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道德的現狀成因及其對策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17 04:36:00
導語:婚姻道德的現狀成因及其對策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家庭暴力、離婚、同居、一夜情、婚外戀等,這些上個世紀人們婚姻道德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到了21世紀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當為傳統道德所不容的“第三者”已漸漸被反叛傳統的新新人類們所厭倦之時,人們在異性交往的道路上,又找到了一個新的出路——“第四者”。第四者引導著人們進入了行動至上的體驗愛情時代。如何讓夫妻雙方“從一而終”,當代婚姻道德新問題的出現給人們的婚姻生活敲了警鐘,政府有關部門和輿論媒體一定要重視這些關系著國計民生的現象,給予嚴厲的打擊與懲罰。
關鍵詞:婚姻道德;第四者;家庭暴力;離婚
步入21世紀的大門,從宏觀上看,我國的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發展。然而,我們從微觀上看中國社會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在經濟、政治等大的方面進步的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乃至婚姻生活又有什么樣的改變呢?
家庭暴力、離婚、同居、一夜情、婚外戀等,這些上個世紀人們婚姻道德問題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到了21世紀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一)家庭暴力的殘忍度越來越高。過去,家庭暴力的程度大部分只是夫妻之間動手打架,或輕微虐待老人、兒童等,很少涉及生命,而且手段也很單一。而現在當代家庭暴力的殘忍度令人發指:武漢有一對夫妻感情不好,在兩人爭吵時,丈夫竟然用敲得剩下半截的啤酒瓶向妻子腹部刺去,被妻子用手擋開后,殘忍的丈夫又將妻子捆住,燒了一鍋滾燙的菜油潑在妻子的臉上,這樣的案件越來越多。
(二)離婚的頻率越來越高。現在人們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尤其是女性經濟和能力都獨立了,不會只依靠男人才能生活下去,不會再為了保全婚姻而委曲求全。因此,女性主動提出離婚的越來越多。再加上現在婚姻家庭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也導致了離婚率的上升。就全國范圍而言,據社會學學者研究發現,從1980年起中國的離婚率在不斷上升。1980年,結婚716.7萬對,離婚34.1萬對,離、結婚的比率是4.75%。1995年結婚為929.7萬對,離婚為105.5萬對,離、結婚的比率是11.35%。此后,離婚率仍在上升,到1997年離婚、結婚的比率已達13%。
(三)同居者的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隨著人們思想的開放,性成熟的提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過早地體驗了性生活。小夫妻生活在大學生中廣泛流行,而這種現象現在已經蔓延到了中學校園。學生群體的調查以及海內外的相關資料都顯示,中國小留學生的同居率高達80%,而且還有年齡越小,同居比例越高的情況。
(四)婚外戀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當為傳統道德所不容的“第三者”已漸漸被反叛傳統的新新人類厭倦時,人們又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做個訴說與傾聽、呵護與被呵護的“第四者”。于是第四者引導著人們進入了行動至上的體驗愛情時代。
“第四者”是近年來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新鮮話題,人們對它的討論興趣在于“第四者”的情感到底道德還是不道德?它是對婚姻的維護,還是對婚姻的褻瀆?那么,到底何謂“第四者”?作家清水心跳在她的熱銷著作《第四者:與性無關的另類情感》中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她說:“如果我們把婚姻關系稱之為男女關系的第一種狀態,把友誼稱之為男女關系的第二種狀態,把情人關系稱之為男女關系的第三種狀態。那么介乎于第二種狀態和第三種狀態的第四種狀態就是第四者。”公務員之家
“第四者”所代表的“第四類情感”,徘徊于友情和愛情之間,這種介乎于情人與朋友之間的第四類情感,奉行著只建立不破壞、只談感情不談實物的方針,以其巨大的魅力沖擊著在圍城內過著平凡而又平淡生活的人們。他們大多是結過婚的,而且多是只是高階層、高素質群體;彼此的關系也是以友誼為基礎,兩情相悅、相知相近,卻只談情,不說愛。第四者只要感情,離對方的家庭遠遠的,不要所謂的責任、承諾與付出;他們遠距離保持著默契與欣賞、惦念與支持,有情而無性,有靈而無欲。但是,不管新戀情主義者怎樣去美化它,它始終是屬于婚外戀的范疇。
二、當代婚姻道德現狀的成因
到底是什么讓上個世紀人們的婚姻生活中的問題在這個世紀得以延續,并且滋長出這么多新問題?深入了解人們的婚姻家庭之后我們就會發現:猜疑心重;第三者插足;封建殘余思想嚴重;社會漠視;婦女軟弱退讓;夫妻雙方經濟收入懸殊……這些都是導致婚姻道德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總的來說可以歸結為:
(一)思想方面的原因。雖然人們受教育的機會得以增加,但是人們的素質并沒有因此而提高。從實施家庭暴力和搞婚外戀的人群來看,不光只是低文化修養的人,還有一部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幾年我們國家也在強調加強素質教育,但是效果還并不明顯,畢竟我國人民受幾千年封建思想——“男尊女卑”、“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禮教——戕害太深,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清除的。
(二)婚姻本身的問題。
1.婚姻基礎不牢固,婚姻質量差。當代人們的婚姻生活摻雜了太多的利益因素,甚至有人走上街頭高呼20萬出賣自己的愛情,這樣的結合必然使婚后關系處于一種松散和冷漠的狀態,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的心靈交流。一旦與自己的配偶失去了交流,內心就會很容易甚至渴求能被別的感情占據,渴望有人呵護,有人陪伴。2.不良的生活行為。如酗酒、賭博、吸毒等。這些不良的惡習,容易使人的心理畸變,變的性情暴烈、脾氣古怪,缺乏愛心和責任感,當他的不良習慣得不到滿足或受到家庭其他成員干涉或制止時,就可能以家庭其他成員為發泄對象。
(三)心理疾病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分為幾種:無情型變態人格,子女往往成為家庭暴力侵害的主要對象;偏執型變態人格,容易懷疑配偶不忠并采取暴力行為。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安嘉和酒屬于偏執型變態人格;心理疾病同樣也可以引發婚外戀等婚姻問題;有的人發了財就會被燈紅酒綠的世界所誘惑,心理也發生了變化,崇尚享樂主義人生觀,整天沉迷于享樂,甚至有的人認為辛苦了大半輩子,就只面對著一個女人實在是太虧了,于是變著法的找女人。這種人就屬于心理已經畸形了。
(四)社會方面的原因。人們認識不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或是簡單地把它歸結給家庭糾紛,再加上中國傳統中存在著“各家自掃門前雪”,“清官難斷家務事”等觀念,人們對別人家里的事總是持觀望狀態,最多在旁勸架或拉架,客觀上助長了家庭暴力的肆虐。對于婚外戀這樣感情上的事,人們也只是在背地里“說三道四”,把它當作茶余飯后閑聊的話題而已。
三、當代婚姻道德問題的對策
如何讓夫妻雙方“從一而終”、和諧共處、平等互助、心甘情愿地攜手共度人生是維系婚姻生活的大課題。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它與社會是緊密相連的,可以說,沒有家庭精神文明素質的提高,也就談不上社會的文明。婚姻家庭生活既然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它的興衰就必然關系到社會的安定、民族的興旺和兩個文明的建設。
(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旋律。加強正面宣傳,提倡社會主義新風尚,樹立正氣,打擊邪氣,不能滋長家庭暴力等婚姻道德問題在家庭中的蔓延勢頭,更不能縱容第四者在媒體的宣傳下成為流行時尚,并不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要包容它的存在的,畢竟第四者屬于婚外情的范疇。同時,還要建立輿論監督體制,有了媒體的監督和介入,給問題進行曝光,加強社會新聞的透明度,對婚姻道德問題的發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大力提倡婚姻生活新風尚,不斷發展夫妻生活的聯絡點。如果說在婚前建立共同的生活觀念是重要的,那么隨著婚后生活中兩個人的習慣、愛好和生活特點的暴露,發展雙方的聯絡點,其內涵就更為廣泛。夫妻間的聯絡點越多,夫妻生活中就有更多值得共同體驗和分享的東西。
(三)進一步完善婚姻家庭立法,加大執法力度。現行婚姻法頒布實施以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現行婚姻法的內容顯得過于籠統和原則,存在若干立法上的空白和薄弱環節。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也不斷地出現許多新的問題,亟待新的法律來調整解決。
總之,當婚姻道德新問題的出現給當代人們的婚姻生活敲了警鐘,家庭暴力一直是婦女家庭地位提高的嚴重障礙,也是影響兒童成長環境的重要因素。隨著家庭和社會發展的融合程度的提高,家庭中的暴力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為令人關注的問題。所以政府有關部門和輿論媒體一定要重視這些關系著國計民生的現象,給予嚴厲的打擊與懲罰。要大力宣傳正確的道德觀,引導人們正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同時還要對社會上的一切現象和風氣進行監督,并給予及時地糾正,這樣才能搞好我國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形成一個和諧、文明、規范的社會主義文明大國。
參考文獻:
【1】清水心跳《第四者:與性無關的另類情感》,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2】美國90學社、上海社會科學院編,《社會文化與倫理道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1998年8月第1版
【3】孫抱弘,《現代社會與青年倫理》,學林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4】宋惠昌,《應用倫理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 上一篇:遠程教育中集體教學和個別教學的區別論文
- 下一篇:計算機技術在企業檔案管理中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