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在人口統計監測的應用
時間:2022-09-19 09:46:27
導語:移動通信在人口統計監測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伴隨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和移動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在承載了人們商務交流、消費娛樂、社交活動、學習教育等功能的同時,也記錄下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空間信息和移動軌跡。北京市、區政府統計機構也在探索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開展人口動態監測,獲取各級行政劃分區域和特定區域居住人口、工作人口的總量情況和流動情況數據,以及各級行政劃分區域之間人口流動情況數據等多種信息,開展了人口規模變化、流動規律、聚集特征、職住平衡等方面的研究,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不僅成為人口統計調查制度的有益補充,也成為大數據應用于人口統計領域積極的探索和成功的嘗試。
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開展人口統計監測及研究的優勢
我國現有的人口統計調查制度包括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樣調查和每年一次的1‰人口變動抽樣調查,主要目的是獲取我國及各個地區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相比現有的人口統計調查制度,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開展人口統計監測有以下幾個優勢。1.不受監測對象和時間影響,短期內完成數據采集。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必須采取統一的組織模式,確定統一的調查時點,周期長、中間環節多、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多,還需要通過大量的宣傳動員提高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而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開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通過基站接受手機信號直接獲取,屬于手持有者非自愿提供數據,不受任何干擾,可以隨時確定一個時點抓取數據,數據時效性強,減少中間環節,有效避免抽樣誤差和調查誤差。2.針對特定區域開展監測,反映總體規模和流動規律更具優勢。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是以全國統一的行政區域劃分為原則組織實施,可以獲取每一級行政劃分區域內的人口總量。但是無法獲取任意區域,如北京市王府井商業區這樣區域的人口情況。而利用通信大數據,可以任意選取特定區域,任意選擇一個時間點,監測瞬時人流量。還可以限定某個時間段,無論白天或夜間,監測任意時間段的駐留人口數量,以及流入人口的來源地和數量,流出人口的流向和數量。實現“點對點”采集獲取總體數據。3.持續開展自動監測,已成為人口流量預警最及時的手段。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都屬于周期性的監測,獲取人口數據的目的是了解現狀、查找規律和開展預測。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開展人口動態監測,可以連續反映手機持有者的空間位置信息,獲取隨時間變化的多點數據,時時存在的通信網絡可確保數據的持續性,因此針對某個地區開展人流量的預警是最及時的。此外,既可以針對當前時段的人口情況進行監測,也可以對過去某一個時間段對人口情況進行搜索和查詢,是持續開展自動監測最有效的方法。4.應用大量現代信息技術,海量數據存儲和管理不再是難題。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開展人口動態監測,利用了互聯網、數據庫、GIS系統、LBS定位等大量現代信息技術,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大量數據,數據體量大,數據集從GB、TB到PB量級,并呈海量急速增長。目前,各級政府統計機構普遍采取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監測,海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問題迎刃而解,并且還能降低自身數據管理成本。
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開展人口統計監測及研究的局限性
一是獲取結構性數據比較困難,數據完整性難以保證。盡管比較容易獲取總量規模數據,且通過技術處理可以獲取人口的自然屬性結構(如年齡、性別等)數據。但是手機持有者個人信息是通過身份證實名認證獲取的,因此大數據監測的數據無法獲取手機持有者真實的社會屬性結構(如空間分布、民族、職業分布等)數據。同時,對于出生和死亡人口,也無法通過監測獲取,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長情況。此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數據的整合程度,公安看守所、監獄及軍事管理區等特殊或涉密區域的網絡覆蓋程度和安全保密要求,都會造成監測數據的不完整,成為影響全面分析人口發展狀況的不利因素。二是基站設置直接影響數據質量,監測技術手段還需要完善。移動通信數據是通過手機接收基站信號獲取。手機定位一般采取LBS技術,這項技術的精度,直接影響因素是所處地區內通信基站的密集程度。分布越密集,基站信號越強,精度越高,定位數據越準確。同時監測區域是通過基站點位“連點成線”而確定,監測區域范圍的準確性也是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因此,監測數據質量受統計方法制度的制約很少。此外,模型搭建、方法測算、數據“補全”處理以及技術人員操作的準確度,都非統計系統直接監管,統計系統開展數據驗證的途徑和手段還不完善,這就要求專業機構在技術手段上不斷完善和優化。大數據應用人口統計領域尚處于探索階段,大規模推廣還不成熟。按照《“十三五”時期統計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的要求,集約管理、完整統一的大數據人口統計體系建設還在探索中,統計設計、數據采集、加工處理、信息傳播、分析研究,以及質量控制、法治保障等環節的具體規范尚未形成。特別是對于地域遼闊、人口稀疏的邊遠山區,網絡覆蓋還不完全,大數據應用于人口統計領域條件還不具備,效率可能尚不及傳統的“數人頭”方法。目前階段通信大數據不可能取代傳統統計方法制度,不適宜大規模推廣。
對加快大數據發展應用,推進人口統計改革的建議
結合當前統計工作發展的實際,對于移動通信大數據在人口統計監測的應用,以及今后推進人口統計方式的改革,本文提出如下建議:1.與傳統人口統計方式有機結合,加快統計方式轉變。一方面通過抽樣調查方式了解手機用戶擁有量情況和手機擁有者的年齡特征等,利用調查數據對大數據監測結果進行修正。借助各級有關行政部門統計的作用,了解出生和死亡人口情況及戶籍、民族等信息,對大數據監測情況進行補充。另一方面結合人口普查,深入研究與大數據監測在監測內容、時間區域、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利用大數據監測與普查數據進行評估驗證的可能性。加快大數據監測與傳統人口統計方式的互融互通,實現優勢互補,并逐步形成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階段性人口抽樣調查為主體,以經常性人口動態監測為補充的人口統計調查新格局。2.盤活數據資源,提升人口統計研發水平。搭建人口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立區域人口、產業發展、空間承載、社會民生、資源環境五位一體的宏觀數據庫系統,形成獲取、存儲、共享、分析體系。優化研發技術手段,推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以及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空間信息技術在統計工作的應用。不斷拓展研究領域,積極借鑒國內外統計理論研究前沿成果,圍繞人口分布、就業分布、功能定位、產業布局、資源消耗和經濟貢獻等領域,研究不同來源、不同維度數據間的關聯度,進行交叉驗證和綜合分析。注重統計服務研發成果的展示,推廣可視化分析系統,及時預警人口動態變動情況。3.推進依法依規,全面護航人口統計改革創新。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提出了健全統計業務管理體制、加快構建現代統計調查體系的要求,大數據應用人口統計領域,加快推進管理模式、操作規范、統計標準、法治保障等各項建設勢在必行。《條例》提出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這就要求在推進大數據應用中,必須盡快建立責任體系,強化委托機構嚴格工作流程和執行統計制度的法律意識。對于政府統計機構借助社會力量開展統計調查工作,要按照《條例》規定,規范委托機構的依法行為。4.加快推進進程,逐步建立全國統一、分級共享的工作機制。利用移動通信大數據開展人口統計監測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作為人口統計方式改革的重要內容,應由國家統計局牽頭主導推進。全面總結各地區利用大數據開展人口統計監測的成功經驗,與有關科研機構和組織、電信部門進行深度合作,形成全國統一的工作機制和信息采集平臺,節省各種資源成本,減少重復開發和建設,有效解決移動通信大數據在人口統計監測中的問題。可以根據全國各地區統計工作的實際,選擇有條件的地區統計機構進行先試先行,不斷完善,分步實施、漸次推進,最后形成全國統一的現代人口統計調查體系。
作者:郭永 單位:北京市東城區統計局
- 上一篇:低碳建筑管理體系激勵機制研究
- 下一篇:精益建造體系建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