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索
時間:2022-05-26 09:39:38
導語: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有效性教學是每一名教師的追求,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已然成為了高中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大重點課題。通過對當前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新課改所提出的教育新理念,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了探索,以供相關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
課堂是實施數學教學的“主陣地”,同時也是決定決數學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高中數學教學開始呈現出新的內容和特征。在此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推進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在一定程度了促進了高中數學教學的變革,但是由于傳統式教學的思想早已在高中學科教學中根深蒂固,使得仍舊存在一大部分數學教師采用傳統老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這種傳統式教學模式,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授課,嚴重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導致學生淪落為知識的“接納器”,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再加上,教師在進行問題引導時,往往都是牽引著學生走,在把問題拋出后,就用暗示性的語言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實現設計好的標準化路線上來,這種牽引式教學,犧牲的是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創新能力發展的空間。高中數學教學逐步陷入困境,處于兩難境地。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策略
(一)課堂教學準備階段———認真充分。1.認清自我,精心備課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權威者”“主宰者”,更不是形式主義下的無所作為者。新課改提倡教師實現“主角”到“配角”角色的轉型,他們是學生在學習上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要想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促進、引導作用。首先,教師必須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認清自身的特點,在設計教案時彰顯自己的個性特征。其次,要學會反思,及時對課堂教學的得失進行總結,并根據當中所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力求每次備課都能夠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時還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豐富知識儲備,積極進行自我增值,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能,勇于創新,并將這些知識用到實際的教學中。2.摸準學生,高效備課學生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主體和核心,但是現在的學生,不再是“乖乖孩子”,他們標榜的是個性,標榜自我。教師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就必須要摒棄原有的“灌輸式”教學,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把受學生青睞,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現代化教學模式融合到課堂中去。當然,教師還要高度重視所教班級學生的學情,摸清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精心備課,確保備課的全面、系統和科學。3.吃透教材,全面備課數學教學觀所提倡的是教師要懂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備課階段,教師必須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點、核心知識,并利用這些知識去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而在鉆研教材時,教師還需要對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全面性分析,在分析時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確保做到因材施教。(二)教學實施過程———科學有效。1.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要想讓每一位學生都好學、樂學,必須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結合高中數學學科屬性和高中學生的性格特征來說,我認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例如,在學習《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就可以以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為切入點,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探究“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是否也有同樣的方法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學生們就能夠根據已經學生的知識點,和組員進行探究合作學習。最終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得出如下結論:①當d>+時,⊙A與⊙B相離;②當d=+時,⊙A與⊙B外切;③當-<d<+時,⊙A與⊙B相交;④當d<-時,⊙A與⊙B內含;⑤當d=-時,⊙A與⊙B內切。2.聯系實際實施生活化教學數學學科與我們的社會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練習,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為了避免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厭倦感,覺得數學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就必須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問題中理解數學概念、數學定理等,從而使數學學科教育和素質教育融為一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開展模擬情景教學,讓學生分別模擬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幫助客戶計算分期付款的本利和。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在模擬情景中總結出單利和復利的區別,還能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現實中的具體應用,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3.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提問答疑是課堂是司空見慣的師生對話交流形式,教師要抓好提問答疑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成為一名發現者、探究者,使學生能夠進入探索思維的理想狀態。第一,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件、圖片、動畫等,巧妙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積極性;第二,設計一些具有開拓思維的問題、開放性答案,讓學生能夠發散思維,暢所欲言;第三,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形成一些對比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回顧舊知的基礎上,對新知識產生好奇,從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主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教師就可以化曲為直,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而在揭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時,教師則可以設計如下開拓性問題,即:無論圓有多大,它們之間總存在3倍多一點的倍數關系,那么這一個固定的(3倍多一點)的數到底是多少?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發散思維,那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各抒己見,而教師也可以從這種倍數關系順勢引出圓周率(∏),得出如下結論: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倍。(c=∏d)。(三)課堂教學反思———客觀精準。教學反思是教師做出的自覺的理性內省,能夠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首先,教師需要養成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要做名師,首先要做“明師”,教師只有學會反思問題,反思自己,善于審視和考量自身的行為和習慣,做到揚長避短,才能夠切實做到:傳“道”有方,授“業”有理,解“惑”有招。同時,還要博采眾長虛心借鑒。絕大多數教師在剛走上教師崗位的頭兩年都會非常有激情地對待教學工作,也會經常增值自己,但是慢慢地就對工作失去了激情,對教育應付了事,更別說對教學進行反思了。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尋求與專家進行對話交流的機會,在交流中提升自身反思能力。同時,還要自我開放,讓別人對自己進行鑒定,借助別人的建議跳出認識上的盲點與局限。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從課改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課堂教學的革新,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當前高中數學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之一。為此,作為一名一線的高中數學教師,應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結合學生的實際,不斷探索與實際,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朱達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引入的十種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03).
[2]鄭佳香.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淺談[J].高考,2013,(05).
[3]侯麗琴.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思路[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6).
作者:卜宗興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