工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審計經驗,審計技能與知識體系都在趨于成熟,所以企業就可以獨立進行審計工作,而無需在依賴外部審計部門,受其限制。

4.協力委外

在這一階段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也不斷趨于成熟,此時如果企業想要繼續發展,則不能再一味注重節約成本了。但是如果盲目放棄內部審計外包項目也是不可取的,這對于企業長遠發展、實現增值都是非常不利的。這時企業更加應該注重的是如何獲取豐富的管理理念與運營經驗,運用協力委外式的外包形式不但可以使得企業在審計中的獨立性得以保障,同時又能夠運用外部審計資源來獲取企業收益,這對于中小型企業的長遠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風險

盡管中小企業進行內部審計外包時有著很強的可行性,內部審計外包活動也可為企業帶來諸多好處,但是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風險,主要有內部財務信息泄露、職能缺失、審計質量難以保障等。盡管中小企業發展時間較短,沒有太多商業機密,但是如果在這方面不加以控制,任由內部財務信息外泄,則定然會影響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外包時,雖然會提高企業的審計效率,綜合利用外部資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長此以往下去會嚴重降低企業的獨立性,喪失內部審計職能。此外企業將內部審計工作外包時,盡管外部審計機構審計經驗豐富,專業技能強,然而對于企業自身業務往來則不夠了解,同時也難以真正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工作,這對企業的審計效率必然會大打折扣。中小型企業既要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外包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還要認識到內部審計外包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威脅。只有真正認識到利益和問題,才可做到有的放矢,結合企業自身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審計機構,解決內部審計制約企業發展難題,把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放在產品生產和銷售工作中去,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作者:周鵬飛 陳飛 單位:浙江寧波

參考文獻:

[1]王紅,李桂蘭.內部審計外包———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助推力[J].中國鄉鎮企業,2007(6):51-53.

[2]江雪琳.淺談中小企業內部審計[J].會計師,2013(4):50-51.

[3]楊柳旭.內部審計外包問題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周后紅.中國內部審計外包管理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