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0 09:49:34

導語: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以下簡稱會議),圍繞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三個根本問題,強調“做好當下工作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作為一名基層輔導員,反復閱讀通稿之后倍感振奮。總書記的講話從全局的高度為輔導員如何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隨著當下網絡信息化社會的高速發展,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平臺逐步成為青年學生交流思想、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在“全天候手機控”和“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現實背景下,學生的價值獲取由原先教師到學生的“線性”關系,變為相互“干涉”的“震動”力場關系。無論是在隱性的價值追求上,還是在外在的價值態度上,青年學生的認知多元化、精神分眾化、閱讀碎片化已經成為不可忽略的事實。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與青年學生形成有效“共振”,提升其對當下思想政治理論和價值的共鳴成為了擺在輔導員面前的一項重大問題。

增強系統學習,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合格傳播者

在會議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馮培完成的教育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方式”的課題研究顯示:政治修養高;理論功底扎實,學識淵博;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強,具有個人魅力,是學生公認的主流文化傳播者必備的三個職業素養。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人員,在承擔起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的重要角色的同時,也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大多忙于事務性工作,難以系統地進行學習和研究,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同時,缺乏把高度凝練的理論與指導青年學子日常學習、生活相結合,這也導致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輿論時,輔導員的發聲容易顯得勢單力薄。因此,加強系統性學習尤為必要。

積極轉換角色,成為朋輩教育的領跑者

在如今“用戶至上”和“體驗為王”的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如何與青年學生找到互相認同的話題,找到彼此思想與心靈的對話點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指出的是,當代大學生往往通過自己的主觀感覺和直接體驗的情感好惡來決定自身接收信息的方向,其認同感往往決定于朋輩交往的情感實踐、人際交往的認知實踐、社會交往的能力實踐和情境交往的復合實踐等。因此,我們在日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積極轉換角色,構建網絡語言體系,在與學生形成有效朋輩互動的基礎上,以真實的情感打動人,以務實的工作感召人,讓青年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粉絲”,從而真正成為優秀的領跑者。

準確研判形勢,構建良好網絡教育氛圍

毋庸置疑,一所大學的精神內涵會在校園之內無形間影響學生,而網絡則讓更為多元化的價值理念紛至沓來,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在現實背景下,我們應主動觸網、真正懂網、認真研究網、充分依靠網,通過網絡環境,積極研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勢,了解學生訴求、關注學生興趣。在當下分眾化的網絡思維下,相同的價值理念在不同學生群體的“接收區域”是不同的,所以,應有區分地構建網絡教育氛圍。同時,要為學生做好“守門員”。網絡既是當下大學生了解世界發展、認知中國大勢的主要途徑,也是當今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當以學生骨干為抓手,在網絡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面對如、普世價值等錯誤價值觀侵擾時,能夠勇于亮劍,在青年學生中樹風氣、秀正氣,構建良好的網絡教育氛圍。強調,我國具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在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過程中,我們輔導員應該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做“中國好聲音”的引領者和傳播者,在學生中構建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綿薄的力量。

作者:杜嘉慶 單位:北京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