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觸鍵認識敘述論文

時間:2022-06-14 04:37:00

導語:鋼琴觸鍵認識敘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鋼琴觸鍵認識敘述論文

摘要:鋼琴學習有利于培養人的情操和內涵,促進左右腦共同發育,調劑生活。在鋼琴學習中,觸鍵是必須解決的最重要技能術問題之一,本文針對此問題淺作一論述。

關鍵詞:鋼琴;觸鍵

鋼琴被人們譽為音樂皇冠上的明珠,是樂器之王。學習它有利于培養人的情操和內涵,促進左右腦共同發育,調劑生活讓人適度放松。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它。作為一個鋼琴的演奏者,觸鍵是必須解決的最重要的技術問題之一,因為它作為鋼琴發聲優劣的關鍵,直接影響著鋼琴作品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因此,觸鍵一直是許多鋼琴演奏家最為關注的。同時,觸鍵也是普通鋼琴學習者到專業鋼琴演奏者的一道門檻。本文希望通過筆者對鋼琴觸鍵認識敘述給鋼琴學習者帶來一點幫助。

1鋼琴觸鍵的發展

鋼琴觸鍵的發展以古典時期為界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前一個時期是鋼琴觸鍵技術的成型時期,后一個時期可說是鋼琴觸鍵發展到高峰的黃金時段。

1.1前期

關于鋼琴觸鍵的前期,首先是古鋼琴對鋼琴觸鍵的影響,在巴洛克時期羽管鍵琴的觸鍵手法大多反對用沉重的力氣去壓迫手指,而提倡以巧勁帶動手指的靈活運動。拉莫曾說過:“絕不要把手的力量壓在手指上,相反,要用你的手支持住手指,從而使觸鍵更輕巧。”而巴赫的兒子C.P.E.巴赫的著作《試論正確的鍵盤樂器演奏藝術》不但對巴洛克時期的古鋼琴演奏藝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也為早期的鋼琴演奏鋪設了基礎,提供了指南。

真正奠定鋼琴觸鍵基礎的是莫扎特與克萊門蒂。莫扎特早年曾學習古鋼琴,因此,他的鋼琴觸鍵技術,留有古鋼琴觸鍵的影子。他的觸鍵要求輕巧、純凈而清晰,在旋律的處理上要求音質優雅如歌,反對不必要的肢體動作。可以說莫扎特的鋼琴觸鍵實現了古鋼琴觸鍵到鋼琴觸鍵轉變的過渡。

1.2后期

這一段時期跨度很長,從古典主義后期一直到近現代。許多演奏家與作曲家依照音樂作品的需要,沿著莫扎特與克萊門蒂的道路,發展了許多富有個性的演奏方法。在莫扎特、克萊門蒂之后,古典主義的鋼琴演奏風格逐漸發展成了以胡梅爾與貝多芬為代表的兩派。胡梅爾的觸鍵較為傳統,清晰而準確。貝多芬的觸鍵則更在于突顯音樂的力度與演奏家的個性,因此他的演奏常伴隨著較大的肢體動作,并且經常彈斷琴弦。此時的貝多芬在鋼琴演奏上已經開始注意用鋼琴彈出交響化的音色,這對以后許多浪漫主義的作曲家與演奏家具有深刻的影響。

2鋼琴觸鍵的分類

手和手臂的狀態建立后,我們就具備了學習“發音”的條件。既然發出聲音的直接手段在于手指的下鍵,我們就必須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完成這個下鍵動作,簡而言之,就是尋找最有用、最合理的觸鍵方式。

雖然在整個鋼琴演奏史上曾出現過多種類型的觸鍵方式,但是現代鋼琴家所運用的主要有四種。這四種方式是按照手、手臂和肩部的肌肉在彈奏過程中向指尖傳遞力的不同方式來區分的。

前臂轉動是對上述四種觸鍵方式都有幫助的一種動作。人們常說“易如反掌”。我們看到就連這個最簡單的動作也包含著前臂的轉動。如果運用恰當,這個動作可以在演奏者原來的基本動作之外產生一個相當大的力。不論對哪只手來說,前臂都可以朝左右兩個方向轉動。隨著運動速度的加快,下鍵的力量也不斷增強。前臂轉動的目的就是將每次下鍵的力量直接集中在所要發出聲音的那個鍵上,以使這個鍵成為手的用力重心。

2.1指力觸鍵

這一觸鍵方式是所有觸鍵中肌肉運動最小的一種。與前臂肌肉相連的肌腱將手指往下拉,便完成了下鍵動作。而當肌腱松回時,手指和琴鍵就都回復到原先的位置。練習方法:讓手處于正常的彈奏姿勢,手背和腕背幾乎在同一水平面上,手指貼住鍵盤,手腕在抬高和放下的動作中必須始終放松,手指始終貼鍵,手指穩固而略呈彎曲。

(1)斷奏:每彈一個音符,手指都迅速按下鍵,并在發出聲音的那一刻立即松開,這樣手指就縮回到鍵上,手腕始終保持平穩,同時無僵硬之感。

(2)連奏:也像前面一樣,每個音都要彈出,但是音必須保持住。手指所用的壓力只須阻止琴鍵彈回即可。在向下一個音進行時,前臂略向右轉動。這樣當一個鍵松開時,另一個鍵正好發出聲音。目前指力觸鍵主要用來演奏精致典雅的樂段或創造纖弱的伴奏效果。一旦要求較重的音響時,指力觸鍵就會被其他更有力的觸鍵方式所代替。

2.2手力觸鍵

在各類觸鍵方式中運用最廣的是“手力觸鍵”。顧名思義,手力觸鍵的主要特點就在于手的朝下動作。把前臂與手在你前方水平地抬起,然后迅速朝下甩,甩得盡可能遠。手臂甩完后如果不受阻擋的話,會在空間自然地消耗能量。

然后再做一個試驗。手在桌子上方提起,當它往下落時,手指勢必受到桌面的阻擋。這一突然受阻的運動能量在手腕部分產生反作用力,手腕(如果可能的話)會立刻向上彈起。正是手腕的這種向上彈起的傾向成為手力觸鍵的一個不可改變的標志。

2.3臂落觸鍵

這種觸鍵方式就是(按照原來要求的力度)突然落下前臂或全臂,以使所要彈的那個鍵或幾個鍵在這個下落動作中被推下。這種觸鍵后的最終姿勢就是手和手臂都從鍵盤上往下垂掛著。

臂落觸鍵也是從正常的彈奏位置開始的(指臂下落后,手在鍵盤上的位置——譯者注),但這時手腕在聲音發出的那一刻略微向上拱起的力量已遠遠無法與臂重的力量相抗衡,所以手腕只好下落而非抬起。也可用臂落觸鍵彈出斷奏效果,只要手指在聲音發出后立即放松。但是“粘著力強”是這種觸鍵方式的主要特點,所以臂落觸鍵最好用于音的保持或連奏效果。

2.4全臂觸鍵

這種觸鍵方式的特點是上臂、前臂、手腕、手和手指密切地結合在一起運動。作用于琴鍵的力量主要來自肩部肌肉。不過需注意,這種聯合作用的方式僅僅在按下琴鍵的過程中存在,下鍵后各部分肌肉要立即放松,特別是腕部肌肉要放松。

3鋼琴觸鍵的方法

垂直觸鍵與水平觸鍵可稱作手指動作的兩種最基本方法。垂直觸鍵以發力結實直接、迅捷有力為根本。水平觸鍵以觸鍵之輕滑柔美為要領。要掌握好這兩種方法必須練好手指的基本功。

掌握正確觸鍵是我們理解與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觸鍵問題的關鍵就是不同音樂要求的不同音色,然后運用不同的觸鍵方法。不論是巴羅克時期,還是近現代的觸鍵,音樂的本體始終處于觸鍵方法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