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流通企業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時間:2022-08-17 10:47:12
導語:醫藥流通企業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醫藥行業變革對醫療流通企業的銷售收入、利潤水平造成了較大的沖擊,為了在醫改政策下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需要對供應鏈金融機構引起重視,提出有助于醫藥流通企業發展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文章首先對供應鏈金融進行理論概述,然后闡述醫藥流通企業供應鏈金融解決策略,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醫藥流通企業;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
近幾年,我國藥品批發企業數量與日俱增,在這一背景下,醫藥流通企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市場集中度也有所提高,國內一些優秀的醫藥流通企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不僅要對行業市場、企業發展環境、客戶需求進行深入研究,同時還要廣泛應用供應鏈金融這一平臺。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醫藥流通企業中的供應鏈金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為了使醫藥企業與金融機構進行有效結合,需要在掌握供應鏈金融理論知識以及醫藥流通企業供應鏈金融特點的基礎上,分析醫藥流通企業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使得醫藥流通企業從傳統醫藥銷售向供應鏈管理企業轉型。
1供應鏈金融理論知識
1.1供應鏈金融的特點
供應鏈金融作為商業融資模式具有系統性的特點,最初供應鏈金融主要是指銀行向一些核心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主要包括理財、融資、其他結算等,與此同時,在供應鏈金融中也可為供應商提供貸款服務,或者將分銷商作為服務群體,提供存款融資、預付款代收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商業中所致的供應鏈金融更加廣泛,在概念內容中包括核心企業、銀行、金融結構的有機合作,使得上游企業以及下游企業可以同時獲得全面化的金融服務,確保供應鏈涉及的核心企業鏈條具有穩固性的特點。經過實業經濟、金融資本的有機結合,銀行、企業、供應鏈之間密不可分,其關系具有互利共存、戰略協同的特點[1]。現階段一些學者在研究中發現,供應鏈中需要先開展原材料的采購工作,之后將中間產品、最終產品制作完成,最后在銷售網絡的支持下,向消費者手中傳遞產品,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加強控制,將供應廠家、制造廠家、分銷廠家、零售廠家進行有機結合,使其以整體性的功能網絡架構呈現,通俗來講,供應鏈金融就是以供應鏈為核心制定應收賬融資、存貨融資等金融活動。目前,基于交易成本、對稱、自償性理論,證實中小企業應用供應鏈金融業務對信用價值具有積極的影響,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對稱性,在最大程度上將交易成本降低,醫藥流通企業使用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在于可以憑借自身信用獲得金融支持服務,從而有效避免企業融資困難的情況出現。目前在風險評估環節,實現了從單一企業主體不斷向供應鏈、交易信息轉變,通過實時的動態跟蹤,依據客戶的需求靈活制定金融方案。
1.2供應鏈金融與傳統融資模式的區別
傳統融資評估階段主要是將企業的單個信用作為主體,由于信用這一概念較為抽象,且信用指標具有動態性的特點,在評估時較難把握,通常情況下,傳統信貸過度關注于企業自身的資產價值,一般情況下貸款制定主要依據企業自身實際經營狀況,將其劃分為應收賬款模式、貨物貨權質押融資、未來提貨權融資三種,而與傳統信貸相比,供應鏈金融則具有系統性概念,其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理財情況、現金管理現狀、貿易融資等多項知識,與以往銀行對企業進行單一授信模式評估方法不同,需要利用交易鏈條詳細分析企業內部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從而確保銀企信息的對稱性,降低信貸風險的發生率,為供應鏈帶來良好的增值服務,所以當前醫藥流通企業需要將供應鏈管理作為核心,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管控,確保供應廠家、分銷廠家等形成協同機構,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帶來的經濟沖擊,避免企業出現資金運轉困難問題的出現,為企業采購、生產、銷售提供金融服務。
2醫藥流通企業金融服務的解決策略
文章主要從上游供應商、下游供應商兩方面,探究醫藥流通企業金融服務的解決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2.1上游供應商
針對跨國藥廠而言,如果經營規模較大、市場競爭力強、銷量大,表明這些跨國藥物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運營能力均較強,這就導致企業內部資金充足,其所關注的重心開始轉向回款及時性這一資金安全問題。隨著藥品兩票制這一政策的提出,這些跨國藥廠的渠道開始逐漸向地級市、區縣市延伸,地級市以及區縣市的一級商存在資質差、實力弱、回款慢等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臨床為了對這些藥廠以及廠商加強管理,跨國藥廠需要對商務團隊進行構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資源與管理資源成本[2]。針對這一問題,企業需要憑借信息化技術以及渠道優勢,為藥廠提供全方面的服務,主要包括銷售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回款管理。在進行應收賬款管理時,跨國藥廠可以在商業保理公司的幫助下,全面加入供應鏈金融服務中,這些服務可以確保跨國藥廠及時將資金回收。除此之外,為了給跨國企業帶來良好的金融服務,需要向核心企業委托配送、回款、銷售等多項業務,從而有效解決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保障資金安全,與此同時,藥廠可以在一些核心企業的業務安排幫助下,開創第三方物流配送以及金融保理服務,將自身本來擁有的商務團隊作為依托,加強銷售管理、應收賬款管理、貸款管理,彌補“藥物兩票制”對醫藥流通企業帶來的沖擊。針對國內藥廠而言,許多企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這些企業對資金有較大的需求,且藥廠本身無法在銀行獲得融資,即使有藥廠獲得融資,但是需要的成本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核心企業需要開展供應鏈融資處理。相較于跨國藥廠,國內藥廠的回款期限較長,一般而言,回款時間在2~3個月,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藥廠想要拓展生產規模,需要提前對資金進行回收,具體可以采用如下模式:一是核心企業內部存在保理公司,這時保理公司可以與藥廠進行溝通協調,通過構建保理業務對核心企業進行應收賬款處理,從而達到資金回籠的目的,在出現應收賬款后,可以將其向保理公司進行轉讓,之后保理公司需要與核心企業進行確認,確認無誤后先將貸款交付給藥廠,與此同時,保理公司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而核心企業需要依據原基礎貿易合同,將貸款支付給藥廠,并且要向保理公司繳納相應款項,使得整個交易流程順利完成。二是國內藥廠與核心企業之間可以彼此達成協議,核心企業在收到藥廠提供的貨物后,需要對其進行驗收處理,在驗收合格的情況下,需要將銀行與商業的承兌匯票交付給藥廠,藥廠收到承兌匯票后,需要前往銀行對貼現予以辦理,提前獲得資金,但是采用該模式,需要藥品廠家適當降低藥品價格,從而提高競爭力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上述兩種模式都可以用于解決供應商在融資方面的問題,確保上游廠家可以提前獲取資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融資過程中消耗的成本,并且,上述兩種模式可以增加對供應商的依賴性,確保雙方可以穩定長時間的合作,使得核心企業從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雙方互惠互利。
2.2下游客戶
核心企業的下游客戶主要分為兩種,即醫院、商業公司,兩種客戶性質具有較大的差異,具體如下。醫院:國內分為大型三甲醫院、基層醫院,其中大型三甲醫院存在資信高、實力強的優勢,核心企業針對這些大型三甲醫院通常需要收取大金額的應收款項,但是這些醫院由于自身實力雄厚,所處的地位較差,這就導致核心企業對這些醫院的回款賬期較長,無法及時開展資金回籠。針對上述問題,核心企業可以將應收賬款任務轉交給銀行,實施無追索權的保理業務,從而有效解決資金回籠慢的問題。除此之外,如果應收賬款規模過大,需要資產證券服務,并且通過構建應收賬款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資產的負債率,確保在短時間將資金回籠,由于大型三甲醫院應收賬款的質量存在保障,所以資產證券化業務易于開展,且不需消耗較大的成本,所以推廣應用該方法[3]。下游商業公司:相較于下游公司,核心企業為其制定的應收賬款周期較短,由于下游醫院的經營狀況較差,所以回款較慢,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核心企業應該允許下游公司前往銀行承兌匯票,以這一方式進行回款,但是在這一階段下游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資金成本。由于銀行承兌匯票在到期后會由銀行預先承諾的進行兌付,所以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風險,與此同時,核心企業可以提前開展貼現辦理工作,從而獲取資金[4]。除此之外,當市場經濟發展良好時,相較于約定利率,所采用的貼現利率較低,所以在這一情況,核心企業可以選擇貼現的方式,在獲得利差的情況下,取得最佳的收益,受到該模式的支持,下游商業公司可以延遲放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資金方面帶來的壓力,確保其在經營的過程中有充足的現金流作為支持。供應鏈金融屬于金融業務,所以在經營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風險問題,為了有效規避供應鏈金融中存在的風險,需要綜合采用行業專家審批、大數據支持、外部增信等多樣化的策略,不斷加強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風險管理,確保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為醫藥流通企業帶來顯著的應用價值。
3結語
綜上所述,供應鏈金融業務是醫藥流通企業服務轉型的社會發展必然趨勢,其可以將普通貿易、金融進行有機結合,所以當前需要在產融結合的理念下,分析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及其與傳統融資模式的區別,在其基礎上科學構建醫藥流通企業供應鏈金融的解決方案,從而為企業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賀蘭雪.基于生物醫藥行業的供應鏈金融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20(28):107-108.
[2]陸軍勇.淺析醫藥流通企業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J].時代金融,2019(29):114-116.
[3]張弦.“兩票制”變局下醫藥流通企業轉型的金融新動能[J].金融經濟,2018(24):112-113.
[4]田原.醫藥流通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模式分析[J].財會學習,2018(18):197-198.
[5]高紅玉.醫藥流通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2015(9):69-72.
[6]曹慶中.淺析醫藥行業供應鏈融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2):64-67.
作者:石瑩 單位:國藥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上一篇:高速公路項目投資困境及建議
- 下一篇:優質稻米供應鏈效益增長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