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課改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探索

時間:2022-10-24 03:06:49

導語:基于新課改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新課改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探索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大學體育教育也不斷發生著新的變革,無論從教學模式還是教學資源,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對于大學體育教育的開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也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從當前的大學體育教育的現狀來看,仍然有需要改善與進步的空間,在體育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因此對于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至關重要。就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策略進行了探索與分析,以促進大學體育教育事業的整體繁榮與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大學體育;教育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堅持奉行素質教育理念,以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社會人才為目標,大力加強教育投入,尤其是對高等教育院校的支持與建設。大學體育不僅關乎學生的成長,更關系著我國社會綜合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對于大學體育教育事業任重道遠。由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展開了大學體育教育的改革與探索之路。

1新課改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意義

國民體質不僅代表著個人的健康狀況,更關系著國家整體的精神狀態與面貌,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首先,推進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能夠改善當前青年學生體質不佳的局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完成大學學業提供保障。其次,推進大學體育教育體系化的發展,面對傳統大學體育教育理念仍然存在的事實,必須以教育改革為前提,不斷融合現代教育理念,轉換傳統教育模式,實現學生從“強迫式”變成“主動式”的轉變,真正發揮大學體育教育的實踐作用,并形成大學體育教育體系化發展路徑,從而帶動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突破與發展。

2現階段大學體育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1體育教育理念相對滯后。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國的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得到了明顯的進步,但體育教育理念也同時處于轉化的交匯點,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計劃為體育教學提出了完善的解決方案,為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實基礎,然而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仍然受到傳統觀念的阻礙,將教育改革流落為“面子工程”,仍然沿習傳統體育教育觀,部分教育機構和教師不積極也不愿意投身改革,造成了教育改革的滯后,嚴重影響了教育改革的實施與發展。同時,在體育教育模式上仍然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而不是突出學生個體的主體地位,導致體育教育形式死板、內容守舊、效率低下的現象依然突出。2.2體育教育方法模式單一。體育教育教學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長期堅持不懈與科學的規劃的,并不能一蹴而就,也正是由于其教育特點的影響,導致在教育中教育方法保守,缺乏探索精神與動力,一味地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不是以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為目標。從而導致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受傳統體育的教學地位影響,導致對體育教育的投入壓縮,尤其是體育教學研究投入缺乏,很大程度上導致體育教育的發展局限。同時,大學體育教育多以經驗作為教育資本,而對新方法、新模式的應用與接受缺乏勇氣,始終無法打破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式,造成學生對于教育內容的被動接受,使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喪失了應有的活力,弱化了課堂效果的彰顯。

3推進新課改的大學體育教育改革途徑

3.1促進大學體育教育理念的改革。新課改提倡以生為本的理念,在改革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教育的內部結構,實現教育的轉型與升級。其主旨就是要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重塑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地位,圍繞培養綜合型人才為中心,摒棄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從教師的大包大攬轉變成為學生的學習“向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首先,要確立長遠的培養目標。總結大學體育教育的特點與規律,以促進學生的體育終身發展為根本目標,全面結合社會的需求與教育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育方案,打破傳統守舊的體育教育觀,推行教育改革的實施。其次,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導。大學體育教育具有豐富的選擇性,根據不同的學生個體制定不同的學習內容與目標,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利用豐富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以點帶面的教育優勢,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以個體的成長優勢促進體育教育的整體水平提升。最后,要將教師的教育理念作為改革前提。大學體育教師是具體的教育實施者,也是構建體育教育氛圍的關鍵因素,由此教師教育理念的提升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要讓教師對新方式、新理念進行接納與實踐,領悟新課改背景下的大學體育教育需求,利用改革實踐的精髓進行教育指導,并以此作為推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提前。3.2優化體育教育內容與結構的改革。大學體育教育的質量體現主要來源于教學內容及課程結構,通過新課改實施以來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學校已經在新課改的影響與推動下,實現了體育教學改革的布局,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不斷進行著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成果。但從整體的教育改革上看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體育學校在體育教育的硬件水平上具有較大的投入,但對于教育的軟件領域投入則相形見絀,由此所引發的教育內容與結構的改革勢在必行。首先,要立足于教育實際完善課程安排。針對部分大學體育課程在大三年級的銜接問題,要結合教育實際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將體育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可以利用選修的模式進行個性化的選擇安排,以此構建全員參與的氛圍。其次,要注重教育內容的豐富性與多樣性。體育教育的根本保障就是學生的體育興趣,立足于此就需要在課程的設計與安排上做文章,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融合現今的先進教育理念與方法,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通過全面的借鑒與自身的拓展,形成靈活多樣的體育教學,突出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促進體育教育的長期向好發展。3.3注重體育教學中評價體系的改革。體育教育評價是體育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對教育成果的全面性評估。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教育評價中難免出現數據化的評價結果,而若在教育中過于單一的強調量化指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對于大學體育教育體系的構建與改革顯得尤為迫切。一方面,要突出體育教育整體環節的評價。體育教育是一個循環往復并且長期的過程,重點更是集中體現于日常的教育實踐,在進行體育教育評價時不能只注重成績,而是要針對個體的現狀,不斷完善教育評價的方法,將學生的日常表現納入評價范圍,這不僅能夠將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完整還原,還能夠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調動學生的體育訓練熱情,轉化學生的體育學習觀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在傳統的體育教育的評價上,無外乎就是針對學生的整體成本或單項表現作為評價指標,而這種簡化的評價雖然能夠進行客觀的反映,但其對體育教育的推動作用甚微。為此,更需要以靈活的評價體系作為教育支撐,針對學生的表現及進步進行實時的評價,讓學生在不斷的細節評價中融入體育訓練,在體現教育公平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體育水平,優化后期的教育與學習環境,為新課改的穩步推進增添動力。

4結語

總而言之,自新課改深入實施以來,對于大學體育教育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效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解決了教育理念滯后的問題,同時通過教育方法、內容與模式的變革,使大學體育教育重新回到了主體位置。由此持續推進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不僅是對新課改的深入實踐,更是對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全面促進,利用不斷的教育創新引領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瑩.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芻議[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3,(9):25.

[2]張傳來.淺析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5,(32):10-.

[3]付慶镕,石磊.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6,(25):13.

作者:倪振華 石蓉華 單位: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