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造型與音樂藝術構思探析

時間:2022-07-10 10:42:42

導語:聲音造型與音樂藝術構思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音造型與音樂藝術構思探析

[摘要]聲樂是人類表達情感最自然、直接的方式,并且通過對聲音進行不同手法的處理、運用,可以塑造出不同的情感表達效果,這也是聲音造型的關鍵。音樂藝術構思需要結合對作品的理解、情感的控制以及風格的把握等多方面的處理來體現。本文對聲音造型與音樂藝術構思的表現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聲音造型;音樂藝術構思;藝術表現;演唱者

通過運用自身的器官把音符轉化成美妙的聲音,在這個過程中,演唱者通過對聲音不同情感的塑造與表達,讓聽眾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音樂造型的藝術效果。加上對作品的理解與構思,演唱者可以運用藝術的手法把作品詮釋出來,給聽眾一種不同的藝術感受。

一、聲音造型在歌唱藝術中的作用

歌唱是人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最直接的藝術方法,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更加直抒胸臆。歌唱藝術是集音色美、語言美、動作美以及器樂美為一體的藝術形式,人們往往會運用美好的聲音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幸福。所以聲樂藝術是表達感情最直接、準確,也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藝術形式,其藝術表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并且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那么聲音造型,就是在歌唱的基礎上,通過歌唱者對作品的理解以及藝術角度的創造,而對聲音進行理性的再創造、再加工,使聽眾得到的聽覺感受。歌聲并非嗓音發聲這么簡單的身體機能活動,聲音是有情感、生命以及形象的,就像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音色一樣,老人與幼兒的音色截然不同。從聲音造型角度來看歌唱的音色也如此,因為作品Liaowang瞭望情感的需要,歌唱者會通過對作品的理解,對嗓音、音色以及情感進行控制以及調整,把作品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就是聲音造型在歌唱藝術中的作用。歌劇《白毛女》是我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歌劇,其中不僅運用了西方歌劇的詠嘆調,還結合了我國傳統戲曲中的藝術方法,是一部藝術風格鮮明獨特的歌劇作品。其中《紅頭繩》這個唱段屬于女高音獨唱,我在上課時,讓學生運用了一些河北梆子唱腔的歌唱技巧,把主人公喜兒在除夕之夜得到扎頭發的紅頭繩的那種少女般的喜悅,真實地表達了出來。為了表達出主人公此刻的心情,我讓學生在歌唱時,把聲音塑造得相對甜美、清脆,把那種少女的聲音感覺唱出來。這個唱段旋律歡快、曲調高亢,運用好女高音這種細膩、婉轉的唱法,也能把“人家的閨女有花戴,我爹錢少不能買,扯上了二尺紅頭繩,給我扎起來,哎,扎呀扎起來”這幾句唱詞的意思、內涵表達出來,讓人能夠感受到主人公喜兒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這也是整部歌劇中最歡快的唱段,更加反襯了后面主人公的悲慘人生。聲音造型的特點就是,通過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把人物的形象以及情緒,運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把音樂作品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地演繹出來。

二、聲音在藝術構思下的控制與塑造

聲音是由聲帶、舌頭以及鼻腔等器官共同協調完成的藝術形式,尤其是聲帶的結構直接影響著音色以及音域。每個人的器官因人而異,所以每個歌唱家的音色各有不同,在塑造人物形象、表達音樂感情時也各有特色,這就是聲樂藝術的獨特之處。不同的音域會有不同的音樂表達效果,比如音域在c1—c3就是抒情女高音、男高音,音色比較優美、婉轉,聲音的可塑性很強。音域在b—b2,如女中音、男中音,聲色比較渾厚、寬廣,在音域的限制下,聲音的可塑性有一定的局限。音域在c1—e3,如花腔女高和抒情男高,音域寬廣,可塑性很強,音色輕巧、清脆,既可以很柔美,也可以纖細。鑒于聲音音域與音色特點研究的不同,在安排聲樂作品以及進行藝術處理時,都會結合聲音的可塑性進行編排。在歌劇作品中,在一定的故事情節與背景下,人物有不同的角色、性格以及情緒,所以在進行演唱時,演唱者就要對作品的藝術構思進行深入的研究與理解,先弄明白歌劇整體要表達的內容,再對要演唱的片段中主人公的情緒、內容進行研究,然后運用不同的演唱手法把人物生動、形象地展現給觀眾。在音樂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演唱者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功底,才能夠在整個作品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對人物情緒的理解,控制自己的聲音,對人物以及情節的起伏進行表達。比如在歌劇《白毛女》中,主人公喜兒經歷了各種欺凌之后,情緒與仇恨都達到了頂峰時,唱的詠嘆調《恨似高山愁似海》中的歌詞“你可知道我有千重恨,你可記得我有萬重仇”顯而易見地表達出了喜兒對黃世仁的深仇大恨。所以在演唱這首詠嘆調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對歌詞進行反復朗讀,然后感受歌詞中喜兒的憤怒與情緒,并體會在演唱這段歌詞時,哪些字眼需要進行藝術處理,在歌唱時要通過聲音的控制表達出來。這個詠嘆調中喜兒的情緒達到了一定的頂峰,與其他唱段的情緒完全不同,更與喜兒還是姑娘時與爹爹一起扎頭繩的心情與狀態截然不同。因此,我要求學生不僅要把這個詠嘆調旋律的美感用聲音表達出來,更要通過聲音的變化把喜兒內心的痛苦、仇恨也要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個唱段的旋律跳躍跨度比較大,而且曲調高亢,需要學生把聲音拿捏好,運用聲音的張力把喜兒激動的情緒表現出來。《恨似高山愁似海》這首詠嘆調是以慢板開始的,這時我讓學生把聲音沉下來,運用敘事、抒情的唱法來引導歌曲的發展,并為這首歌曲的情緒走向做好鋪墊。隨著喜兒對自己回憶的痛苦逐漸加深,音樂從慢板變成了稍快的行板,在歌唱時聲音也要變得緊湊、干脆,配合喜兒回憶痛苦越來越激動的情緒而變化。音樂一直進行到第二部分,也就是歌劇中的合唱部分時,音樂中加入了大量的三連音,把音樂以及主人公喜兒的情緒逐漸推向了高潮。在演唱這部分時,我要求學生要聲情并茂地演唱,如同自己就是喜兒那樣,運用自己的歌聲把那種不共戴天的痛苦與憤怒表達出來。情緒高漲的部分過去之后,歌曲再次進入了慢板,我讓學生在這部分放松自己的聲音,配合主人公喜兒情緒宣泄的變化過程調整自己的音色。在處理這首詠嘆調時,我不僅讓學生運用了美聲的唱法,還結合了中國本土傳統戲曲的演唱手法,比如哭腔等,因為這樣更加符合《白毛女》這部中國第一部歌劇的獨特藝術特色。歌唱中聲音造型的處理要與藝術構思緊密結合,這樣演唱者的聲音才會有內涵、有靈魂,才能夠把作品中的角色生動地表達出來。

三、音樂藝術構思在聲音造型中的重要性

聲樂作品一般情況下作品框架比較簡單,都是由具有概括性的歌詞和旋律組成,這對于一個演唱者來說是一個挑戰。千篇一律的曲譜要唱出不同味道的作品,這就離不開音樂藝術構思。演唱者首先要對歌詞進行研究,也就是說把簡單、概括的歌詞內容豐滿起來,把曲譜中被詞作者省略掉的內容自己“補齊”,然后進行分析、研究。歌曲中的音樂形象是離不開文字基礎的,演唱者需要把音樂的內涵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再結合音樂的旋律,把旋律與文字有效地結合起來,塑造出一個形象、真實并且生動的作品。在歌唱中不僅要注意音色的美感,每一個文字的咬字、發音以及呼吸都要與整個作品的藝術構思結合在一起,并把這種對文字以及旋律的理解運用歌唱表達給聽眾,這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聲樂作品。一名優秀的演唱者對作品的處理與演唱,可以稱之為作品的再創作。演唱者對作品從理解到歌唱,其中包含了他對聲樂作品的情感把握、音質把握以及藝術構思,演唱者在歌唱時會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聲音的處理運用到作品中,并固定在一個最適合的表達方式上。在對作品的處理上,演唱者首先會尊重整個作品的情緒走向,然后根據作品的感情發展與作品內部的進展,在演唱中運用不同的力度、情緒,把作品內在的思想與情感挖掘出來,展現給聽眾,并激發出聽眾的共鳴與感動。演唱者在對作品進行藝術構思時,要把音樂與自己融合在一起,把音樂變成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演唱的過程中,聲音的造型也隨著歌曲的情緒走向不斷地發展與改變,這就是音樂藝術構思在聲音造型中的重要性。歌劇《歌劇魅影》中經典的唱段《Thinkofme》,就通過抒情女高音的歌唱,精彩地演繹了這部歌劇的主題。這部歌劇的背景是一個面部殘缺的人長期居住在歌劇院中,才華橫溢的他為自己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天堂,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女高音克里斯汀,并教導她歌唱,幫助她成名,同時把女高音克里斯汀視為己有,對他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才華與熱情。但是后來女高音與他人相愛,他絕望地明白了一切,并明白了真愛不是占有而是成全,獨自承受了所有痛苦。這個唱段是女主人公克里斯汀的成名曲,其實也是整部歌劇的愛情線索,歌詞的內容寫的就是魅影對女主人公的愛。因此在藝術構思上,我會讓學生懷著一種青澀的、小心翼翼的情緒開始演唱,因為這是克里斯汀初露頭角的一唱,不能一下就感情宣泄得太豐滿,而是要把情緒壓住,逐漸地放松自己,按照女主人公的心情、狀態來演唱這首詠嘆調。作品的旋律也是這樣設計的,克里斯汀接替原來的女高音開始唱這首歌的時候,音樂的旋律從A和A1開始,這也是為了從音樂上配合歌劇情節中女主角剛登上舞臺那種不安與膽怯的心情。但是等克里斯汀正式演唱這首詠嘆調的時候,旋律的調性也從D大調上調小二度穩定在降E大調上。這種曲調的上升調整,讓整個曲段有了一種張力,所有人都被女主人公的歌唱所震撼。所以在教導學生歌唱這首詠嘆調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小心地處理歌曲中的情緒與聲音,從女主人公沒有自信、緊張的音色,到恢復自信很開放地歌唱,這是一個音色乃至音質的變化。要想讓學生把握好這部分聲音造型,就要讓學生把握好歌劇劇情的思路變化,尤其要把握好音樂藝術構思環節,這樣這首經典的詠嘆調才能有靈魂。

四、結語

在歌唱藝術中,聲音的塑造與音樂藝術構思是一個完整的聲樂作品所不能分割的兩部分,這是演唱者對作品二次創作的依據和方法。所以在歌唱中,要在藝術構思的基礎上進行聲音造型,這樣既可以保證演唱者聲音的處理,也能滿足聲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參考文獻:

[1]王聚伍.戲劇表演藝術中“聲音造型”技巧的設計及作用[J].戲劇之家,2018(15):32.

[2]羅曼.論聲音造型與音樂藝術構思的表現[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0):33.

[3]張雯雯.淺析聲音造型與音樂藝術構思的表現[J].音樂時空,2013(08):182+167.

[4]秦偉.聲音造型與音樂藝術構思的表現[J].韶關學院學報,2010,31(07):90—93.

作者:向群 單位:江西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