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分教學法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3-05 11:40:07
導語:對分教學法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也在持續開展,很多新型教學方法被應用到大學體育課中,比如對分教學法。本文對對分教學法進行了簡單介紹,分析了對分教學法在大學體育課中的運用意義,探索了對分教學法在大學體育課中的運用問題,并且提出了相應的運用策略,希望有助于大學體育教師將對分教學法更加科學合理地應用到大學體育課中,提升大學體育課教學效果,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對分教學法;大學體育;體育教學
當前,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教學改革工作持續深入,各種先進的教學理論也被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對于體育教育來說,也應當通過引進先進教學理論、探索合適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對分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對分教學法應用到大學體育課程當中,能夠充分提升大學體育課教學效果。
一、對分教學法概述
(一)對分教學法。對分教學理念是張學新教授提出的,對分教學法主要通過將課堂教學時間大致分成兩半,一半時間由教師負責講授課程內容,另一半時間則交由學生進行相關的學習討論。對分教學法將課堂教學劃分為三個部分,包括講授、知識內化吸收、學習討論,也被叫做是PAD教學法[1]。對分教學法的創新之處在于,將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的時間錯開,并且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完成的一段時間之后,為其安排時間進行知識內化吸收。為了與這種教學方法相適應,考核方式也需要進行改變,采用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二)應用對分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遵循的原則。一是教師應當注意遵守精講留白原則。所謂精講留白就是教師在課堂講授時,主要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重點和難點、知識框架,以及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必要的留白可以激發出學生潛藏的探索欲,使其在課后能夠依據教師的提示來查找相關資料進行自學。二是教師應當遵守權責對分原則。所謂權責對分,就是教師應當與學生共同分享自己身為教師的權力,并且承擔相關的教學責任。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白自己身為教學活動參與者的責任,并且鼓勵其與自己共同努力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三是教師應當遵循課堂教學時間靈活分割的原則,根據具體的教學計劃來確定教學時間的分割情況,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二、對分教學法在大學體育課中的運用意義
(一)突破教師的教學身份。對分教學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身為教學者的身份,教師不再是一個全能的角色,而是成為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過程中的引導者,甚或幫助者。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點撥,而非極盡詳實的講解,而在這一情況下,學生擁有了更為寬廣的探索空間,因此其學習和訓練的興趣和動機也會變得更加強烈[2]。而這種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體育教師所承擔的教學壓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學習和訓練的效果,教師將會獲得更加強烈的職業成就感,對體育課程的教學興趣將會變得更加濃烈。高校教師通常都面臨著一定的教研壓力,利用這種方法來緩解其教學負擔非常有效,同時對分教學法也在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性方面成效顯著,因此應用意義重大。(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訓練意識。對分教學法將學生的學習任務較為平均地分散到了整個學期當中,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以往常見的考前緊張、臨陣磨槍的現象,學生在整個學期的每次課程當中都有機會進行相關體育知識的學習,以及練習相應的體育技能,從而達到以長期效應取代短期效應的目的。對分教學當中,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訓練意識,而且還能有效促進其學習和訓練信心的提升,并且在二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充分保證對分教學法的應用效果。(三)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通常會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但是由于經驗通常是個人的體會,不同個體可能會有不同的體會,因此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并不具備廣泛的適用性。學生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教師依據自身知識和經驗的統一講授必然無法適應所有學生的學習風格,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3]。而利用對分教學法進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學生擁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體會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和技能,教師也擁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學生還能夠通過自行摸索,與教師、同學交流互動的方式來獲得新的感悟,這就使得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將會顯著提升,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培養學生。
三、對分教學法在大學體育課中的運用問題
調查表明,在將對分教學法應用到大學體育課中時,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體育教師對于對分教學法的理解不夠深入,以致其在利用對分教學法開展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時,由于方法掌握不當而影響了應用效果[4]。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對于對分教學法存在著一定的誤解,并且對其具體操作流程把握不好。另外,部分體育教師在應用對分教學法開展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時,由于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不夠,同時也不會積極主動地與其他教師交流對分教學法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經常想當然的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根本不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樣也會影響對分教學法的應用效果。
四、對分教學法在大學體育課中的運用策略
(一)合理分配和控制時間。想要保證對分教學法的運用效果,必須能夠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并且做好時間控制工作。教師應當將體育技巧、知識的講授和交互式學習、練習進行一定的時間分隔,使得學生在兩個環節之間能夠擁有足夠的時間依據自身學習節奏和個性特點來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吸收。充分將講授、內化吸收、練習和討論這三個要素清晰地利用時間分隔開來。體育教師教學知識就應當根據體育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對分教學計劃,而從時間跨度的角度來看,應當制定兩種類型的計劃,一是以學期為單位的體育課程教學實施計劃;二是以一次課堂教學為單位的單次課堂教學計劃。學期計劃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過程、方案、考核方法等因素,尤其應當做好相關的時間安排工作。另外,教師應當對單次課程的各環節時間進行合理控制,留給學生必要的體育知識學習和技能練習時間。(二)合理分組。體育教師在利用對分教學法進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時,應當做好相應的學生分組工作,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析,盡量保證各組之間的整體實力相差不大。如果教師的分組工作不到位,那么必然會出現組間實力差距過大的問題,這樣在進行對抗或者是訓練時就無法獲得較好的效果,學生也會由于組間差距過大而失去對抗或訓練的興趣,這將影響到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5]。為了保證分組的合理性,教師在分組之前應當對每個學生的體育知識掌握情況、技能水平、身體素質等都有一個較為詳細的了解。另外,從心理學方面來說,在進行分組時,可以適當考慮男女混合的分組方式,通過性別互補能夠充分激發男生的表現欲、好勝心,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將會隨之提升。(三)做好任務前的布置工作。體育教師在課堂學習和訓練任務之前,應當對其進行較為詳細的解說,讓學生能夠比較深刻地理解本次任務當中的一些要點。每次課程的教學實施計劃都以學期計劃為基礎制定,教師需要讓學生提前了解教學過程、方案、考核要點等相關內容,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本學期的知識要點和難點所在。體育教師可以針對這些知識要點和難點,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和訓練任務,從而強化學生對其理解和掌握情況。在學生進行學習和訓練時,教師應當做好相應的課堂控制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四)注重過程性評價、規則清晰。大學體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運動技巧,并且培養其體育鍛煉意識,增強其身體素質,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時,應當注重過程性評價,同時還要制定相對清晰的評價規則,在利用對分教學法開展大學體育課教學時更是如此。由于對分教學法的特殊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當能夠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以及多個方面來對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情況予以更加完整的評價,評價應當落實到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中、每一項學習和訓練要求中,不能利用單一的標準,片面評價學生的學習和訓練效果。另外,無論何種評價方式,都應當保證評價規則的清晰明確,而且評價規則應當是公開透明的,確保學生對其有充分的了解。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國家對學校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斷增高,而在高等院校中,體育教學也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增強學生體魄、培養其終生體育鍛煉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對分教學法應用到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對其教學效果的提升十分重要,但是必須保證這種教學方法能夠獲得正確合理的應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利用對分教學法開展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時,應當合理分配和控制時間、合理分組、做好任務前的布置工作、注重過程性評價且評價規則清晰。
【參考文獻】
[1]韓曉春,王媛,王成崗,崔寧,王東芳,井珊珊.不同類型課程對分教學法應用比較[J].中醫教育,2018,37(6):24~26+57
[2]潘玉舟.淺論對分課堂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3):88~90
[3]曹坤.“雙分”教學法在體育院校乒乓球專選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5,8:47~51
[4]馮偉,李峰,孟捷.角色扮演教學法在大學體育足球選項課程中的應用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7):32+60
[5]邵晨晨.分層教學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4:68~69
[6]張向華.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2016,4
[7]劉杰.基于PBL的對分課堂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9
[8]王麗妙.大思政視域下大學體育課程育人路徑研究[J].卷宗,2019,9
[9]李長華.民辦高職院校多元化教學模式體育課程的探討[J].體育風尚,2018,9
[10]徐嬈嬈.大思政視域下大學體育課程育人路徑[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
作者:唐敏紅 經建坤 單位: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村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構建研究
- 下一篇:體育游戲在大學體育實踐的應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