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綜合治理論文

時間:2022-06-30 09:34:00

導語:河流域綜合治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河流域綜合治理論文

一、塔里木河流域基本情況

塔里木河流域是環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開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與庫車河、克里雅河和車爾臣河等九大水系144條河流的總稱,流域總面積102萬km2,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398.3億m3(包括國外入境水量63億m3),主要以冰川融雪補給為主,不重復地下水資源量為30.7億m3,水資源總量為429億m3。塔里木河干流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屬平原型河流,自身不產流,目前水源主要靠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補給,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6億m3。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面積1.76萬km2,干流全長1321km,從肖夾克至英巴扎為上游,河道長495km,河道比較順直,汊流少;英巴扎至恰拉為中游,河道長398km,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泥沙沉積嚴重,河床抬升,汊流眾多;恰拉以下至臺特馬湖為下游,河道長428km,河床比較穩定。

塔里木河流域范圍涉及南疆五地(自治州)的42個縣(市)和生產建設兵團4個師的55個團場。1998年,流域總人口82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流域總人口的85%,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流域現有耕地136.27萬hm2,國內生產總值350億元。總體上看,塔里木河流域有五個基本特點:

——從最長的源流葉爾羌河算起,塔里木河全長2486km,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

——塔里木河流域總面積102萬km2,占我國國土面積11%,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流域;

——塔里木河流域遠離海洋,距離最近的印度洋2200km,且被高山阻隔,是我國最干旱和生態環境最脆弱地區之一;

——塔里木河流域遠離內陸,1999年全流域農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遠低于全國和新疆的平均水平,是全國最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之一;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光熱和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21世紀能源戰略接替區,是我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以及最充滿希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

二、塔里木河流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塔里木河干流下游長期斷流、生態環境嚴重惡化

塔里木河三源流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進入干流的水量不斷減少。據實測資料統計,60年代三源流山區來水比多年均值偏少2.4億m3,干流阿拉爾站年均徑流量為51.8億m3,90年代在三源流山區來水比多年均值偏多10.8億m3的情況下,阿拉爾站年均徑流量卻減少到42億m3;干流下游恰拉站的年均徑流量從60年代的12.4億m3減少到90年代的2.7億m3。1972年以來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以下363km的河道長期斷流,臺特馬湖干涸,近年來下游斷流還有向上延伸的趨勢。干流下游地區地下水位不斷下降,阿拉干附近地下水位25年來下降了5.65m,地下水礦化度也從1984年的1.3g/L上升到1998年的4.5g/L。干流兩岸胡楊林大片死亡,上中游胡楊林面積由50年代的40萬hm2減少到目前的24萬hm2,下游由50年代的5.4萬hm2減少到現在的約7333hm2,具有戰略意義的下游綠色走廊瀕臨毀滅。

2.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低,洪災旱災嚴重

據統計,1959年至今,葉爾羌河發生過15次較大的冰川洪水,阿克蘇河支流庫瑪拉克河發生37次突發性冰川洪水,甚至一年數次。1999年,“四源一干”的和田、喀什、克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巴州(巴音郭欏蒙古自治州)五地州遭受嚴重洪災,受災人口達50萬,受災農田5.7萬hm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3億元。

春季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期,而此時河川徑流處于最枯時期,由于缺乏調蓄工程,常常因干旱而大面積減產。2000年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蘇、巴州發生嚴重旱情,作物受旱面積達16.6萬hm2,有6.8萬人和38.9萬頭牲畜出現飲水困難,旱災損失達5.5億元。

3.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導致用水劇增,且水資源開發粗放浪費嚴重

據統計,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人口和灌溉面積分別從1950年的156萬人和34.8萬hm2增加到1998年的392萬人和97.3萬hm2,灌區用水量從50年代的50多億m3增加到現狀約153億m3,用水增長了兩倍。但現有灌區建設標準低,引水、渠系建筑物和田間配套工程不完善,干、支、斗、農四級渠道防滲率僅21%,每畝灌溉綜合毛定額高達1000m3,已建灌溉工程年久失修、管理水平落后。

4.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布局不完善,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

目前塔里木河流域工程布局和建設很不完善。一是塔里木河干流缺乏堤防和引水控制工程,水量損耗嚴重。二是源流缺乏山區控制性調節工程,來、用水過程極不協調,造成洪水漫溢與缺水并存。三是平原水庫過多,蒸發滲漏損失大。

5.缺乏有效的統一管理

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分屬各地(自治州)、兵團等多部門管理,沒有形成全流域的統一管理機構和有效的管理體制,難以協調地方與兵團、源流與干流、生產與生態的用水關系,流域水資源不能有效實施統一調度、合理配置。

三、塔管局成立以來開展的主要工作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自1992年成立以來,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充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水利資金,在塔里木河干流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塔里木河干流整治、塔里木河干流水政水資源管理、塔里木河治理前期準備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開展了塔里木河干流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

近年來,與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清華大學、新疆農業廳、水利廳等科研院所和單位合作,相繼開展了《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環境演變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塔里木河流域資源與環境遙感調查和系列圖紙編制》《塔里木河農業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整治》《阿克蘇河—塔里木河水資源利用優化模式及環境保護對策》《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向干流輸水目標管理系統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及管理研究》《塔里木河干流水平衡研究》《塔里木河河流形態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整治和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等研究項目,1992年對塔里木河干流進行了彩紅外航空攝影,1997年8月召開了國內外近百位學者、專家參加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環境與管理”學術討論會。

2.開展了塔里木河干流的整治

1992~1996年實施完成了世界銀行貸款《塔里木河治理前期準備項目》,項目總投資3514萬元;1994~1996年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實施完成了《塔里木河向下游綠色走廊應急輸水工程》,項目投資2600萬元;1998年開始實施世界銀行貸款《塔里木盆地灌溉與環境保護二期工程——塔河子項目》項目總投資1.128億元目前正在實施。

上述工程的實施,使塔里木河流域管理機構和生態綜合監測站初具規模,并在干流河道上相繼建成了10余座閘、涵、橋,對近年來塔里木河干流的水資源管理、水量調配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3.逐步加強了水政水資源管理

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章程和規定,加強水資源調配和管理。1992年1月,頒布了流域管理委員會章程,明確了塔里木河管理局職責。1994年4月,頒布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政水資源管理暫行規定》。1994年冬至1995年夏季,依據《塔里木河流域水政水資源管理暫行規定》,通過積極協調,首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下綠色走廊輸水2800萬m3。1997年12月,頒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1998年8月,成立了塔里木流域水利委員會常委會和塔里木流域水利委員會、執委會、管理局并通過五年工作計劃和水利委員會章程。

1999年初,下發了《新疆塔里木流域各用水單位年度用水總量定額》,并于2000年2月12日,由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常委會副主任、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熊輝銀同志與流域內各地州、師局簽訂了2000年度用水協議。

上述工作的開展使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逐步進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4.開展了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部分前期準備工作

1999年12月18~30日,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自治區計委牽頭,水利、農業、林業、牧業、氣象、中科院新疆分院、兵團、巴州、農二師等方面專家組成的考察組對塔里木河中下游進行了實地踏勘,完成了《塔里木河干流水利工程建設與流域生態環境建設一期項目的項目建議書》。2000年l月12~28日,2月13~29日,根據水利部的安排和要求,新疆水利廳組織了38位專家對塔里木河干流進行了全程實地踏勘。編制了踏勘報告,明確了塔里木河規劃思路,并在水利部的指導下編制了塔里木河規劃綱要任務書和規劃工作大綱以及完成了塔里木河生態治理搶救工程可研設計報告。

2000年4月24日,自治區計委和水利廳通過了塔里木河干流生態治理搶救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經國家計委和水利部審查后,被列入了國家基建計劃。

2000年5月27~28日,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及水利部有關司局在北京審查通過了塔里木河流域綜合規劃綱要任務書。

從2000年5月中旬開始,相繼三次從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干流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下輸水5.04億m3,輸水河道長度為300km,挽救了瀕臨死亡的天然植被。

在水利部和黃河水利委員會領導下,完成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對策》報告,并于2001年2月28日經國務院第95次總理辦公會批準。在問題及對策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2001年6月27日國務院以國函200174號文正式批復了規劃報告。

四、塔里木河干流生態治理搶救工程順利實施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目前實施的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生態搶救工程,是《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中塔河干流河道整治的一部分。搶救工程共分6個包段,總投資1.78億元,每包段投資不超過3000萬元。2000年底,國家計委下達資金6000萬元,先實施搶救工程2個包段的建設。

2001年5月,在自治區水利廳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心下,塔里木河干流生態治理搶救工程的第五、第六包段沙子河口至阿其河口段河道整治工程通過公開招標選擇了新疆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局等8家施工單位。同時,塔管局專門成立了工程建設指揮部。5月20日前所有施工單位均進駐工地開始施工。經過參建的業主、設計、監理及施工單位的一致努力,以及水利廳質監站的大力協助,到8月15日,搶救工程第五、第六包計8個標段的堤防和生態閘工程全部完成,共修建堤防229.25km,生態閘10座,完成清基土方107.99萬m3,填筑土方567.33萬m3,戈壁道路鋪設6084m3。經委托第三方——巴州水電設計院中心實驗室對8個標段堤防碾壓干密度抽檢,均滿足設計要求。

五、三次從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下游應急輸水

塔里木河下游自大西海子水庫以下320km河道自70年代斷流以來已經20多年,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綠色走廊瀕臨消亡,迫切需要在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期間采取應急對策措施,搶救綠色走廊,為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贏得時間。

近年來,開都河處于豐水期,入博斯騰湖徑流量大于多年平均值,湖水位持續上升,造成湖區周圍洪澇災害嚴重。從2000年5月中旬開始至2001年2月上旬,在水利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組織下,塔管局與有關部門就輸水問題經過反復協商,成功組織實施了兩次從博斯騰湖經孔雀河向塔里木河下游應急輸水。第一次輸水從2000年5月14日至7月12日,歷時60天,從博斯騰湖調出水量2.08億m3,向塔里木河下游斷流河道大西海子以下輸水1億m3,下泄水頭行進到距大西海子水庫以下102km的喀爾達依地區。第二次輸水從2000年11月3日至2001年2月5日,歷時97天,從博斯騰湖調出水量4.73億m3,向大西海子以下輸水2.27億m3,下泄水頭行進到距大西海子水庫以下216km的阿拉干地區。向塔里木河下游輸水也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反響強烈,朱镕基總理就黃河調水、黑河分水、塔里木河輸水的成功作了批示,稱贊“這是一曲綠色的頌歌,值得大書而特書”,水利部也對塔里木河輸水工作進行了表彰。

目前,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正在實施從博斯騰湖經孔雀河向塔里木河下游第三次應急輸水。第三次輸水計劃從博斯騰湖調水7億m3,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以下輸水3億m3,水頭達到塔里木河尾閭臺特馬湖,使斷流近30年的下游河道恢復通水。從2001年4月1日開始的第三次輸水第一階段已于7月6日結束,歷時97天,輸水1.84億m3,水頭到達塔里木河下游末端庫爾干地區,行程300km,距臺特馬湖尚有63km。由于7月份正值灌溉高峰期,暫停輸水,現已開始第二階段輸水,第二階段輸水自8月5日開始從66分水閘向庫塔干渠放水,將自8月下旬開始從大西海子水庫泄洪閘開閘泄水,向大西海子以下再次輸水2億m3,力爭在10月份將水送到臺特馬湖。

六、近期綜合治理2001年實施項目前期工作情況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提出,近期綜合治理指導思想是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流域綜合治理的根本,以水資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為中心,源流與干流、上游與下游、左岸與右岸統籌考慮,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緊密結合,強化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突出抓好節約用水,全面進行流域綜合治理。到2005年,塔里木河干流阿拉爾來水量達到46.5億m3,開都—孔雀河向干流輸水4.5億m3,大西海子斷面下泄水量3.5億m3水流到達臺特馬湖,使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下游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

2001年是實施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第一年,時間緊,任務重。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為貫徹國務院第95次總理辦公會議精神,2001年3月30~31日,自治區召開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對盡快落實今年計劃開工項目的前期工作、強化塔管局職能、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審批制度、2002年實施全流域水量統一調度、加大實施從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下游應急輸水的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等方面作了具體部署。

近期,各地州、兵團各師積極安排部署綜合治理工程的各項工作,加緊完成各項工程的設計任務。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塔管局預審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2001年項目有82項?,F已通過黃委專家審查并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有50項,總投資12.5億元。

隨著《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得到國務院正式批復,塔里木河治理史上掀開了新的一頁。面臨大好形勢,塔管局全體職工將扎實工作、勇于創新,與流域各族人民攜手共創塔里木河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