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跟蹤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時間:2022-09-04 11:27:50
導語:精準扶貧跟蹤審計評價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精準扶貧政策自提出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乏一些問題,需要精準扶貧審計做好監督反饋工作。現階段,有關審計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的研究較少,本文基于SCP模型,結合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體系,旨在提高精準扶貧審計的質量,保障審計工作順利開展。
【關鍵詞】精準扶貧審計;SCP模型;層次分析法
精準扶貧是黨和國家基于貧困治理問題,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的具體的指導性方針,對扶貧的成敗起關鍵作用。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已有一段時間,截止2017年年底,我國125個貧困縣中已有68個實現了脫貧摘帽,貧困人口規模也由2013年的8249萬減少至3046萬。盡管精準扶貧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不乏一些問題,需要精準扶貧審計做好監督與反饋工作。現階段,我國學者對精準扶貧審計的研究多停留在概念特征、理論要素因等方面,而有關精準扶貧審計評價體系的研究較少[1]。我國精準扶貧已經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審計工作則顯得尤為重要。故而,本文結合不同領域的理論模型和研究方法對精準扶貧審計評價體系進行研究,以安徽省碭山縣為研究對象,以期提高審計質量,保障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1SCP-AHP模型的理論基礎
1.1SCP分析模型簡介。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即結構-行為-績效模型,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產業經濟學權威貝恩和謝勒等人首先創立。該模型的構建為市場結構-企業行為-經營績效提供了一個具有系統邏輯性的分析架構。在對精準扶貧審計評價體系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本文分別賦予S、C、P三個指標不同的含義。S指精準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構成主體;C指為落實精準扶貧政策而采取的行為;P是指精準扶貧政策所達到的經濟績效。1.2層次分析法簡介。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是一種將與決策有關的因素進行分解,得到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等,并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決策方法。最初由美國運籌學家薩蒂創立于20世紀70年代初。該方法適用于具有分層交錯評價指標的目標系統。1.3安徽省碭山縣情況簡介。碭山縣隸屬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交界處,總面積達1193平方千米。碭山縣水果產業豐富,尤其以當地的梨產業而聞名,享有“中國酥梨之鄉”“世界梨都”等美譽[2]。碭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其貧困村數量為6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戶數為35768戶,貧困人口約為66918人。多年來,碭山縣深入分析縣域優勢,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目前已經形成以水果為主導的產業基地;另外,該縣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先期選擇三個鎮建設食用菌產業園,創造性地將廢棄的果樹枝條粉碎轉化為食用菌肥料,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也獲得較好社會收益,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2精準扶貧審計評價體系的構建
2.1精準扶貧審計的發展現狀。精準扶貧審計是指各級審計部門,在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的過程中,針對不同項目的實施過程、資金的使用效率等進行監督與事后反饋,以期保障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3],從而使改革開發的發展成果惠及全國人民,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精準扶貧審計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現階段,其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得到改進和完善。2.1.1審計范圍有限,覆蓋面不足精準扶貧政策涉及多個項目,這些項目涉及多個不同的領域,有大有小。但精準扶貧審計往往只關注大型項目,由于資源的限制或項目的復雜性等忽視了對中小項目的審計,從而未能做到全面審計,也就無法對中小項目的落實情況起到監督作用。2.1.2事中監督與控制不足與傳統審計側重于事后審查,精準扶貧審計應當在政策落實過程中做好監督與反饋工作。但由于精準扶貧政策涉及多個領域,每個領域又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項目,這些項目之間互相交叉,相互影響,十分復雜,給精準扶貧審計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難度,以至于審計人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的落實情況監督不足,控制不夠,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資金等方面的安全隱患。2.1.3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缺乏有效合作,結果未能有效利用[4]審計部門工作的開展,離不開項目實施部門的配合,而審計的結果也需要傳遞給其他部門,從而允許其他部門根據審計結果對政策的實施予以修正。但精準扶貧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其審計結果的公開性較差,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是否傳達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是否認真聽取了有關建議進行了修正,這些后續問題不了了之,使得精準扶貧審計的作用并為有效發揮。2.2精準扶貧審計評價指標確定原則。2.2.1主觀與客觀相結合原則。在評價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既需要數據作為支撐,又需要從貧困群眾的實際感受出發,評價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績效。故而,在選取評價指標時,既要考慮客觀指標,又要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選取和確定主觀指標。通過主觀與客觀指標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而真實地評價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2.2.2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在構建精準扶貧指標評價體系時,定量指標多指以貧困村出列率等為代表的可以以具體數據作為支撐的指標;而定性指標多指以扶貧對象滿意度為代表的主觀指標。定性指標無法量化,不如定量指標準確,但是有些問題或情況無法量化,仍需要定性指標作為評價依據。另外,在選取評價指標時,也要注意指標的可獲得性,即指標既要真實可靠,其數值又要可以獲取。按照以上原則,本文借助層次分析法,選取了符合要求的指標,構建了精準扶貧審計評價體系[5],如表1所示。2.3精準扶貧審計評價指標解釋。2.3.1構成指標。構成指標反映精準扶貧的有關構成主體。扶貧對象滿意度用來描述貧困戶對脫貧成效的滿意情況,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扶貧攻堅責任制落實情況用來考核有關扶貧人員的責任落實情況。2.3.2行為指標行為指標表示為實現精準扶貧政策而采取的有關行為。精準識別誤差率數值上等于錯誤幫扶對象的人口數與建檔立卡貧困總人口的比值;資金使用效率等于投放資金已經實現的任務與總任務的比值;項目安排精準率等于準確實施的項目數量與總項目的比值。2.3.3績效指標。績效指標用來反映通過采取行為所達到的精準扶貧的績效。貧困人口減少率反映已經減少的貧困人口數量與原有貧困人口數量的比;基礎設施保障率是指新修建的基礎設施與預計修建基礎設施的比值;貧困村出列率指脫貧的村落數與原有貧困村落數的比值。2.4精準扶貧審計評價方法。層次分析法常用來構建評價體系,本文同樣運用層次分析法。首先,咨詢專家,由有關專業人士構建判斷矩陣,以此判斷準則層和指標層分別對目標層即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情況的重要性,借助MATLAB軟件計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過一致性檢驗后,確定權重;之后,由審計人員實施正常的審計程序,計算量化指標值。最后,將權重與指標值相乘,得到各指標值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
3結論與啟示
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到扶貧攻堅克難的階段,既需要扶貧人員和各級政府堅持不懈的努力,又需要審計部門克服改善現有不足,做好每一次審計工作,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于目前有關精準扶貧審計評價體系的研究較少,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結合SCP分析模型,構建精準扶貧審計評價體系,方法簡單,系統性較強,評價指標也較為全面,從而為評價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提供新的思路,也為其他政策的跟蹤審計提供一個借鑒。
參考文獻
[1]左藝夢,孫芳城,蔣水全.基于PSR模型的精準扶貧審計研究[J].商業會計,2018(13):46-48.
[2]王昕.“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精準扶貧”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宿州市碭山縣為例[J].中國商論,2018(18):9-10.
[3]王曉剛.基于5W1H模型的精準扶貧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探析[J].財會通訊,2017(16):124-126.
[4]劉鶯瑛.我國扶貧資金審計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6.
[5]陳愛雪,劉艷.層次分析法的我國精準扶貧實施績效評價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1):116-129.
作者:方瀚琨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