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農業高新技術風險投資現狀
時間:2022-01-21 02:49:12
導語:小析農業高新技術風險投資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業高新技術及其應用分類眾所周知,傳統農業由于技術停滯而發展緩慢。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順應時代要求,通過多渠道增加農業高科技投入,促進農業增長。農業高新技術可以劃分為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現代農業資源與環境工程技術等三大類。農業高新技術的領域范疇比較廣,產業應用層面較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為了推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重點培養和發展了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其典型代表為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通過體制改革和技術創(二)農業生物技術20世紀以來,世界生物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70年代DNA分子水平的基因拼接及重組,90年代之后人類基因組序列“工作框架圖譜”的完成。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處于領先地位,某些優勢領域已經能夠與國際發達國家同步發展、自主創新。例如,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與基因功能研究、生物技術育種、動物克隆及轉基因動物技術、動植物生物反應器研究、生物農藥、生物飼料、生物肥料、重組工程疫苗、轉基因安全性評價技術研究等。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培育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有260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2%。此外,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農業生物技術研究,2011年12月31日《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以及2012年1月29日科學技術部印發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其環境建設“十二五”專項規劃》,都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三)農業信息技術從全球的視角來看,農業信息技術的使用始于20世紀60年代,經歷了由簡單向綜合、由低級向高級、由單機到網絡化的發展過程。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農業信息技術應用已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各類信息技術和相關產品已經在農業生產各類經營管理中廣泛應用。例如,美國的農業生產中有82%的土壤采樣使用GIS,74%用GIS制圖,38%收割機帶測產器,61%采用產量分析系統,90%采用精確農業技術。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農業信息化之后,農業信息化發展非常迅速,取得了眾多農業信息化成果,某些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當前,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農業成為物聯網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之一。農業信息化依托物聯網,其整體水平迅速提升。(四)現代農業資源與環境工程技術在現代農業資源與環境工程技術方面,農業工程技術是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成果、工業生產方式、工程建設手段和工程管理方法將農業生物技術、農藝措施、農業生產過程和農業經營管理緊密結合,利用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形成農業的標準化作業、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以水資源利用效率為例,當前我國水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水資源浪費嚴重,主要在于我國對水資源的利用屬于粗放低效利用,加上現有的農業資源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農業資源利用和保護的要求。因此,需要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建立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總之,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然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因此需要引入新的動力,促進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而這一新的動力則為風險投資。
二、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
(一)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的現狀當前,我國的宏觀經濟仍然表現出良好態勢,我國農業在未來10-15年之內都將保持長期穩定成長,農業行業“抗周期性”強、投資風險小,而且具有很大的勞動力成本優勢[13]。早在1999年我國政府就明確指出要培育適合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本市場,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同時,對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稅收、貸款、土地使用費、土地租賃費及其他費用方面給予外資各種優惠條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風險投資公司逐漸發展并積累經驗,這使風險投資進入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有了良好基礎。截至2011年底,我國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累計投資項目數9978項,較2010年增加1285項,增長14.8%。其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項目數5940項,占比59.5%。我國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累計投資金額2036.6億元,較2010年增長36.6%。其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金額1038.6億元,占比51.0%①。可見,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強度不斷加大。2006年5月,國際知名的紅杉資本首度進軍農業領域,向福建利農集團投資500萬美元。隨后,風險投資進軍農業領域并不斷深入。據統計,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我國農業領域已經披露的投資案例累積達到114起,其中披露了金額的104起涉及投資金額17.6億美元②。2006年之后,我國風險投資領域已擴展至農機生產與銷售,環保農藥,花卉、林業、有機農產品種植,農、牧、漁產品深加工等其他更廣泛的領域。風險投資的投資方向集中于農業產品改良、農副產品深度加工、規模化養殖、農產品及農需品連鎖經營、循環經濟型農莊等。2011年我國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投資行業(按項目數統計)前五大行業依次為新能源與環保產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制造業、其他行業、其他制造業,合計占比59.9%。我國創業風險投資業的投資行業集中度略有下調,行業領域不斷細分,投資重點仍以制造業為主體,主要聚焦于高新技術產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依然是行業熱點,但相對比重略有下降。與其他行業風險投資相比(見表2),農業風險投資項目數仍然相對較少,所占比例也表現出較大的變動。農業風險投資項目所占比重從2004年的3.8%下降到2007年的1.2%,隨后上升到2011年的5.85%。農業風險投資相對較少,主要根源于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不高。農業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過程中資金供給主體缺位,成為制約農業科技開發和轉化的關鍵因素之一。(二)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存在的問題1.政府對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的支持力度不足。Pereira研究發現,美國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產生了擠入效應,其中政府投資用于工業設備和運輸設備時對私人投資的擠入效應尤其明顯。劉忠敏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無論是從長期還是短期看我國政府投資都“擠入”了私人投資。可見,政府在吸引和刺激私人投資參與農業科技活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目前,我國政府對農業科研的投資非常少,農業科研經費占國家科研經費的比例較低,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政府對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的支持不足,對私人風險資本介入的帶動作用較小。此外,我國政府沒有提供有效的制度吸引民間資金參與,退出機制不完善,限制了風險資本的流動性,造成風險投資資金供給不足。2.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機制不健全。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機制不健全,直接影響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項目。張雨認為,受高新技術成果本身的復雜性、開發推廣轉化能力的局限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存在技術風險、轉化風險、配套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多種風險,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投資機制不健全。此外,我國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也不健全。據統計,風險投資退出方式包括公開上市(IPO)、出售、清算等。其中,IPO由于具有較高收益而成為風險投資的最佳退出方式。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主要服務于國有大中型企業,難以顧及中小及民營企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很難滿足公開上市的種種條件。缺乏良好的風險投資退出渠道,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風險投資在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3.農業企業制度及運行機制無法滿足風險投資的要求。現代企業制度強調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因而企業需要建立良好的經營制度、分配制度、風險規避機制等。風險投資對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要求非常高,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鏈的發展水平非常高,但我國農業整體的產業化還不夠發達,且企業規模較小,沒有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渠道和品牌,無法實現對產品的完全控制,以保證產品安全。我國農業企業制度尚未完善,運行機制也不夠健全,加上風險投資的特殊性,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高素質的既熟悉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又熟悉農村金融的復合型農業風險投資管理人才非常缺乏,遠未能達到風險投資的要求。4.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相對較慢。2007年,我國對農林水事務的財政支出占國家整個財政支出的比重僅為6.84%,2011年這一比例達到9.08%①。然而,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相對緩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仍然較低,每年評出的省部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30%-40%,獲獎農業科技成果的平均轉化率為53.5%,真正形成規模的不到20%。另一方面,我國農業科技經費投入不足。目前,我國農業科研經費主要是靠政府財政撥款,農業科研經費增長的速度趕不上農業經濟增長速度。由此反觀,以科技進步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有利于風險投資進入農業領域。
三、發達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
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比較快速,其風險投資也越來越受青睞。目前,發達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如何?本文就此進一步探討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以便為我國未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發展提供借鑒。(一)美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美國是風險投資的發源地,1946年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成立的美國研究發展公司(AR&D),標志著現代意義上專業化與制度化風險投資的開始,是風險投資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世紀90年代之后,美國的風險投資發展快速,得益于信息產業、生物工程、醫療保健等行業蓬勃發展以及相關的政策制度扶持。在生物技術風險投資方面,2011年風險投資公司向美國446家生物技術公司總共投資了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2%,創下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也擁有非常高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其生產的主要農產品占世界總產量的1/5。美國有一套協調高效的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從而使現代農業科學得到廣泛而又大規模的推廣應用。美國建立了高新技術推廣運用激勵機制,其農業發展資金來源也多樣化,包括政府和私人兩大投資主體。其中,私人投資包括企業和風險投資。目前,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已經成為美國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產業化的重要途徑,美國有4000多家風險投資公司每年為1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美國每個農業比重大的州都有許多專業風險投資公司,每年為農業企業提供風險投資支持,資金總額達上億美元。(二)加拿大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眾所周知,加拿大生物技術具有極強的競爭力,而農業生物技術成為僅次于醫療保健領域的第二大生物技術領域,集中了加拿大22%的生物技術公司,5%的生物技術科研經費,17%的生物技術從業人員。1952年,加拿大成立了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加拿大查特商斯有限公司。20世紀80年代之后,加拿大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興起,帶動了風險投資業的迅速發展。加拿大實施了產業研究支持計劃(IRAP),引導和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2004年,加拿大撥款2.5億加元建立種子基金和運作風險投資,資助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學技術、環境技術等優先領域技術的早期開發和商業化,并對私人投資產生示范效應。2011年,加拿大的風險投資總額為15億加元(約合15億美元),加拿大風險投資機構共投資了444家企業。在投資的行業分布方面,2011年加拿大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和其他生命科學領域的風險投資為3.43億加元,占23%;可再生能源等清潔技術領域的風險投資額為2.45億加元,占16%②。總之,加拿大非常注重生物技術的發展,并大力引入風險投資,在推動生物技術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有助于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的發展。(三)歐盟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早在1997年,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投資基金兩大金融機構就合作建立了“歐洲技術便捷啟動基金”(ETF),該基金將25%的股本引入風險資本基金,支持風險資本基金投資于有新研發成果的研究中心和科學園區的中小企業。隨后,歐盟各成員國紛紛建立了各種風險投資基金。歐盟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典型代表為德國。長期以來,德國生物技術在歐盟中一直處于領先水平,其生物育種水平雄踞歐盟各國之首。德國將生物技術分為白、紅、綠三種,其中綠表示生物農業(包括育種)。2012年5月,德國聯邦教研部了《德國生物技術行業報告2012》,指出2011年德國專門從事生物技術業務的公司年總產值達到26.2億歐元,該類公司的數量達到552家。此外,德國還有126家非專門從事生物技術業務的公司,聘用員工總數達1.7萬人。風險投資是德國生物技術行業的主要融資方式。2011年,私營部門在德國生物技術產業領域的投資為1.42億歐元,政府公共研發經費投入依然保持在4500萬歐元水平,為廣大中小型企業開展研發創新活動提供重要動力。(四)亞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在亞洲,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發展比較迅速。日本風險投資的發展主要經歷如下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1973年的初步發展階段,1974年至1982年的調整消化階段以及1983年至今的全面發展階段。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日本生物技術風險企業數為334家。日本政府為了促進基因制藥的研究及生物技術風險企業的培育,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政策。生物技術在韓國占據重要地位,韓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發酵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發酵工業是韓國生物技術產業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領域,僅氨基酸產品就占全球市場的20%。此外,韓國在體細胞克隆牛、艾滋DNA疫苗開發、抗除草劑作物等領域達到世界水平。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把扶持的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鎖定在信息、生物和材料三個領域。其中,生物技術受到更多的重視。早在1983年,印度就制訂了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長期計劃,確定了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國家發展目標,提出了生物技術的產業化問題。2003年,印度的風險投資位居亞洲第二,風險投資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產業和生物技術產業,一些風險投資商建立了生物技術孵化基金,風險投資者主要以私營中小企業為主。總之,西方發達國家以及亞洲一些國家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本上以農業生物技術為主,風險投資發展迅速,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四、主要結論與啟示
本文研究表明,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比較迅速,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風險投資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發達國家的風險投資非常注重生物技術領域,大力引入風險投資,并以生物技術水平的提升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我國可以借鑒這些成功經驗,加快發展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首先,進一步發揮政府在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的支持力度。在農業高新技術風險籌資階段,需要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充分發揮個人投資者的作用,并有效引導和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風險投資活動。在風險資本投資階段,政府需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完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的法律支持體系,健全激勵風險投資的動力機制。在風險投資退出階段,政府需要充分利用現有金融市場,降低對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進入金融市場的準入門檻,并多渠道實現風險投資退出。其次,健全風險投資機制,進一步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對于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來說,資金需求尤其重要,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瓶頸”。因此,針對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建立資金投入的多渠道、多元化支撐體系。在資金支持方面,通過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全面籌集資金。同時,積極利用外資,引導外資向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傾斜。此外,需要建立適應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求的風險投資機制,實現高新技術與傳統農業相結合。再次,建立現代農業企業制度及運行機制。農業現代化,不僅需要技術裝備現代化,也需要經營管理現代化。對于農業高新技術產業,要滿足風險投資的要求,更應該以高新技術全面武裝,采用現代經營管理理念,通過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農業產業化。此外,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經指出,需要在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農業科技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人力資本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15%,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3%,人才貢獻率達到35%。可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以滿足風險投資的引入。最后,需要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一方面,始終堅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解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R&D投入,將這一領域視為我國長遠發展戰略目標之一。通過引入風險投資,開發有市場獲利前景的項目,并對產業化項目的前期階段給予資金支持資助,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作者:許登峰劉志雄作者:廣西民族大學中國科學院
- 上一篇:證券公司股權結構研究
- 下一篇:網絡安全主動防御技術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