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教育投資及理財思索
時間:2022-03-21 03:50:00
導語:金融危機下教育投資及理財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收入減少了,還讓孩子上培訓班嗎?”“在這種形勢下該縮減孩子的教育投資還是應增加?”隨著金融風暴的襲來,國內也開始出現經濟不景氣,一些行業受到沖擊,許多企業開始裁員。這些舉動也波及到了一些家庭,家長們開始思考,面對金融危機,如何做出教育投資的正確抉擇,如何利用這一時機做好孩子的財商教育。面對危機家長更為理性投資教育,不管是孩子教育,還是成人教育,都是個人抵御金融風險的一種手段。家長在教育方面對孩子投錢,就是為了提高孩子未來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
———瑞思學科英語CEO夏雨峰根據采訪情況來看,與經濟危機前相比,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資開始趨向理性。李先生,出租司機,女兒正上初中。他說自己雖然收入有所下降,但并沒有打算改變女兒的教育資金投入,“還是盡量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吧,只要我們能負擔得起。”
而金女士的情況則有不同,她原本是一家汽車4S店做銷售,因為汽車行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現在已被裁員,家里每個月就少了2000元的收入?!罢f到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還是不能省,衣服、玩具,這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控制了,但給女兒報的舞蹈班并不打算取消?!贝蠖鄶凳茉L父母覺得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出來,經濟壓力也相對增大,但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家長的普遍心態大多都是“再窮不能窮孩子”,會盡量保證孩子教育資金的投入,即使縮減孩子費用,也只是一些非必須項目,如衣服、文具、游戲玩花費等。中國素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家長們這種“不差錢”的想法,其實正是國人重視孩子教育的一種體現。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的看法已經有了一些改變。很多人認為,給孩子在教育方面花的錢,不僅僅是一種投入,更是一種投資。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人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人,具備抗風險的能力越高,其工作往往也越穩定;反之,前途就越渺茫。一個人文化素質與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與其教育投資,尤其是未成年時的家長對他的教育投資成正比的。可以說,家長投資孩子的教育,不僅能產生滿足現時家庭精神生活或個人心理需求的效用,還能在未來為家庭或個人帶來物質上的收益。
教育投資也許回報期長了一些,但是這種回報卻是最可靠和最值得期待的。教育投資已經或正在成為居民消費的首選項目和重要部分,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情了。當然,教育投資并不僅僅是指家庭對子女的金錢投入,也包括文化投入、時間投入以及精力投入等。而且教育投資也并非越多越好,它同樣面臨著一個適度的問題,否則也可能過猶不及。
家長焦慮易產生教育誤區金融危機突顯兒童理財教育重要性:當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經濟困境,這更提醒我們,兒童時期的理財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進行系統性的理財教育,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新浪財經初三學生海天跟記者說,最近父母總是反復和他強調,現在工作難找,競爭很激烈,抓緊學習很重要,如果今年高中考不上,未來就沒希望了。開學前幾天,父母已經把整個學期的學習計劃、補習計劃都排滿了。這讓海天感覺厭煩,覺得讀書一點意思也沒有,被逼急了有時會閃過輕生的想法。
北京市青少年服務臺的工作人品介紹,像海天這樣因學習壓力變大前來咨詢的人數比以往上升了近三成。他們的家長普遍因金融危機而產生競爭壓力,并且把這種壓力轉化為對孩子更嚴格的學習要求。對此,心理咨詢師分析說,一些家長往往把一次失敗和終生失敗關聯起來,急切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建議家長首先應該放松自己的情緒,鼓勵孩子發揮自身特長,在這個基礎上循循善誘,激發孩子的求知天性,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和進取心。
面對金融危機,還有的家長認為我們遭遇經濟蕭條,不希望孩子將來也遭遇這種情況,怎么辦呢?于是加大孩子的教育投資,讓他在正常學習之外參加更多的輔導班,掌握過硬的本領,即使遇到金融危機,他也不至于被公司裁員。越是經濟形勢不好,家長內心深處的安全需求越強烈。這也是非理智心態的一種表現,除了會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外,還會將這種隱形的精神壓力轉向孩子。讓孩子了解經濟情況一項對舊金山市場274戶家庭為期10年的調查發現,賺錢多少并不會對未來的幸福感造成太大影響。
不過,一家人能否一起坦率地討論所面臨的經濟總是卻有確會影響幸?!務摰迷蕉啵杏X越好?!{查機構經濟情況不穩定的時期,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告訴孩子經濟狀況,讓孩子了解家庭收支,讓孩子與家長共同承擔,既是對孩子的誠實,也是對孩子的鍛煉。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們無所不言。關鍵是既要解釋清楚情況,又要只告訴他們那些他們該知道的事情,但家長不要過分渲染恐慌情緒。盡量保持以往生活的節奏和狀態,讓孩子從心理感到即使家庭經濟狀況有些變化,但事情仍在父母的掌握之中。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即使被裁員也努力掩飾,不要小瞧孩子,他們照樣能從父母的細節表現上看出端倪,不明所以的他們會更加敏感和恐慌,不知道家里發生了什么事情。父母要給孩子信心,讓孩子們幫助你找到節約的辦法或者更好地支配開支,只要全家共同努力,照樣可以過得很開心。心理學家們已經證是:從購物和財產上面得到的快樂轉瞬即逝。
給孩子們一些權力,讓他們在家里如何節約開支的問題上有發言權,這比給他們買昂貴的禮物更有意義。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校的楊國斌表示:雖然目前金融危機影響開始顯現,但對家長教育資金投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無論是增加教育投入還是縮減教育投入,家長首先要理性分析,既不盲目跟風也不過度恐慌,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最重要看是否對孩子將不定期發展有利。專家觀點:理財教育從孩子抓起許多教育專豪發出呼吁:理財教育應從孩子抓起。這應該可以說是金融危機對我們的一個啟發。
據介紹,從心理特點和可接受程度來分析,中國青少年理財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一般經歷四個階段:0-6歲的萌芽期,6-12歲的確立期,12-18歲的發展期和18歲以后的升華期。前兩個階段是樹立孩子正確“理財觀”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里,怎樣正確地向孩子們解釋錢?該不該給孩子錢?如何讓孩子知道愛惜錢?怎樣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和使用錢等等,都是家長、教師所面臨的一些難以回避的問題。早在兩年前,上海交大人文學院副院長姚儉建就曾作為市政協委員,提交了有關在中小學設置理財教育課程的提案。
姚儉建認為:“由于受傳統‘不言商’思想影自,大多數學校和家庭都避諱和孩子談錢.他們對青少年理財教育還很陌生。雖然教材中加入了相關的內容但大部分老師依然認為學這個沒有用。而目前這些教育形式尚缺乏系統性,各部門的活動和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根據學±年齡特點設置的中小學理財教育還沒有成型,難以形成科學的體系。所以實質性地把孩子的理財觀培養成日常生活的習慣,才是邁入理財教育的關鍵?!碑斀竦暮⒆釉诨ㄥX和掙錢之間有一個真空:理財。沒有經過理財教育的孩子,很多只知道花錢,缺乏正確消費觀念和創造財富的能力。如果說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前奏和預演。在這個時代,理財教育不應該再是一個空白。尤其是致力于提高孩子綜合素質,孩子理財教育就更不能缺失了。
- 上一篇:民政局廉潔從政教育方案
- 下一篇:民政局殯葬服務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