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綜合統計信息化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1-08 03:00:41
導語:發電綜合統計信息化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計信息化實踐回顧
2002年年末,電力體制改革“廠網分家”后,發電企業集團(以下簡稱:總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以原國家電力公司《電力統計工作指南》的發電統計指標為基礎,建立了完整的統計管理體系,制定了統計管理、報表制度和統計工作考核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建設了總部和發電企業兩級運行的信息報送系統;采用直報方式,定期開展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的統計調查工作;各發電企業按月報送電力生產經營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指標數據信息。總部統計歸口管理部門按月匯總各單位上報信息,形成綜合統計報表,及時向相關管理部門和集團決策層提交相關數據信息,并及時準確地向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等報送月報和年報,圓滿完成了統計任務。2008年年初,隨著發電企業主營業務的迅猛發展和集團化管控模式的不斷完善,原有的統計信息系統已無法滿足管理工作的需要,總部開始構建平臺方案,建設能夠滿足總部和所屬各二、三級單位的統計直報管理和報送要求,覆蓋全產業和專業的生產經營、投資、前期、基建、安全和環保等指標的綜合統計信息采集系統。以某企業為例,綜合統計信息系統的建設,是站在一體化的管理高度,統籌規劃、統一部署的。按照統計歸口管理職責和權限,打造集成工作平臺,提供“一站式”的工作信息支持和服務的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實現了統計業務快速、高效、集中處理。系統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是加強綜合計劃與綜合統計聯動,形成持續改進管理閉環。綜合計劃是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的指揮棒,綜合統計是對生產和投資完成情況等狀況的及時反饋。總部的統計數據由所屬二、三級單位通過填報系統進行定期填報,數據存儲在總部數據庫服務器中,而綜合計劃填報的數據都分散存儲在非結構化的填報表格中。在這種情況下,要把綜合計劃與綜合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比對,工作量巨大,操作煩瑣,對比結果的可信度難以保證。通過綜合統計信息系統的建設,把綜合計劃與綜合統計的數據有序管理起來,實現計劃與統計的實時比對與聯動,查找問題、揭示風險,及時掌握生產的真實進展情況,對出現的生產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閉環管理,持續改進,保證生產目標的完成。二是強化基礎數據分析利用,提升統計服務能力。長期以來,統計工作基本上以滿足各種統計報表和各種統計調查任務為主,未能在決策支持方面充分發揮統計分析的優勢。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大對統計數據挖掘,強化了基礎統計數據的利用效果,提升了發電企業各級統計部門的統計分析能力,使統計工作真正成為指導掌控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監控投資行為,從而輔助企業決策的重要手段。系統上線運行后,主要實現了報表填報、報表審核、指標匯總、指標體系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和報表模板管理。三級單位用戶在企業廣域網內,通過瀏覽器訪問系統,完成指標填報和計算,二級單位和總部對報送指標進行匯總和審核。初步滿足了綜合計劃、專業管理和二級單位生產經營和發展管理工作對綜合統計信息服務完整、準確、全面和及時的要求,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統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統計信息化的壓力與挑戰
由于受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傳統管理思維慣性導致一些發電企業對統計信息化的認知仍然停留在項目信息化或部門信息化時代。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孤島和應用不斷重演。各層級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危機意識不強,沒有由于信息技術進步而急需改變業務管理方式或流程的緊迫感,企業無法形成完整統一的統計數據采集和統計數據應用分析機制,從而使企業機構人員龐雜,管理效能低下。主要體現在:1.統計信息化與業務信息化相分離。各業務條塊的信息化之間沒有分工、溝通和協調機制,數據信息重復填報,數據重復加工,數據及其應用成果共享不及時,信息孤島嚴重。2.除統計指標釋義外,尚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指標數據標準。以業務領域流程信息化和指標信息采集一體化方式各自建立指標標準,嚴重制約企業組織流程、管理方式改進和創新的全面實現。
統計信息化的思考和建議
隨著國家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能源革命的不斷推進,發電企業面對深刻變化的國內外形勢,面臨重大變革。同時,對撲面而來大數據、云平臺、人工智能等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總部管理的深度和廣度都對統計數據、信息的采集和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更大范圍內實現數據和應用的共享,對現狀和未來的警示、評估評價,原有的統計工作的內涵與外延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綜合統計工作正在從數據采集匯總審核和生產者的角色向數據整合、管理、和應用的角色過渡和轉變,對企業外部環境的預判和內部運行經濟的短期和長期預測成為統計工作的新空間。加快構建現代統計調查體系,實現統計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拓展統計工作內涵和外延,實現數據的自動采集,自動校驗、審核,自動報送;將統計分析與大數據分析密切結合起來,優化固化已有的統計分析方法,并結合行業特點和專業特點,引入核心算法等分析技術,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財務資金狀況、投資回報、價值增值等價值管理指標進行精準分析,對企業未來狀況進行合理預測,提高企業經營情況分析效率和水平,切實為企業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要實現上述目標,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堅持統一指標數據標準。構建企業統一的標準至關重要。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指標或數據標準化以及數據應用規則是企業集團乃至行業廣泛的數據共享和互動操作性的重要前提。及時準確的數據,需要有統一的指標數據標準,包括指標定義、單位、計算公式、采集規則、采集方式、采集時間、口徑類別、屬性類別、唯一性編碼等等。2.堅持統一數據采集。在指標數據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方面要打破業務條塊分割局面,在同一指標數據標準的基礎上建設一體化的指標數據采集平臺,確保數據源唯一。同時,要實現數據信息的可追溯。3.堅持規范應用規則。要依靠業務人員積累的豐富的管理經驗,在揚棄的基礎上,建立數據應用規則,進一步優化構建分析框架,借助于智能化的技術(企業價值分析軟件),代替人的智能和經驗來進行復雜流程管理、龐雜數據運算和決策過程的優化,并實現企業決策的迅速執行。4.堅定培養“跨界”人才隊伍。要實現信息化技術與業務的融合,就必需培養和造就一批了解信息化技術、了解算法、熟悉企業業務分析基本方法的數據分析人才隊伍,實現及時準確的數據分析和對未來行為結果的預測預判,為企業的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5.堅定重構數據管理組織。企業的統計數據是與人、財、物同等重要的第四大核心資源。應進一步明確組織機構,將數據資產、綜合統計和信息化等管理融為一體,以數據采集、分析以及挖掘處理為基礎,運用信息技術強大的展示和分析功能,建設能夠提示企業經濟運行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以及學習提升為特征的智能平臺,進一步發揮企業大數據“事前分析指導預測、事中檢查分析調整、事后監督考核”的支撐作用,實現企業經營分析的革命性變革。
參考文獻
[1]工業大數據.[美]李杰(JayLee).邵伯華等譯.
[2]大數據治理.[美]桑尼爾.索雷斯(SUNILSOARES).匡斌譯.
[3]綜合統計指標手冊.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規劃與計劃部.
作者:要建華 單位: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 上一篇:審計統計工作建議
- 下一篇:數據挖掘技術在經濟統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