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數學課堂
時間:2022-12-11 09:14:49
導語: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數學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如何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推動思政育人與交通職業教育數學課堂的有效融合,將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堂之中,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使數學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同效應,發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職責,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關鍵詞:思政元素;數學課堂;深度融入
1高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1學生數學基礎薄弱
數學作為交通職業教育基礎學科,為專業課學習起到有效支撐作用。但目前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在中學階段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數學基礎薄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學數學教材知識點表現形式抽象,教學內容冗雜,令學生難以理解,并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從而跟不上教師授課進度,很容易導致學生學習進程產生斷層。數學課程是一環扣一環,中間有環節跟不上,導致教師授課內容學生聽起來很吃力,學生將逐漸喪失數學學習興趣,甚至會選擇放棄數學學習。交通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與數學息息相關,數學基本功不扎實,將嚴重影響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效果。
1.2數學課吸引力不強
數學相比語文英語等其他學科而言,學習過程枯燥乏味,語文英語教學案例較多,容易理解,數學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師通過板書、口述等方式將數學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課堂講解習題及課后布置作業的方式鞏固教學內容,將解題思路、方法、解題邏輯進行展示,學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種循環往復的教學方式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被動學習數學知識,學生時常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數學知識理解不到位,數學課堂效率不高,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會有抵觸情緒,如何提高數學課堂吸引力是數學教師面臨的難題。
1.3思政元素融入不深
高職數學課堂主要以講授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學方法為主,時常穿插與專業課有關內容,忽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忽視了做人做事的社會教育,忽視了文化涵養的沁潤。數學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互動少,數學教師通常只認識少數班干部學生,對大多數學生姓名不熟悉、不了解,對學生思想、生活、愛好、特長等方面主動關心不夠,人文關懷較少,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代溝,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教師的印象是死板、沒有活力,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堂重要性
2.1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實踐探索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解決好“培養什么人”這個首要問題,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把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立業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堅持以德立學,言傳身教中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知識和真理,教育學生樹立崇高理想,懷有矢志報效祖國的偉大抱負;堅持以德施教,在點滴生活、知識傳授、價值評判等方方面面,使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讓道德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實踐,應該長期堅持、有效推廣,為交通職業教育數學課堂樹立典范。
2.2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是豐富數學內容的有力嘗試
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立德樹人,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創新發展,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嘗試將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既豐富了數學課程內容,又加強了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數學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改變傳統數學教學方法與模式,思考如何將數學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入更加貼切、更加有效,還需要不斷嘗試與總結。
2.3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內容雖然看起來枯燥,用心去挖掘數學內在美、內在價值,讓學生真正在數學課堂中感受到愉悅。數學來源于實際,應用于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找一些實際生活相關又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既鞏固了學習內容,培養了學生應用能力,又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例如學習數學函數最值部分后,讓學生幫助市場商販解決如何定價才能保證最大收益問題。學過微分方程這一章節后,利用微分方程中的傳染病模型對2020年初爆發的肺炎疫情進行簡單的數學建模。雖然大一的學生知識儲備還不夠,得到的結果未必理想,但是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現實問題,對于學生來講意義非凡,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更有了一種社會重擔,彰顯了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相比簡單機械掌握純粹數學理論知識更具有實踐性、操作性和應用性,能夠讓學生更深刻認識數學與社會的緊密聯系,能夠讓學生更深刻認識數學與實際的應用性。
3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有效途徑
交通職業教育數學素質培養目標,一是讓學生認識數學來源于生產生活實踐,又服務于生產生活實踐,讓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優秀的數學素養和嚴謹的思維,求實的工作作風;三是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錘煉學生堅毅的意志品格,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的思想意識以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深入挖掘每個數學符號和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精心做好每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切實將“課程思政”工作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例如挖掘教材函數內容時,采取描繪函數圖像使學生直觀了解線條的變化,通過分析曲線上升與下降以及周期變化等特點,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教育學生學習是循行漸進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持續學習、理性探究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再例如,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數學課堂,可以給學生講述抗日戰爭相關故事,在抗日戰爭中,情報收集等對于戰爭的勝利起到決定性作用,可以引入密碼學的相關理論,讓學生了解黨史知識的同時,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學懂、學精數學可以在關鍵時刻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3.1將意識形態融入數學課堂作為切入點
意識形態融入數學課堂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潤物細無聲的從學生學習中進行思政教育,養正家國情懷。有的學生做題沒有過程,只有結果,只為應付差事。通過保質保量完成作業,教育學生對待數學要嚴謹,有理有據。用生活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做人做事的態度,做任何事都要嚴謹、細致、認真,促進行為思政教育。例如法官不取證直接給犯人判刑,大夫不問病因直接開藥,宇宙飛船不經無數次實驗上天等,都不會取得成功。有的學生對待個人利益看的重一些,通過分析元素,子集,真子集的關系來教育學生個體和集體關系,引導學生愛國,傳遞正能量等,把養正家國情懷做到實處。例如,在講解微積分時,給學生講述在抗擊疫情中醫護人員在平凡崗位上默默付出、無私奉獻,匯聚起磅礴力量,這就是數學中“積分”原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以此勉勵學生努力學好數學知識,打好基礎,學好專業技能,將數學知識與交通運輸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將“兩路”精神、“腳踏實地勇攀高峰”的交院精神融入數學課堂,激發學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高原天塹變通途”的職業底氣,堅定學生“無私無畏無悔追求”的職業信念,鼓勵學生不拍苦、不怕累的勇氣,吃苦耐勞的毅力,將來為青藏高原高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運輸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2將格局胸懷值于學生心中作為關鍵點
所謂胸懷,是指個人的胸襟、氣度和抱負;所謂格局,是指一個人的眼光長短、胸襟寬度、膽識大小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教師的格局胸懷時刻影響著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重在傳道。在數學課堂從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教育,培養學生遠大理想,做人做事要著眼長遠、要放眼世界,胸懷祖國,要激勵學生立鴻鵠志、做追夢人,要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責無旁貸。用自身經歷感染他們,用個人魅力影響他們,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能夠培養個人的邏輯性、創造性、嚴謹性,教育學生做人做事要有認真的精神,時常告誡學生不能遲到、不能曠課,要求學生上課遵守紀律,認真聽課,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的付出和勞動,學會做人的原則和底線,逐步規范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通過分組開展討論問題、練習習題,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實現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直面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數學學習中,通常會遇到知識聽不懂、節奏跟不上、難題不會解等各種困難,要告訴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能灰心、不能退縮、不能放棄,要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心理抗壓和心理承受的能力。要培養學生良好心態和堅毅品質,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需要有心如止水、穩如泰山的心境,需要有沉著冷靜、從容應對心態,才能化險為夷、化危為安、化被動為主動,才能將事情處理的合情合理。
3.3將數學文化貫穿知識傳授作為結合點
用數學美學與文學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涵養。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數學具有含蓄而深奧的美。例如,數學中無窮小量指的是函數極限為零的量,唐代詩人李白作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淋漓盡致地刻畫和表達了無窮小量的意境和情景,“帆影”是一個隨時間變化而趨于零的量,多種感官并用,能使學生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感受數學美所帶來的愉悅和快樂。曾經有數學教育家利用詩歌表達數學思想和數學概念,張景中院土主編的數學教材中用詩歌來描述概念,例如講授“集合、映射與函數”概念時有“日落月出花果香,物換星移看滄桑”。因果變化多聯系,安得良策破迷茫?集合奠基說嚴謹,映射函數敘蒼黃。看圖表論升降,科海揚帆有錦囊。在講解極限時,給學生介紹極限萌芽時期除了古希臘的歐多克索斯還有阿基米德所使用的窮竭法,體現了極限的思想。數學文化的浸潤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底蘊,提升數學的魅力,讓學生真正感受數學帶來無窮的力量,從而調動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積極性。
4結語
交通職業教育肩負著為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責任和使命,交通職業教育事業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技雙修、知行合一、思行并重的技術技能人才。以數學課堂為例,思政元素融入交通職業教育數學課堂是課程思政的一個有效途徑,是交通職業教育數學教師探索研究的課題之一,目前處在摸索和嘗試階段,需要結合學校實際、課堂實際、學生實際,精心設計課程,課程設計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適時的融入德育元素。交通職業教育應當注重“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理念,杜絕說教,讓學生愿意接受教師的觀點,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作為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要充分發揮教師自身聰明才智,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傳授數學知識要做到舉一反三,知行合一,在形式、內容、實踐等各個方面都要做到價值引領,讓學生深刻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讓學生主動接受數學知識的熏陶,讓數學教學與思政育人融為一體,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習數學知識和培養正能量有效渠道,充分發揮協同育人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娟,張紅科.數學文化教育在培養高職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研究[J].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科研成果集,2018,第十七卷:1286-1288.
[2]朱曉紅.高職院校數學學習現狀分析與建議[J].智庫社團,201889-92.
作者:熊鵬飛 單位: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及法律完善
- 下一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