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唱和詩索隱

時間:2022-10-10 04:06:00

導語:郭沫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唱和詩索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郭沫若多有詩詞唱和,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他們關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劇的詩作。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第一次觀看浙江省紹興劇團演出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于10月25日寫了《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

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

教育及時堪贊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郭沫若并以他與特殊的文字交情,將此詩呈獻給了。

這時,也觀看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劇,見到郭氏的七律后,他也詩興大發,于1961年11月17日揮毫寫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域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釣棒,王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的這首和詩,據郭氏說:“我在1962年1月6日在廣州看到,是康生同志抄示給我的。”[1]讀了的和詩后,郭沫若當天即用毛詩的原韻,又和了一首十律:

??

賴有睛空霹靂雷,不教白骨聚成堆。?

九天四海澄迷霧,八十一番弭大災。?

僧受折磨知悔恨,豬期振奮報涓埃。?

金睛火眼無容赦,哪怕妖精億度來。?

??

郭氏此詩,也經康生轉給了。回信說:

??

????和詩好,不要“千刀當剮唐僧肉”了。對中間派采取了統一戰線政策,這就好了。?

??

郭沫若又在《“玉宇澄清萬里埃”——讀有關〈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一首七律》一文中說:

??

看到舞臺上的唐僧形象實在使人憎恨,覺得也其是值得千刀萬剮。這種感情,我是如實地寫在詩里面了。?“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這就是我對于把“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的“唐僧”的判狀。?

????但對戲里的唐僧這樣批判是不大妥當的。戲里的唐僧是受了白骨精的欺騙,因而把人妖顛倒了,把敵友混淆了。他是蠢人做出了蠢事。在戲的后半,白骨精的欺騙當場揭穿時,唐僧也就醒悟過來,知道悔恨,并思念孫悟空。……假如顛倒黑白,淆亂是非,以敵為友,以友為敵,不是像唐僧那樣受了敵人的欺騙,而是投降了敵人,和敵人一個鼻孔出氣,那就完全不同了。像這樣有意地顛倒黑白、淆亂是非的人,他本身就是白骨精,或者是替白骨精服務的變相妖怪。我們就不應該把對于這種人的看法,和戲里的唐僧形象等同起來。主席的和詩,便是從事物的本質上,深一層地有分析地來看問題的。主席的和詩,事實上是改正了我的對于唐僧的偏激的看法。?

??

????總之,在對待戲里的唐僧問題上,郭沫若的第一首七律認為唐僧?“真是值得千刀萬剮”;在讀了的和詩之后,他才深受教育,改變了對唐僧的偏激看法,懂得“僧是愚氓猶可訓”。三十年來,各種各樣的詩詞注釋,于此和詩下都是按照郭氏此說來解釋的,以突出郭沫若的偏激而勇于改過,的英明而善于誘導。

????但是,認真地分析郭沫若的《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原詩,人們就會發現上文所引郭沫若對自己詩作的解釋是有問題的,的和詩實質是誤解了郭沫若的詩句,而

郭氏對自己詩作加以曲解實在是有其苦心。以下就此試為論證。

????對郭詩的批評,主要是針對“千刀當剮唐僧肉”一句而來。“當”,人們都理解為應當,認為唐僧?“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所以“真是值得千刀萬剮”。下句“一拔何虧大圣毛”,人們都解“何虧”為“何損”,認為是說拔一根毫毛對孫大圣來說也沒有甚麼損失。這樣理解,就每一句來看,是可以成立的。但將這一聯的兩句按此義聯系起來看,就很費解。上句說唐僧應當千刀萬剮,下句就應該贊揚孫大圣,為什么卻說“一拔何虧大圣毛”?倘若“一拔何虧大圣毛”是說孫大圣打敗了妖精,救出了唐僧等人,并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只不過是拔一毛之勞,則這與上句“千刀當剮唐僧肉”的意思實在距離太遠,與劇情也不類。所以,以上對這兩句的解釋是不合理的,我們應該另求別解。

????筆者認為,“千刀當剮唐僧肉”的?“當”應解為“正要”、“將”,用以表示時間。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六云:“當,猶‘將’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戶外南面。”鄭《注》曰:“當事,將有事而未至。”《孟子·離婁》曰:“言人之不善,當如后患何?”《韓非子·外儲說右》:“大公望曰:‘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吉,非爵祿,則刑罰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則望當誰為君乎?’”《史記·魏公子傳》曰:“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又《留侯世家》曰:“橫絕四海,當可奈何?”以上“當”字均與“將”同義。????

“當”不但可以一般性地表示未來時間,還可表示現在即將發生之事的時間,如《太平廣記》卷三二一《司馬義》云:

??

義以大元中病篤,謂碧玉曰:“吾死,汝不得別嫁,當殺汝!”曰:“謹奉教。”葬后,其鄰家欲娶之。碧玉當去,見義乘馬入門,引弓射之,正中其喉。?

??

同書卷一二九《王范妻》又云:

??

????晉富陽縣今王范妾桃英,殊有姿色,遂與閣下丁豐、史華期二人奸通。范當出行不還,帳內督孫元弼聞丁豐戶中有環佩聲。?

??

這里的?“當”皆作“正要”解。“當去”猶言“正要離家”,“當出”亦同。郭詩中的“當”亦應取此義。

????“一拔何虧大圣毛”的“何虧”,人們皆解作“何損”,這也是錯誤的。?“何”可表感嘆,可解為“多麼”。《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六·白頭吟》“竹竿何嫋嫋,魚尾何離蓰!”李白《古風》之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里的“何”皆當解為“多麼”。韓愈《孟生詩》:“顧我多慷慨。”即顧我何慷慨。杜甫《光祿坂行》:“安得更似開元中?道路即今多擁隔。”“多”一本作“何”,“何”、“多”義近,故可代用。“虧”,僥幸之辭,表示藉以免除困難。《西游記》第十四回:”當年大反天宮,甚是虧他。”《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如今虧我留神打聽,打聽得這位姑娘,在花牌樓住,家里開著機房,姓王。”李漁《奈何天·敕誆》:

“虧得你度量寬宏能受;我設身處地,委實難留。”“何虧”?即“多虧”?、“幸虧”,表示由于別人的幫助或某種有利因素,避免了不幸或得到了好處。

????由此,我們可知,郭詩所謂“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就是說唐僧正要遭受妖怪們千刀剮肉之厄時,多虧孫大圣不計前嫌,施展神威拯救了他。只要我們將這一解釋放到詩中,結合上下文來理解,便可驗證其是否正確。

????詩的第一聯“人妖顛倒是非淆,封敵慈悲對友刁”是說唐僧的糊涂態度。第二聯“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是稅唐僧的糊涂行為深深地傷害了孫大圣,致使白骨精三次脫逃。唐僧傷害了朋友放跑了敵人,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呢?第三聯告訴我們,盡管他“對敵慈悲”、?“精逃白骨累三遭”,但妖精并沒有放過他,反而使他面臨千刀剮肉之厄;而孫大圣并沒有因為唐僧“對友刁”,及“咒念金箍聞萬遍”而棄其危而不顧,反而在唐僧將被“千刀”剮肉之時,大展神威拯救了他。道一聯上句寫出了唐僧?“人妖顛倒是非淆,封敵慈悲封友刁”的惡果,下句突出了孫大圣救唐僧于滅頂之時的深明大義,并進一步反襯出唐憎的糊涂。第四聯兩句直接對上三聯的敘述進行評論,所謂“教育”是對今天的觀眾而言,也是對唐僧本人而言。如果第三聯上句真的是認為唐僧“值得千刀寓剮”,那么這里還談什么對“愚曹”“教育及時”呢?所以,從詩的上下文來看,我們的解釋更符合詩的原意,傳統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1961年11月17日的和詩云?“僧是愚氓猶可訓”,說唐僧雖是愚蠢之人但還可以批評教育,這顯然是針對郭沫若詩“千刀當剮唐僧肉”一句而來。將唐僧正要被妖精千刀剮肉當成唐僧真值得千刀萬剮,因而批評郭氏的態度過于偏激,把“猶可訓”的“愚氓”當成“必成災”的妖精、鬼域。然而,根據上文對郭詩的分析,的這一和詩實際是誤解了郭詩之意而引出的。

????如果只是一般的人,當郭沫若讀到其和詩后,大可做些解釋以說明自己的本意。但實非一般人,60年代初期與郭沫若的關系也實非一般人之間的平等關系,

而的和詩也并非用正常方式直接寄給郭沫若,卻是在廣州由康生抄示的。在這種情況下讀到的和詩,郭沫若又怎能為自己辯解,說主席理解錯了呢?因此,他只有將錯就

錯,順著“僧是愚氓猶可訓”說“僧受折磨知悔恨”,借唐僧這一角色向作檢討。看到康生送來郭氏的和詩后,自是非常滿意,回答說?“和詩好,不要‘千刀當剮唐僧肉’了。對中間派采取了統一戰線政策,這就好了”云云,直接點出了“僧是愚氓猶可訓”的本意。以政治智慧高屋建瓴地折服學術權威,是一貫引以為豪的。????

????說誤解了郭沫苦詩的本意,最大的反證是郭沫若在其《“玉宇澄清萬里埃”——讀有關〈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一首詩》一文中的現身說法。郭沫若明明說“看到舞臺上的唐僧形象實在使人憎恨,覺得他真是值得千刀萬剮。這種感情,我是如實地寫在詩里面了”,“主席的和詩,事實上改正了我的對于唐僧的偏激的看法”,這怎么解釋呢?筆者認為,郭沫若的這些話很有可能是言不由衷的。為了維護一貫的權威,為了突出領袖的英明,郭沫若在當時的情勢上,說一些違心的話,是完全可能的。為了“革命”的需要,的許多同志,就是連劉少奇、在內,也都認過許多違心的錯。而在”」被打倒后,臨死還留下遺囑,要將骨灰撒在大寨虎頭山上的郭沫若,其對的馴服,是不亞于任何人的。因此,他不辯釋誤解他的詩作而自認有錯,這其實是在那個特定時代里的一種必然態度。經過“”之厄的人,對此都是深有體會的。

假如郭沫若當時有日記留下;假如郭沫若在當時的環境下敢于在自己的日記里寫真話;又假如這種日記日后會公諸于世,那么,筆者的這一分析也許會有可能得到驗證。但是,就

是沒有這些,我們從郭沫若的原詩里也還是能看出隱情來的。

如果筆者的分析是可倍的話,和郭沫若關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唱和詩作就確實在詩壇上留下一段“佳話”。弄清了這一段詩中的隱情,我們便更能體會在那個特定時代中特定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對、郭沫若這兩個著名人物的認識也就更深。

????注:最先提出對“千刀當剮唐僧肉”應作別解的是吾友李申博士,本文系受他的啟示而作。特志于此,以示不敢掠美。?

[1]?見郭沫若:《“玉宇澄清萬里埃”——讀有關〈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一首七律》,《人民日報》,??1964年5月30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