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環境審計探析

時間:2022-08-02 10:54:40

導語:企業內部環境審計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內部環境審計探析

一、環境審計的基本概念

現今,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之中,不僅僅為社會帶來豐富的物質與繁榮,而且還會伴隨出現十分嚴重的環境問題,從而影響到長遠發展。所以,在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人員則重點呼吁環境保護,一部分國家與世界組織也逐步的探尋行之有效的對策付諸實踐。聯合國則是在30年之中先后舉行了三次全球環境保護會議,并簽署了一項協議,以便在許多國家修復環境問題方面取得初步成果。隨著環境監測的實施和預期目標的實現,環境審計也出現了從而也將審計自身的作用逐步的凸顯出來。無論如何,環境審計也僅僅只是初步的予以實施,另外要充分的將環境保護充分的重視起來,特別是在近些年來的成效尤為顯著。

二、環境審計類型特點

環境審計是一個獨立的類別,涵蓋其他類型(利益,遵守法律,法規,財務),并采取各種觀點。(1)進行財務,合規,福利審計或經濟責任審計的階段之中,必須要將環境保護事項考慮在其中;(2)依照環保項目所進行的單獨化的環境審計,其主要涵蓋責任履行、業績成果、財務合規以及信息真實等諸多方面。環境審計的特征主要體現在:(1)從微觀和宏觀的層面之上來進行分析,像是一個湖泊或者是流域污染在進行可以進行綜合管理,大規模實施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或者按地區和單位修改環境保護項目。其中一些包含在財務或效率審計中,在其他審計階段很難分開。(2)在其他類型的審計中,不可能在事件之前和之后包括環境保護問題(例如預算審計,計劃,計劃和政策)。(3)在相應系統與范圍之中進行審計,像是ISO14000環保認證體系之中,想要實現標準化,那么就得要將環境審計充分的重視起來,定期性的或是不定期的進行檢查與監督。(4)針對國家所投入的資金在實施環境治理之中的專項績效來進行全方位的審查。

三、環境審計的主要內容

對于環境審計而言,主要內容涵蓋:環境保護、環境管理以及環境審計三個方面,其具體分析為:(一)環境審計環境保護。環境保護,實質上是指人類生存發展的各類天然和進過一系列的人工改造藝術相互結合在一起。環境保護主要職責來環境危害與維護生態協調機制,在范圍之中主要涵蓋兩個方面的概念:(1)嚴格的環境保護主要是保護廢氣,水質和空氣污染,保護和整合荒漠化,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蝕。(2)廣義之上的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以上各項事件之外,主要還涵蓋人口控制、資源枯竭以及防護物種瀕臨滅絕等諸多方面。(二)環境審計環境管理。根據環境保護作用的具體實施,值得關注。1.組織機構,例如,本組織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組織的國家:由人民大會設立的國家環境資源委員會,環境保護局常設委員會國務院,如基層組織,主要是環境保護局。2.監管制度。它主要是:(1)基本法,主要是基于我國憲法中國家還有五類環境保護規定;(2)基本法,主要環境保護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3)像我們這樣的一系列方法。水污染防治法和空氣污染法;(4)日本的建設項目,行政法規,如礦產資源的發放,以及環境保護管理法的環境問題,費用和相關的許可評估機制;(5)國際協議,您可以選擇使用京都議定書等。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為環境保護的法律規范。3.環保標準,主要符合應對特定環境保護事項的政策,遵守法律法規,管理,決定是否實現這一目標,檢查,將用于評估和評估。污染物排放,環境質量,環境基礎,樣本和方法標準等。4.環保政策,主要是,國內或環境的一定時期在相關區域的保護和管理的指導方針,措施,原則,并覆蓋策略,是基于環保,環保項目,項目的概念并指導和制定計劃。5.環境規劃。項目綜合性,區域性或治理計劃的保護,長期或短期的保護和治理方案,描述,或選項的治理特定范圍或問題中保護。6.控制系統。環保,治理機構和人的責任,主要措施,時間,直至項目,可實現的目標,與符合性規范,例如,我們涵蓋了各個方面的完成。7.資源預算。主要包括與人員特定計劃和資金的分階段來源一起使用的預算。8.性能評價。環保項目,程序,和計劃的范圍內,預期的結果對應于索引,和檢查按照標準,評價,并進行評價。9.環境報告。它涵蓋環境治理、保護和政治影響的所有方面,或綠色產品和其他綜合或單一報告。(三)環境審計。由于科學技術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審計與以往的比較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更多的傳統審計將主要涉及經濟活動,現代審計的概念有較大的發展,不僅將涉及經濟活動,而且還涉及社會各個經濟甚至深入到科學技術的范圍,審計范圍也在擴大,初步了先前較為傳統的財務審計意外,同時也添加了社會審計、質量審計、管理審計以及績效設計等等。環境設計隸屬于社會有關的審計之中的一類;另外還涵蓋安全問題、婦女問題以及老齡化問題等等諸多方面,其最終的目的主要倡導的社會的公正性。

四、環境審計的依據

環境審計主要根據的就是衡量與評價環境審計對象的效益性、合法性與真實性,其中主要涵蓋和環境相關的法律規范、規章制度和提升環境質量的標準規范,其中主要涵蓋以下幾項內容:(一)環保戰略、方針與政策。實質上就是在1992年里約熱內盧的會議之后,我們國家在1994年則是相繼了相關環保的白皮書之中來將十二項基本戰略予以確定出來。(二)審計準則。環境審計的依據和通常審計類型所運用的范圍更為寬泛、法律規范多,所以參與審計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

五、環境審計程序

在具體進行環境審計的過程之中,一般都是要遵循相應的審計流程,才可以更加全方位的組織審計方式,加大審計的水平,確保審計的效率與質量。審計程序通常有兩類概念:(一)在具體進行審計的階段之中環節和步驟,也就是準備環節、實施環節以及報告三個環節,或者就是后續的審計階段。(二)這是審計活動之中勢必會牽扯到一定的手續與要點。比如針對資產審查的合法性、真實性、存在性以及審查所有權;針對負債審查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全方位性;但是在具體進行全方位性審查的時候,要將環境風險事項、評估損失數一一予以查明,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還得要將其中潛在的負債數據予以查證。(三)在環境審計的報告環節,要預先的將環境審計報告以及改建環境管理建議書擬出來。

六、環境審計報告

環境審計報告,主要針對的是環境報告或者是環境狀態的證實,尤其針對的是環境危害的出現或者是治理業績方面的數據,和相關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合法性以及效益來予以佐證。環境審計報告一般包括如下要點:(一)環境狀態1.該區域范圍或者是組織環境的實際情況,所出現的風險和針對內外部因素的影響;2.遵守環保法律規范以及實施環保標準的實際情況。(二)會計信息1.運用資金的合法規范性;2.相關環保的費用、負債以及資產的真實可靠性與合法規范性;3.環保或者是負債實施評估;4.會計報告之中相關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可靠性以及合法規范性。(三)治理績效1.環保治理客戶實現預計的目標以及法定標準的最終成效,針對其內部所展現出來的微觀效益和對外所體現出來的社會效益;2.評估環境治理的成本和效益。

七、內部環境審計發展的建議

(一)構建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在于環境保護;強化環保管理和實施內外環境審計已經成為最為棘手的工作任務之一;像是實現優良的環保目標,首先需要將人們的環保意識樹立起來,并逐步的予以強化,大范圍予以宣傳,在最大限度之上來渲染氣氛。(二)環境審計,不但要求財務會計,以及審計方面的技能,還得要具備環保技術專業知識。注冊環境審計人員的實物標準以及道德準則也相繼的提出了諸多現標準。(三)理論主要來源于實現,為了可以更快的將獨具特色的環境審計理論與方式打造出來,那么就得建議我們審計學會來組建學者、專家與審計工作人員,深入到實施環境審計的試點之中。首先是選擇其中的部分區域,從宏觀的社會效益來進行分析;其次則是選擇部分區域,主要是以治理環境而出現綠色產品選擇為落足點;統籌安排項目、構建方案以及進行審計。在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探索之后,來積極創新環境審計的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陸雄文.管理學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2]劉旭紅.環境審計報告比較研究[J].財會通訊,2011(30):38-41.

[3]王海兵.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J].中國內部審計,2015(02):16-20.

[4]云南財貿學院內部審計課題組.論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環境[J].黑龍江財專學報,2000(02):27-31.

作者:盧柳潔 單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