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儲蓄投資聯系闡述

時間:2022-08-29 09:41:06

導語:經濟增長儲蓄投資聯系闡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增長儲蓄投資聯系闡述

儲蓄、投資和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論述一般集中在經濟增長理論和儲蓄理論方面。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探討長期經濟增長的原因,存在著一致的結論,儲蓄和投資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作用;儲蓄理論在于研究主體的儲蓄行為,認為收入增加對儲蓄增長有重要的貢獻。從世界經濟發展歷史看,各國經濟長期內普遍存在增長趨勢,不過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而,各種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決定各國經濟增長并導致明顯差異的因素。按照增長理論的發展進程,主要有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凱恩斯理論、哈羅德—多馬增長理論、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新經濟增長理論等。

一、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產生于政治、社會和經濟環境大變革時期。在英國工業革命拉開序幕、經濟系統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其中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增長理論為典型代表。

1、亞當•斯密的國富論。1776年,亞當•斯密在著作中最早從理論上系統地研究經濟增長的問題。涉及國民財富的性質、原因以及如何為經濟增長創造條件和環境,這些是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基礎。斯密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財富的增加主要是由勞動分工所決定的生產性勞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本積累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并指出,若增加生產性勞動者的數量,必先增加資本積累,只有蓄積的資財的豐裕,才能雇傭到更多的生產性勞動者;增加勞動的設備或進行改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也要增加資本積累。因此,資本積累是勞動分工的基礎,決定了國民收入的增長,是經濟增長的源泉。

2、大衛•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大衛•李嘉圖也認為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力量。他認為只要資本積累增長,就會出現正的經濟增長;資本積累下降,經濟增長也會下降。不過,大衛•李嘉圖研究經濟增長問題的著眼點在于收入的分配,強調各種收入分配比例如何影響資本積累,進而決定經濟增長。李嘉圖贊同儲蓄投資的一致性原理,認為一旦資本積累停止,投資即不再增加,經濟增長也將停滯,要使經濟從低水平重新增長,則要求資本家擴大資本積累,即通過儲蓄自動轉化為投資,來實現經濟增長。

3、對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討論。以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強調資本積累對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認為投資和積累過程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該意義上,古典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是資本積累決定論。同時,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暗含著資本要素服從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假定,意味著由資本積累決定的經濟增長難以持續,最終經濟增長將處于停滯狀態。但工業革命以后的長期時間內,經濟增長未出現停滯跡象,表明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對經濟增長過程的描述和解釋并不很科學,且忽略了現代科學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另外,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具有很大的時代局限性,儲蓄投資的一致性原理在工業革命以后,由于儲蓄與投資實現分離,金融中介的產生下,很難成立。

二、凱恩斯經濟理論

1936年,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約翰•凱恩斯分析并論證了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的原因,認為薩伊定律是不正確的,提出凱恩斯定律。凱恩斯拋棄了“儲蓄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古典經濟學派的觀點,強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提出乘數原理及加速原理。

1、乘數原理。凱恩斯認為,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從投資需求的效應方面看,產出的增長與投資變動之間存在乘數效應,即國民收入的增長是一定時期投資增加額的數倍,反之,投資額下降,則國民收入將以投資減少的若干倍縮減。

2、加速原理。根據凱恩斯的分析,投資在促進國民收入增長同時,國民收入增加也會帶來引致投資,從而國民收入變化對投資變化具有加速效應。

3、儲蓄—投資論。凱恩斯理論的一個貢獻是用收入決定的儲蓄—投資論替換了古典學派利息決定的儲蓄—投資論。凱恩斯認為儲蓄和投資是由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動機選擇的行為,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儲蓄者依據其收入決定儲蓄量,根據利息率決定儲蓄形式,而投資則取決于資本的邊際效率和資本成本,不受儲蓄的支配。

4、對凱恩斯理論的討論。凱恩斯理論特別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認為政府投資不僅可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而且還可通過乘數作用帶動私人消費和投資,使國民收入成倍增長。不過凱恩斯的政策主張難以突破其時代局限性:即著重短期分析,不太適用長期經濟分析;投資決定儲蓄論僅適用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經濟蕭條時期;只強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需求效應,而忽視了投資的供給效應;儲蓄多少與投資的數量對利息率缺乏彈性,儲蓄和投資均由收入水平決定的假設在信用制度發達的國家,不符合實際情況;投資對國民收入乘數效應要發揮作用受到很多前提條件的制約。

三、哈羅德—多馬增長理論

20世紀40年代前后,英國經濟學家哈羅德和美國經濟學家多馬在凱恩斯理論框架的基礎上進行了經濟增長分析,通稱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標志著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開始。

1、哈羅德經濟增長模型。哈羅德提出資本—產出比的概念,并假定資本—產出比不變,認為經濟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取決于資本—產出比率,經推導得出哈羅德經濟增長率方程為:gy=sv。

2、多馬經濟增長模型。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注重投資的二重性,經濟的需求方面,投資通過乘數過程決定國民收入的實際水平;經濟的供給方面,投資通過增加資本存量的規模而提高了國民經濟潛在的生產能力。多馬得出的經濟均衡時的增長率:gy=△YtYt=△ItIt=σs??梢?,哈羅德增長模型和多馬增長模型本質上是一致的,故稱“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該模型表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gy是由儲蓄率s和資本產出比率v共同決定的,與儲蓄率成正比,與資本產出率成反比,在資本產出率不變的情況下,國民收入的增長率取決于儲蓄率。

3、對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的討論。哈羅德—多馬增長理論是在凱恩斯理論框架的基礎上作了一些比較大的修正:將時間因素引入儲蓄—投資分析中,用增長率的概念代替凱恩斯的水平分析,實現了動態分析;從“加速原理”出發,強調投資增長決定于收入增長率的“引致”作用,而非收入水平的絕對變化;認為投資行為不僅能增加投資的需求效應,更重要的是投資能提高供給能力。實際上,哈羅德和多馬說明了儲蓄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經濟增長最根本的手段是要提高儲蓄率。但哈羅德—多馬模型的增長條件有如“刀刃一樣脆弱”。而整個經濟系統內部并不存在任何內在的作用機制滿足這些條件,因此,該均衡是極不穩定的。

四、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索洛和斯旺分別獨立地提出了新古典派經濟理論的增長模型,他們對哈羅德—多馬模型假定進行修正,提出新古典增長理論的典型模型,即索洛—斯旺增長模型。

1、索洛—斯旺增長模型。該模型的基本方程:k觶=s(fk)-(n+δ)k。該模型表明儲蓄一方面可促使資本廣化,另一方面也可促進資本的深化。

2、增長過程的穩態。當經濟處于穩定增長狀態時,人均資本停止變化而成為常數,從而得到使人均消費最大的儲蓄率,即黃金律儲蓄率。當儲蓄率大于黃金律儲蓄率、人均最優資本存量也高于資本積累的黃金率水平時,隨著儲蓄率的提高,人均消費水平反而下降,即經濟增長中的過度儲蓄是無效率的。

3、對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討論。新古典的索洛—斯旺增長模型表明,經濟的長期均衡是穩定的,并總是向一個平衡增長路徑收斂。短期內,產出的增長率可能因儲蓄率的提高而上升,但長期內,產出增長率取決于勞動增長率,與儲蓄率無關,并且過度儲蓄對經濟有不利影響。在某些情況下,投資對產出增長率可能產生負影響。不過,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考察的主要是靜態最優資本積累。另外,新古典模型關于均衡收斂的預測并未實現。同時,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均衡增長率取決于外生的勞動增長率,因此把經濟的長期增長仍歸因于經濟系統的外生變量,實際上,經濟的穩定增長更重要的在于系統內生變量,內生經濟變量才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五、新經濟增長理論

經濟增長理論于80年代開始了新一輪的研究熱潮,此時的增長理論擴展了資本概念,把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及知識等作為影響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探討長期經濟增長的原因,稱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

1、凸性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用要素完全替代的生產函數代替哈羅德—多馬模型的固定技術系數的生產函數,解決了哈羅德—多馬模型的均衡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問題。但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經濟個體不會無限制地積累資本,結果是使經濟均衡增長率最終依賴于外生人口增長率或外生的技術變化率,長期經濟增長最終無法實現。因此,新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集中于如何解釋要素邊際生產率在長期不會遞減為零。該系列模型認為除人口增長率外,影響人均產出增長率的因素同樣影響儲蓄率。經濟的長期增長率依賴于決定儲蓄意愿和資本生產率的參數。實際上,模型擴展了資本概念,從而避免了邊際資本生產率遞減規律的作用,實現了經濟的內生增長。

2、“干中學”和知識外溢模型。凸性經濟增長模型通過擴展資本的概念,避免了可積累要素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從而實現了經濟的內生增長。但羅默借用了阿羅的“干中學”思想,認為投資可產生新知識,從而把技術創新與投資的實際過程聯系在一起,消除了要素報酬遞減的趨勢。根據阿羅的論文,增加了機器設備等物質資本投資的企業,也就學會了如何實現有效率的生產,這一經驗對生產率的正向影響稱為“干中學”??梢姡赏ㄟ^學習函數把投資引起的技術變革內生化,使技術變革成為經濟增長模型的內生因素。假定規模報酬不變,則在知識積累或技術水平一定的條件下,資本的倍增將會引起產出的倍增。

3、包含人力資本的增長模型。凸性經濟增長模型將資本擴展到包括人力資本在內的廣義資本形式,但包含人力資本的增長模型不同,它把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分開,并增加了生產人力資本的教育部門。所以,經濟增長模型包含人力資本的生產部門—教育部門和產品產出部門的兩部門模型。在穩態下,產品部門物質資本的凈邊際產出等于教育部門中的凈邊際產出,且等于穩態資本報酬率。相應地,產出、物質資本存量、人力資本存量以及消費水平均等于穩態增長率??梢?,兩部門模型的穩態增長率方程經濟主體的儲蓄意愿越強,穩態經濟增長率越高。因此,若經濟系統為人力資本相對物質資本豐裕,則廣義產出增長率將會隨著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之間的不平衡程度的加大而上升。但是,若經濟系統是人力資本相對物質資本稀缺的,則廣義產出增長率趨于隨著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不平衡程度增加而下降。六、結論儲蓄、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隨著實際經濟的發展,理論上不斷地進行更新,且越來越多的因素進入模型,從而使兩者之間的關系復雜化,但儲蓄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明顯的,這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