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體育品牌的崛起與發展

時間:2022-04-09 10:26:04

導語:試論體育品牌的崛起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論體育品牌的崛起與發展

我國體育品牌發展前景

第一、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境外體育品牌無論是資金、技術的跨國流動,還是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其核心在于市場的擴張和追逐利潤的最大化。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制造”占到65%以上的份額,為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體育品牌都簽訂了加工業務,我國能生產幾乎所有競技、群體項目的器材、設備和用品,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但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發展潛力很大。第二、中國市場發展速度加快。目前,亞洲的許多國家已經改變了以前的國際形象,成為優質勞動力、充足資金來源以及創新科技能力的象征。中國企業生產的體育用品、器材及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有所提升。“中國制造”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對于我國推動外貿發展、促進消費、繁榮經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國市場也成為世界知名體育品牌擴大貿易,爭奪的戰場。據預測,中國體育用品市場會持續這種增長的趨勢。我國體育用品市場份額占世界市場的份額的比重從2001年到2006年間增長了19%,市場份額的增長速度是相當快的,在數量上六年之間增長了3倍左右。可見,我國的體育用品行業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發展我體育產業品牌的對策

我國體育品牌制造業發展的市場巨大,但是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代工生產,耐克在福州、泉州、莆田有多家代工企業,2008年底又選擇新增5條生產線為其生產加工業務。國際知名品牌耐克就是單純的科技研發的虛擬型企業,本身并不生產,只是掌握生產制造體育用品的核心技術,這樣可以集中力量致力于研制開發高科技新產品。因此我們的企業應將自己優勢產品的研發向縱深拓展,對于一些具備相當科研實力的企業,可逐步實現產業分工,即引導其專門從事產品高技術研究,生產制造交由下線企業進行。這有利于提高品牌的研發效率、降低成本。國際體育大品牌如阿迪達斯、耐克、彪馬等都擁有著強大的研發團隊,每年都有許多新的產品推向市場。因此,體育用品行業在品牌發展上應該擁有著自己的核心技術、掌握更多的產品專利權,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術水平,最終提升品牌競爭力。產業結構對與產業的產出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形成既能促進競爭又能實現最優的市場結構和資源配置,才能形成集群的競爭力,對于提升品牌的競爭力,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3]。2005年8月4日,歐洲最大的運動品牌阿迪達斯計劃斥資31億歐元收購美國銳步公司,旨在進一步挑戰世界運動品制造業霸主美國耐克公司。銳步是僅次于耐克的美國第二大運動品制造商,全球排名第三,在美國本土乃至全球范圍內都有極大影響力。現今阿迪達斯已經成功收購銳步,增強了自身同耐克爭奪至關重要的美國市場的實力。我國的體育產品制造業的產業集中度不高,例如,僅福建一個省就有3000多家運動服裝生產廠商,并且其生產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不高,產業內規模較小的企業間沒有形成相互協助的發展關系。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制造業產業集中度較低,這也是造成我國體育產業品牌國際競爭力低的原因。當體育用品制造業集群化形成后,可以通過降低成本、研發創新、提升效率、提高競爭、形成區域品牌等,從而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從而提高綜合體育產業品牌的競爭力。一是通過國內市場中各體育運動品牌的整合并購來減少企業數量,淘汰低效落后產能,降低生產成本,進而使產業集中度得到有效提高。二是著力培育體育品牌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一批質量好、科技含量高、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或先導產品,從而使知名品牌有實力進行并購重組,這樣不僅有利于產品技術更新改造,也有利于向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從而切實改變當前大多數企業“散、亂、小”的分布格局,,改善產品質量低、競爭力弱的不良現狀。三是在確定核心技術方面,知名品牌可以充分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管控一體化等一系列技術,推動生產向巨型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就李寧、安踏、匹克而言,其在我國一線城市的競爭力較耐克、阿迪達斯相比還存在劣勢,而在二線城市優勢較為明顯,這主要是是世界知名品牌的價格較高而各地區的購買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對于國內需求而言,我國體育產業品牌的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好的,應該繼續擴大二三線城鄉的推廣力度。此外,由于青少年、城市白領和老年人需求不一樣。在銷售過程中,各企業應注重提升產品的推廣對象,針對不同的群體需求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此外,擴大需求與商品供給結構也有關,應避免品牌產品的趨同、產品趨同的重復建設項目,適度限制新增生產能力的擴張速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壓縮和淘汰落后、過剩的生產能力,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供給與需求間新的平衡。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提高產品質量;二是推動資本向名牌集中,向優勢產品集中;三是要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加快結構優化升級;四是提高體育品牌的服務質量。

本文作者:許萬飛黃平工作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