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中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感悟

時間:2022-04-25 08:42:00

導語:淺談農村中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感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農村中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感悟

音樂,是育人之核心,是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普及美育,提高民族道德素質,發展學生創造力的必要途徑,在素質教育中,它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功能。

可當前,在長盛不衰的“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下,被人們戲稱為“小三門”之一的音樂,本就難以受到學校家長、學生的重視;再受到經濟、環境等客觀條件的制約,農村小學音樂老師嚴重不足,而兼職教師又重“主”輕“副”,導致音樂教學幾乎名存實亡。

學生進中學后,缺少對音樂課的正確認識,認為音樂訓練不實用,不實惠,還不如學唱流行音樂來得實在,使得中學音樂教學困難重重。怎樣使學生在一周僅45分鐘的音樂課中,掌握應掌握的音樂知識及技能,更好地得到音樂美育的熏陶,這成為中學音樂教師的責任。在此我想談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端正學生思想,樹立學習信心

教師首先要取得學生的信任,以情打動學生,以理說服學生,情理結合,消除學生對基本知識、技能的厭惡、對抗等消極的情感反應。讓學生明白,音樂素養在高校及社會已成為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它能提高人們的精神娛樂,使生活更充實。音樂的雙基學習、音樂欣賞的目的是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的感受能力,更好地體會出音樂美。

教師在教學中應時時對學生學習的成果及時地給予肯定,上課時教師要精神飽滿,熱情洋溢,循循善誘,要時常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提高學生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接納條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的保持則要讓學生時時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果學生能力達不到教師上課要求,學生就會喪失信心,最終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起先,教師可順著學生的基礎,適當降低大綱要求,“以退為進”。其實,符合學生實際的目標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對音樂的訓練有一個積極的心態,這種動力,將促使學生不斷向高層次攀登,能力不斷發展,經過幾個周期,必將完成大綱規定的目標。例在識譜訓練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唱歌,讓學生先學好感興趣的歌曲,再按學生掌握的曲調像唱詞一樣唱譜,憑借對歌曲的強烈興趣,逐漸學會識譜;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逐漸具備讀新譜的能力。

二、變抽象為形象,以興趣促“雙基”

要使音樂教學真正起到美育的目的,普及好音樂文化,學生必須要先掌握一定的音樂基本知識及技能,為此我首先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和視唱水平。開始學生對于視唱簡直無法下手,甚至連單個的音拿出來讓他念唱都半天反應不過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無從入手和畏縮,也沒有枯燥的感覺。

1、利用學生對唱歌的興趣,進行讀譜訓練,首先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像音名、音符、唱名等。這部分基礎知識并非一兩句話學生就能掌握,需多次反復。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應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練習,例用“唱名手勢”變化讓學生念唱名;或把教師事先寫好的音符準確地讀出(可采用比賽方式)。

2、利用學生熟悉的歌曲曲譜進行演唱。在學生能熟練讀出唱名后,讓學生唱自己熟悉歌曲的曲譜來培養其對音高的敏感度,這對于學生而言不但不難,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

3、培養學生“劃對勾點拍”的方式試唱。有了上面這兩個步驟鍛煉后試圖使學生向唱新譜的方向過渡,可以這樣設計:先出示幾個常見的節奏型,讓他學會劃對勾點拍,如:(1)教師示范,學生劃對勾念節奏。(2)讓學生按時值念節奏的名稱加深記憶,使之形象化。接下來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比如,教師出示節奏型卡片,學生劃對勾搶念;教師念一組節奏,學生重復一遍再改說節奏型名稱;教師念節奏,學生記節奏,再把這組節奏重新念出來反復練習,直到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反應出。

對于這些練習,學生學習主動性強,掌握快,記憶深刻,上課氣氛熱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此時再讓學生聯系前面掌握的知識,視唱一些簡單的歌曲,如《順采茶》《綠葉》《櫻花》等,毫不費力。

有了視唱作基礎后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方面便有計可施。例如,讓學生為歌詞配節奏,按指定的節奏和單音譜寫旋律等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學以致用,使學生學習知識技能變“被動”為“主動”

我覺得,教師想要吸引住學生,教學模式一定要靈活多變,音樂技能訓練、知識傳授只是審美的手段,讓學生體會音樂才是音樂教學的重心。作為音樂教師特別要注意,不能讓活生生的音樂被技能訓練知識傳授肢解成零碎的概念,使學生在音樂課上感覺不到音樂本身,不能進入音樂。教師上課如不能在這些方面關注所有學生的感受,學習識譜和樂理未能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需要,就會導致學生音樂課拒絕學習。因此,每節課我都把讓學生感受音樂放在主體,使一些訓練的結果及時地用于感受音樂中來。如學習一組節奏,便把這個節奏,用敲打樂器編成伴奏,為所學的歌曲伴奏,以增強學生對歌曲的感受,也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同時教師可根據學生活潑好動,愛聽表揚,享受成功的欲望比較強的特點,在學期初公布學期學習目標和考試目標。隨著教學的進展再公布單元教學目標和考試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把考試融于視唱、聽音、演唱、欣賞等教學中,讓考試變成學生參于的活動,這樣不僅教學效果好,而且使學生學音樂變“被動”為“主動”。

四、為音樂課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

由于教材的限制,新誕生的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沒有吸收進教材,往往這些歌曲又最具有時代特征,學生更容易理解體會,于是我有時在正課后安排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們欣賞這些歌曲,如《七子之歌》、《紅旗飄飄》、《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花季雨季》等,這猶如給我的音樂課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有時還讓學生欣賞旋律動聽的經典歌曲,如《英雄贊歌》、《小背簍》、《為了誰》等,并及時地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對這“正餐”后的“點心”尤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