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導入課課型教學策略
時間:2022-11-09 09:51:47
導語:中學數學導入課課型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傳統的教學方式滿足不了現如今的時展需求,中學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利用導入課的方式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闡釋了現階段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會影響到課堂效率的一些因素,進一步提出中學數學導入課課型的具體策略,以期為中學數學教學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中學數學;導入課;課型研究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導入課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負擔和壓力。對于教師來說,使用導入課型能節約工作量,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因此,中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就需要利用導入課的優勢,來進一步完善中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得到了提高。
一、影響中學數學課堂效率的因素
(一)教學方法單一,欠缺靈活性
部分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并沒有什么創新意識,只按照數學課本上的內容照本宣科,再加上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十分嚴謹,邏輯十分嚴密的學科,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不高,教師沒有利用其他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造成了有的學生逃避學習,也不愿意動腦進行思考,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不夠高。此外,教師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二)課堂任務重,學生缺少消化時間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有部分數學教師為了盡快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沒有考慮學生對知識有沒有吸收,有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這就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吸收知識的狀態,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的,學生做不到舉一反三,無法利用數學課上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數學基礎不牢固,就會對今后的數學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
(三)教學觀念落后,無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提倡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是教學改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有很多的學校并沒有貫徹這一教學觀念,部分數學教師還是采用的傳統教學方式,沒能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學生一直都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導致學生沒有太高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沒有得到挖掘,對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中學數學導入課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科學提問導入法
中學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比如設置科學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都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教師可以利用這種聯系來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比如,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到“二次函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觀察二次函數的具體圖形,總結二次函數圖形的特征,教師將二次函數的圖形比作拋物線,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并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家覺得二次函數有著怎樣的特征?二次函數表達式中的系數和二次函數的圖像又有哪些關系?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所以,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通過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科學合理的設問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沉浸在數學課堂的魅力中,有效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自主設問導入法
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師相比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教學壓力要大很多,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教學需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中學數學教師只顧著講解知識,學生忙于記自己的筆記,沒有多余的時間思考和練習,不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中學數學教師要及時地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用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階段的中學數學教學中,之所以無法取得比較好的成果,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比較低,對于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沒有什么話語權,只是被動地接受,在導學課運用中也存在著這個問題。所以,中學的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一些改變,將問題設計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鼓勵學生預先進行預習,對在預習過程中不懂的問題,組成小組進行探討,并向數學教師提問。比如,在教學到“三角函數”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預先預習三角函數的知識,學生在預習時就對正弦函數、正切函數以及余弦函數的圖像比較感興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帶著問題,組成小組進行合作探討,這樣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突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目標。
(三)溫故知新導入法
對于中學數學知識來說,知識和知識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性,采用溫故知新的導學方法,可以將已經學過的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數學教師需要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性,找出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連接點,這樣才能讓學生比較快地進入到學習新知識的狀態中。比如,數學教師在教學到“多項式除以單項式”這一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預先給學生展示一組單項式乘以多項式,讓學生將題目做出來,并說出做題的方法,之后將這組單項式乘以多項式中的乘號換成除號,然后再問學生這是什么算式,學生紛紛回答這是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教師接著讓學生使用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方式試著去計算一下即將要學的知識,學生紛紛動起手來,通過學過的乘法知識解決了新的多項式除以單項式這一問題。在這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復習了舊的知識,也很容易地學完了新的知識,知識和知識之間進行了貫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體結構有了一個很好的把握。
(四)創設情境導入法
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中學教師可以結合數學課本中的實際內容,創設一個和問題相關的情境,之后引入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在問題的設置過程中,中學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設置難度適中的問題。比如,在教師教學到“代數式”這一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小紅用b元買了a支鉛筆,那么每支鉛筆為多少元?邊長為a厘米的正方形周長是多少厘米,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開始進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此外,數學教師還可以組織多種學科的融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中學教師在教學有關函數的知識點時,可以創設極具趣味性的語數融合教學情境,教師引出情境“咱們班的學生都很會使用成語,那么你們可以例舉出描繪事物上升或者下降趨勢的成語嗎?”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紛紛回答:每況愈下、蒸蒸日上等成語。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這節課的學習之中,使得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
(五)聯系生活導入法
數學的很多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從某些角度來說,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中學數學有很多知識都有著它的現實意義,是生活問題的總結。數學教師在平時的導學課中就可以使用聯系生活導入法,通過聯系生活中的知識,學生對數學就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喚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數學課堂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比如,教師在教學到“圓的認識”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大家平時吃飯的碗是什么形狀的?自行車的車輪又是什么形狀的。”學生們紛紛回答:“是圓形的。”教師這時又追著提問:“能把車輪制作成其他的形狀嗎?比如說三角形、方形,這樣的車輪可以使用嗎?”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教師繼續問:“要是不可以的話,是為什么呢?”學生討論得更加熱烈了。這種聯系生活的導學課堂,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拓展,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通過合理利用不同的導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顧湜.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的基本類型[J].中外交流,2019(1):391.
[2]董平.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應用[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20(9):142—143.
[3]劉禮榮.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課題導入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3):127.
[4]張芳芳.中學數學課導入的類型初探[J].中外交流,2016(30):189.
[5]夷國良.多元導入,構建趣味型數學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6(26):88.
作者:謝衛軍 單位: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 上一篇: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 下一篇:保險營銷團隊持久戰略型品牌構建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