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IPO審計風險管控分析
時間:2022-08-30 10:11:28
導語:企業IPO審計風險管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和IPO進程的不斷加速,給我國企業的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證監會加強了對企業ipo財務專項工作的審查,對會計師事務所在IPO審查中的責任進行了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企業的IPO審計風險也呈現出更加復雜、隱蔽、易擴散和難以控制的特點。因此,本文以此為基礎,對企業的IPO審計風險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IPO審計;審計風險;風險管控
一、引言
黨的以來,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金融資本市場也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不斷尋求通過上市這一融資平臺來吸收龐大的社會資本進行投資,以此壯大自身企業的實力,進而得到更好的發展。然而,目前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能力和組織形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企業IPO的審計需求。在當前的情況下,既發揮審計的作用又對審計存在的風險予以防范仍然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二、企業IPO審計風險
(一)審計主體風險。企業IPO項目的審計與企業經營過程中日常的審計相比,具有更加復雜的委托關系,會有更多的中介機構進行參與,需要協調的關系也會更加復雜多變。同時,一個企業要想成功上市,也有一個非常復雜繁瑣的過程,不僅需要對有關人員出具的與企業上市相關的各種方案進行選擇調整,而且注冊會計師也需要參與企業各個階段的審計工作,并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及時對不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整,這使得IPO審計相對于普通審計需要更多的時間,從而無形中增加了審計的風險。加之,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在企業的IPO項目審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從項目承接到執行等多個階段和方面,但會計師事務所在IPO項目審計過程中,往往會更加看重收益,而忽視了審計質量控制系統的建立健全,這一切無不增加了企業的IPO審計風險。(二)審計客體風險。近年來,雖然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進行了規范,企業也積極對其內部控制體系進行了調整,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些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仍然比較薄弱,這些企業的內部財務系統一直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企業的財務系統混亂,便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財務報表出現漏報、錯報的風險,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正確地評估、審計的難度,增加了企業不能順利完成IPO項目審計的風險。而且,由于IPO項目審計的順利通過,意味著企業可以成功上市并借此募集大量的社會資金,面對如此強大的資金誘惑及上市的壓力,也會使得某些尚不具備成功上市條件的企業,為了取得成功上市的結果而實施不正當的舞弊行為,從而加大企業不能成功上市的風險。(三)外部環境風險。目前,我國負責進行企業IPO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主要是被財政部、證監會等政府部門監管,但這些監管部門都有各自的監管手段和方法,政策措施也難免會存在重疊的情況,即在實務過程中會出現監管的重復和盲區。加之,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還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使得很多企業債權人對其自身風險的控制并不完全依賴于企業財務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其有限的關注使得對企業的IPO審計質量要求把關并不嚴格。同時,大量中小投資者由于受信息不對稱和自身財務會計專業化程度有限的影響,未對企業的IPO審計質量進行有效監督,增加了企業IPO項目審計的外部風險。
三、企業IPO審計風險管控建議
(一)完善審計質量控制系統,管控審計主體風險。審計質量是關系到企業整個審計事業是否能夠得以健康發展的生命線,若沒有對審計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對審計進行保障監督,對審計主體的風險進行管控便是一句空話。眾所周知,企業的IPO項目審計過程是非常耗時耗力的,在整個審計過程中要求承接審計的有關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必須要制定嚴格且有效的審計監督及質量控制等措施,對從項目審計的承接到項目審計結束的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管控,唯有這樣層層遞進進行監督管控,才能對企業和第三方中介機構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有效規避。總之,企業和承接審計的單位都要樹立“業務立審,質量和效率興審”的理念,在整個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全員抓IPO審計質量、全過程監督審計質量的長效工作機制。這就需要提出相應的要求:一方面,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中介機構,尤其是第三方機構要堅持圍繞審計工作的重點和重心,盡力做好企業IPO審計項目的優選和計劃管理工作。堅持以IPO審計為中心,盡力服務全局的工作理念,并做到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及市場經濟多變的經濟形勢,對企業的IPO審計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更加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而有力地提升企業的審計項目計劃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并完善企業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制定嚴格的制度措施以加強對企業的管理控制,做到以制度約束行為,以制度促進企業發展,整體提高企業的IPO項目審計管理水平,降低企業進行IPO審計的風險。(二)提高審計效能,降低審計客體風險。為了企業IPO項目審計的成功實施,應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審計風險,接受審計的企業應當對公司的治理結構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建立完善公司的獨立董事制度,建立責任問責制,明確不負責任董事的法律責任等。而且,還應當通過設立一些制度,對獨立董事所擁有的企業管理職權,予以充分保護,使董事能夠更好地為公司負責,真正在企業內部建立有效的管控制度,從而為IPO審計保駕護航。筆者認為對此一方面需要企業對其原有的業務管理模式參照上市公司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改編,對企業的現有資源進行有效的改變整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創新企業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為提高企業的審計效果提供幫助。企業應當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企業獨立董事制度,建立獨立董事問責制,明確獨立董事不作為的法律責任。同時,要設立相應的制度,充分保護獨立董事所享有的權利,使其能夠毫無顧忌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建立有效且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對管理層長期以來凌駕于企業之上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二是要盡可能實行“同步審計”,即要加強企業和主要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中介機構的配合,企業不能將審計責任完全交由第三方承擔,第三方也不能對IPO審計完全地大包大攬,唯有兩者之間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企業進行IPO審計的效能,提高審計的準確性,降低企業在IPO審計中所面臨的風險。(三)建立新型委托關系和審核模式,防范外部風險。目前對于IPO項目的審計,大都是由接受審計的企業自行進行委托,這種委托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IPO項目審計的獨立性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IPO項目審計的目的,筆者認為可以摸索建立一種新型的委托關系,即與相關的權利人完全無關的獨立委托關系。例如可以由證監會的相關部門來負責組建IPO項目的審計委員會,這不僅能將負責審計的第三方中介機構完全獨立于被審計的企業利益之外,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從而提高審計的質量。并且針對現階段存在的審計質量結果把控不嚴的情況,有關部門還應當建立新型的審計結果審核模式,唯有此才能盡量降低外部環境對企業IPO審計所存在的風險。如可以以國家有關的職能部門為切入口,由其負責制定具體的措施來提高對企業審計質量的要求,加強對企業審計結果的監管,并在企業的IPO審計結束后,對企業有針對性地提出改正及預防等意見,為企業的良性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幫助。
參考文獻:
[1]李佐興.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審計風險及風險管控[J].商訊,2019(10).
[2]賀武.國有企業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控略探[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
[3]楊云帆.淺議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其管控途徑[J].理財,2015(10).
作者:王小劍 單位:山東潤德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
- 上一篇:鐵路企業工務系統風險識別審計分析
- 下一篇: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實現機制探討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