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農村合作金融內部審計對我國的啟示

時間:2022-04-05 03:30:09

導語:發達國家農村合作金融內部審計對我國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達國家農村合作金融內部審計對我國的啟示

摘要: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內部審計存在審計流程不規范、審計方法單一、權責對應程度低及風險防范力度小等問題。鑒于此,研究西方發達國家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制度模式,借鑒其成功經驗,對建立我國科學有效的農村金融風險管理機制,提升農村合作金融整體實力,系統解決農村金融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農村合作金融

組織內部審計的現實特征(一)真實性。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時,明顯強調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包括審計對象和審計任務的真實性。從審計對象角度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落實審計工作時,需要針對不同的審計對象做出核心考量,確定審計對象本身不存在模糊性或虛假性。倘若部分人員在落實內部審計工作時無法向農村合作金融組織遞交相關的信息資料,那么,該審計對象的真實性就無法得以保證,此時審計工作將會延期進行。從審計任務角度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落實審計時,必須針對任務本身做出綜合考量,確定不同階段、不同環節的審計任務都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和可參考性。(二)有效性。在任何階段,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有效性。這是指審計工作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必須針對客戶或農村村民的實際需要做出必要的安排和籌劃。在內部審計工作開始之前,農村合作金融組織需要針對審計工作的相關任務做出分派,其中,涉及財力資源的部分應當交至財務部門處理,涉及人力資源的部門就應該針對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者進行安排分析。而在具體落實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當代農村財經2017年第1期計工作時,內部審計的相關負責人員應當將現有的內部審計工作層層分化,保證不同環節、不同層次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在有序的安排下,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分割和分化。(三)綜合性。是指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落實內部審計工作時,不能僅僅憑借單一科目的相關內容,就對審計工作加以剖析或了解,而是需要整合不同科目的綜合常識,實現理論性與綜合性的綜合。在整合處理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工作時,常常需要將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內容與審計專業技能的相關內容整合為一。其中,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內容主要是用于內部審核工作的任務分配和權責統一;內部審計工作的專業內容則是體現在內部審計人員在落實具體的數據財務審核時,能夠根據相關審計專業技能對審計工作做出達標處理。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村金融組織內部審計的效率,組織內部還會通過協同合作的方式予以實現。

二、我國農村合作金融

組織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我國農村地區合作金融組織在落實內部審計工作時,理應通過規范的審計流程和系統的審計方法,實現真實有效的內部審計。但具體落實時,由于主觀計劃與客觀實際之間的偏差性,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相對較多,需要各部門之間加強管理和協作。(一)內部審計流程不夠規范。對于基礎性審計流程,我國農村地區合作金融組織欠缺對其關注程度,往往以較低的專業性來參與其中。因此,大多數審計流程沒有為后期的特殊環節打好基礎,容易出現細節性錯誤。而一旦細節性錯誤積少成多,基礎性流程所存在的不規范性便會直接影響到特定流程的具體落實,負面效應也會由此膨脹。而在處理特殊審計流程時,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的相關人員也欠缺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綜合考慮,往往是以普通的研究方法和處理手段來落實相關內部審計工作,具體的流程分化欠缺一定的特殊性。(二)內部審計方法單一。由于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數量相對匱乏,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落實往往是采取單一的方法。無論是現場問題的處理還是線下問題的處理,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欠缺對問題本身的研究與參透,大多數是為了節約內部審計時間而采取統一的方式方法,雖然減少了人們由于思考不同手段而耗費的時間,但卻降低了實際的審計效率。(三)內部審計權責對應程度低。通常情況下,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會全權負責該區域內的內部審計工作,但由于近年來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內部審計工作的復雜程度和難度也隨之加大,要想實現良好的內部審計效果,就必須將一部分審計工作外包給其他人進行處理。從目前的表象來看,當金融組織將相關任務外包給其他部門進行參與管理時,內部人員與外部人員之間的交接僅僅是通過簡單的口頭傳述來表達,權利與職責的對應相對較低,容易在出現問題時產生雙方規避責任而擅自逃脫崗位的情況。(四)內部審計風險防范力度小。就目前的發展來看,由于行業本身的盲目樂觀,不少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由于種種挫折或問題而出現風險,內部審計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在農村地區合作金融組織處理內部審計工作時,采取了過于樂觀的心態,對于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力度相對較小,僅僅在風險爆發或風險出現時,才采取相應的手段進行應急處理。這樣的風險防范和風險控制手段相對簡單,并不能完全適應農村金融組織內部審計的客觀需要。尤其是在內部審計風險相對較大時,由于風險防范力度過小,金融組織還可能由于風險的疊加或爆發而面臨較為嚴峻的市場危機。

三、發達國家農村金融

組織內部審計對我國的啟示經濟全球化推進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共同進步,在落實農村金融組織內部審計時,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會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工作起到一定的影響和借鑒作用。本文主要從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四個國家展開討論,分析發達國家對我國內部審計的具體啟示。(一)美國:多元復合式管理。從美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處理內部審計管理工作的現狀看,他們往往采取多元復合式管理,以實現不同個體的綜合管理。在具體落實相關審計管理工作之前,美國會通過多元組織合并的方式,使得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財力資源管理部門和審計監督部門三大部門合而為一,形成多元復合式管理。在處理一般事務時,由于多元復合式管理的團隊力量相對較大,他們基本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相關內部審計工作;而在處理特殊事務時,由于多元復合式管理整合了不同團隊的人才資源,具有較高的核心思維,因此,他們對于相關事務的處理,能夠做到有條不紊、不慌不忙,實際的處理效果和審計結果自然是較為樂觀的。(二)法國:公私合營審計。與美國不同,法國在落實相關內部審計管理的計劃和安排時,法國政府往往會采取公辦和私營合作審計的方式,實現兩大資源的整合統一。當內部審計管理工作所屬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屬于公辦范疇時,私營企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資源和資金的扶持,保證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內部審計工作不會由于資金鏈的斷裂而出現無法良好審計的效果;而當內部審計管理工作所屬金融機構屬于私營范疇時,政府部門也會在第一時間給予當地私營機構一定的人力資源扶持,保證足夠的人員儲備直接作用于金融機構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三)德國:內部審計任務外包。德國同屬于西歐地區,勞動力數量相對較少,尤其是在部分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勞動力數量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為了圓滿完成內部審計任務,不得不采取任務外包的方式,實現內部與外部的融合。在內部審計工作相對平緩的時候,德國會采取內部審計任務內部處理的方式,來強化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統籌管理。而一旦內部管理的力度低下,無法適應當地內部審計工作或任務的客觀需要時,德國政府會強化內部審計任務的外包,保證內部與外部之間的和諧統一,最終提升內部審計任務處理的效率和質量。而為了契合內部任務外包的客觀需要,德國政府還會采取中間商來加以協調。(四)日本:法律法規扶持運作。區別于其他幾個發達國家,日本隸屬于亞洲大陸,與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相似,對中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和借鑒作用。從日本當前的發展來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處理相關內部審計任務時,往往是通過法律法規扶持運作的方式,來強化內部審計的合法化和規范化。一般情況下,日本采取的是行政手段來加以扶持,而當行政手段無法正確履行相關職能并對內部審計工作加以管轄時,日本政府會通過法律法規扶持運作的方式,強化政府法律的核心管制。因此,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工作的處理,會嘗試采取行政手段與法律手段相互統一的方式來實現。

四、優化我國農村合作

金融組織審計的路徑策略借鑒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4個國家的經驗,我國在優化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工作時,可以采取多部門共同協作的綜合管理體系。必要時,可根據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發展的實際需要,通過公辦組織與私營組織相互合作的方式,降低公辦金融組織的內部審計壓力和難度。(一)推進多部門一體化的綜合管理體系。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強化內部審計管理工作時,可以嘗試推進多部門一體化的綜合管理體系,保證不同部門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能夠實現資源集約化整合。其中,人力資源部門主要負責內部審計工作任務的安排與方法的確定,財務部門負責內部審計工作的財務資金流入與流出,監督部門則負責內部審計管理工作的監督與管理。這三大部門在具體落實金融組織機構的內部審計管理工作時,需要保證三大資源的和諧統一,避免出現三個部門各持不同意見而產生矛盾沖突的情況。而一旦三個部門出現不同意見和看法時,多部門一體化的綜合管理體系應當整合不同部門的不同看法,以得出最具權威性的整體安排。(二)構建公辦與私營相互合作的審計模式。在后續發展過程中,為了有效推進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應當構建公辦企業與私營企業的相互合作,推進二者一體化的審計模式。從農村地區角度看,宏觀經濟條件相對薄弱,資源數量也相對較少,因此在整合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內部審計工作時,公辦企業和私營企業更需要采取相同的觀點和看法,形成相互合作、追求共贏的審計模式,以真正推進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一旦某一方的資金鏈出現斷裂或中斷現象,另一方應當做出及時彌補。而倘若某一方的審計管理工作出現流程不規范的現象,另一方也應當在第一時間指正。(三)加強外包審計任務的權責統一力度。從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內部審計工作的安排和處理來看,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內部審計工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有所提升。在后續發展過程中,倘若金融組織機構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量的增大而做出人員的補充,那么內部審計工作的權責統一力度將會最終制約內部審計的有效落實。在后續發展時,需要適當強化外部審計任務的權責統一力度,保證金融組織內部與外部交接相關審計任務時,能夠通過紙質材料和口頭傳述兩種方式,實現相關重點和難點的細致化考量。必要時候,還可以通過簽署合同的方式,強化外部審計任務的權責統一力度,一旦出現問題就直接問責。(四)形成政府與群眾共同監督的風險平臺。在后續發展過程中,應當努力形成政府與群眾共同監督的分享平臺,保證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平臺能夠最終作用于風險防范與風險控制。當出現一般性風險時,群眾應當在第一時間對金融組織提出當面提醒,倘若金融機構不愿意采取或拒絕采取群眾意見時,群眾可以派代表向政府部門反映,告知政府部門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處理內部審計工作時存在的漏洞和問題,并以此達到共同監督的作用。總而言之,政府與群眾應當攜手共進、共同監督,以強化對農村金融組織的風險防范與控制管理。

作者:徐克勤 單位:江蘇省洪澤縣三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