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院女學思政教育建設

時間:2022-08-24 05:48:32

導語:民辦學院女學思政教育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學院女學思政教育建設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來,民辦教育近些年獲得長足發展,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國普通高校(不含獨立學院)共計2138所,其中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校403所;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80萬人,全國高校在校女大學生的比例已達45.7%,而民辦院校的女生比例更大,但與普通高校相比,民辦高職院校生源質量明顯較差,女學生的思想現狀不容樂觀。然而,在一些民辦高校,對于女學生的教育存在著種種問題或誤區,特別是高校對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忽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提高民辦高校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加強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理論指導,是我們做好高校學生工作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內涵

1990年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8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關于《全黨全社會都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重要講話,深刻而精辟地指出:“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對婦女社會地位的演變、婦女的社會作用、婦女的社會權利和婦女爭取解放的途徑等基本問題做出的科學分析和概括?!瘪R克思主義女性觀的研究經過多年的發展,其理論系統已經日趨成熟與合理,到21世紀已經形成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并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女性觀:

1、男女平等是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核心和基礎。我國現行的基本國策有五項:計劃生育、環境保護、對外開放、男女平等和土地政策。男女平等作為我國基本國策就在充分發揮婦女作用上具有了政策的全局性、前瞻性、權威性和穩定性。婦女與男子同是人類歷史前進的推動者,同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尊重婦女,保護婦女,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文明社會應有的法律規范和道德風尚。

2、參加社會勞動是實現女性價值的途徑。人們在社會上和家庭中的地位,歸根到底是由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的??倳洀娬{占我國人口半數的婦女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一支偉大力量。女性唯有積極投身于社會勞動,才能在創造現實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實踐中體現存在價值,獲得真正獨立和社會認可。進一步說,女性的自尊、自立和自強是實現男女平等的內在原因和現實路徑。

3、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目前,我們黨和政府已經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任務,尊重婦女、保護婦女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文明社會應有的法律規范和道德風尚。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迅速向前推進。把婦女發展融于整個社會發展事業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婦女運動的領導,依靠社會主義制度強有力的支持,充分發揮婦女組織的特殊作用,在參與社會發展中求得自身的發展,是實現婦女的進一步解放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當前民辦女大學生思想現狀

由于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著與男生不同的特點,對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性,也存在個性。另一方面,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網絡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背景下,造就了她們獨特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方式。在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筆者發現民辦高校女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表現為以下幾點:

1、缺乏自信,自制力差與公辦本科院校學生相比,民辦大學的學生多是學習基礎較薄弱,高考沒有成功發揮,她們常常有比別人“低一等”的自卑心理;同時,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與公辦院校有一定差距,造成學生在心理上的失望和失落。不少民辦高職院校的女生未能正視自己并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因此部分學生把吃喝玩樂、追求奢華當做生活的最高境界;部分學生求知意識淡薄,認同“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點,目光短淺、不精學業、貪圖虛榮、追求享樂,組織紀律渙散,上課經常遲到,無故曠課。

2、價值觀念模糊,思想多變目前,大多民辦高校在校女生為“90后”、“獨生子女”,多元化的信息網絡社會中各種新生事物不斷涌現,給當代大學生帶來巨大的沖擊與壓力,在“金錢至上”“讀書無用論”“及時行樂”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表現出超齡的成熟與現實,具有比較強的個體意識,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接受和樹立上具有多變性。容易堅持個性,也容易人云亦云。不同程度的存在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有害的思想觀念。對社會活動參與的主動性不強,參與的深度不夠,并且缺乏創造性;在人際交往中,更多的顯示出自私、冷漠、狹隘的性格特點。尤其是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導致了各種心理偏差叢生,如社交恐懼,“宅、腐”文化等。

3、職業目標模糊,無法正確定位據近幾年的調查及報道,面對傳統思想觀念的挑戰以及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困境,不少青年知識女性自我職業信心不斷降低,性別平等觀念受到某種程度的沖擊而產生觀念上的倒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可以少奮斗20年”、“事業型不如生活型”等思想為一些新時代的青年知識女性所贊賞并有蔓延之勢。另外,從社會環境看,不論是民辦高職院校,還是女性的社會認同度都有著較大劣勢。用人單位在進行人才取舍時,有著“男生優先”、“名校效應”等偏頗,使得民辦高校的女生成為求職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加之部分女大學生受傳統觀念及社會大環境氛圍的束縛,她們背著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思想包袱,在職業規劃方面,她們沒有較為明確的職業目標和成才計劃,過分強調單位的舒適性、穩定性,而對于到基層去則是嗤之以鼻;對學校、家庭及其他社會關系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并不想通過自身的主動參與和積極競爭去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并且,由于生理、心理以及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女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知識積累、能力訓練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一定影響,因而導致其對接社會的能力較差。4、心理問題較多絕大多數學生的思想狀況正常發展,但一部分女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如學習焦慮、情感問題、貧困因素、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和自我封閉、就業求職壓力等。而女生較男生膽怯、懦弱,不夠膽大、堅強,情緒不穩定,,承受打擊的能力較差,這樣就更容易造成自身的心理壓力,,如果不引起重視和進行干預調整,一旦伴以某些外界因素將誘發其他思想問題甚至產生不正當的行為,給自己和社會帶來危害。

三、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視野下加強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

在當前日益強調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基于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視野下加強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一)加強女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教育

高校女性教育的發展,受到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受國情、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走向的影響。而以男女平等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有效地抵制腐朽落后婦女觀的銳利思想武器,因此,要正確引導女大學生思想發展,學校教育需走在前列:1、調整專業設置,提高教育質量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學說為指導,開設相關課程,同時,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因材施教,開設增加選修課比重,方便女大學生設計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如馬克思主義婦女學說、女性道德學說,性別與性別意識,女性角色的選擇、沖突與期待、婚姻與家庭,杰出女性的人生歷程等課程,提高女大學生素質,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思想品德、女性知識、身心健康、意志力、創新能力等高素質的培養。同時,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發現不足,逐步改進、完善、提高,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再精心設計高校女性教育的課程體系,使之更具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2、開設相關課程培訓開設女性生理(性)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性別教育、創新教育課程,樹立自信心,使其人格健全完善。根據女性展特點及素質水平,構建適應女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使她們的身心素質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能充分地發揮女性優勢,不被社會上存在的歧視女性、“男強女弱”的偏見所誤導,弱化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并從中學會,在挫折和困難面前把握和戰勝自我;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用意志的盾牌去鑄造堅韌的人生;在困擾和壓力面前,尋找宣泄內心積慮調整自己心態的技巧;在惡劣環境和不良條件下能堅強生活并發展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二)、完善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加強有關女性職業培訓

1、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就業能力。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適時調整期望值,調整自我培養的腳步,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培養心理調節和承受能力,保有良好的就業心態和心理準備,著眼眼前,立足基層,爭取就業競爭的成功。2、加強就業指導。隨著學年階段不同而設計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培訓與技能培訓,收集就業法規政策、職業需求信息、組織市場招聘、開設職業生涯培訓、講授求職技巧、跟蹤市場、調查研究等,引導女大學生將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社會的需要,結合自身專業、特長,掌握就業政策和求職技巧,拓寬自己的就業視角,認真學習,擴大知識面,做好職業規劃和就業準備。3、鼓勵女大學生自主創業,拓寬就業渠道。各高校開展針對女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及相關課程設置、實踐培訓,提升女大學生的創業信心,鼓勵女大學生參加各種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同時應不斷加強與企業單位的合作,推動高校畢業生創業基地建設,為女大學生創造較多的鍛煉和實踐機會。

(三)、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拓寬教育渠道

1、舉辦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學術研討會、知識講座、社團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征文大賽、論文宣講、主題班會,讓女大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施展才華,提升人格修養,增強競爭與參能力、社會責任感,組織協調能力。同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假期實踐。深入實際,參加義務勞動、支教活動等,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團隊合作能力與服務意識。2、推廣網絡教育針對目前學生熱衷網絡的特點,校職能部門、教師、輔導員共同探索網絡文化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對女大學生因勢利導,為女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發展平臺,開展網絡女性教育課堂、女性講壇、論壇,心理咨詢輔導中心等。在網絡陣地上科學生動地宣傳先進的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文化和思想,幫助、引導廣大學生不斷克服和抵制錯誤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響與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